周俊良
摘 要: 文章针对消防应急救援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改变传统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模式,探讨相对独立的消防应急救援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及其课程形成性考核的改革思路,提出课程理论形成性考核体系和实践形成性考核体系及其考核实施方法。
关键词: 消防 应急救援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
一、引言
考核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既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又是对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检查,还是“教”与“学”信息的反馈。根据布鲁姆的观点,教学评价大致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种,形成性考核(Formative assessment)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Fomrative的本意即成形的、有建设性的,重视结果形成的过程,所以形成性考核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查、课程学习成果的各个阶段的考核,是对学习者学习目标实现程度的阶段性测试,是课程考核的一种重要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既是一种评价体系,又是一种学习方法[1]。
二、目前消防应急救援课程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特别是我校消防指挥专业课程一直都忽视形成性评价,注重总结性评价,老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导致考查的是人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人脑运用知识的能力,过于注重总结性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和教育目标的实现。不仅影响了消防应急救援课程教育质量,而且挫伤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阻碍了高素质消防指挥人才的培养。
(一)考核形式单一。
目前我校消防应急救援课程的考核方式沿袭了传统的考试方式,即多以闭卷笔试为主,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弊端。首先,闭卷考试是学生在不借助任何书籍和材料的情况下,在限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的。由于命题内容的抽样性,考生考试所处环境、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带给考试成绩的偶然性,是这种考试方式的弊端之一。其次,在这种考试中,记忆力的考核占有主要地位,而操作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处于边缘角色,这种考试对于学生的考察是不全面的,考试无法准确考核学生真实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2],影响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既不能反映教学效果和质量,又背离了消防指挥教育的特点。
(二)考核内容片面呆板,缺乏科学性。
由于或多或少地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因素影响,考核内容多以理论知识为主,只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的检测,题目多是对知识的再现,忽视对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加之闭卷笔试形式的局限,一张试卷很难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这既会造成知识性、记忆性考核成分过大,助长学生死记硬背、高分低能的现象增多,又极易形成考核中导向性知识内容比重加大和学生机械地单纯应对乃至作弊现象滋生。这种缺乏全面考量的僵化考核[3],加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遏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能力,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
长期以来,传统考核只注重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教师为了考而教,学生为了考而学,导致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卷面成绩忽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调整,评价结果难免有失公正。
在消防应急救援课程的考试改革中,可以尝试加大形成性评价力度,建立一套动态、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兼顾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评价与反馈的多重功能。
三、消防应急救援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指标内容
(一)消防应急救援课程考核评价指标。
形成性考核指标体系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并将其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的科学理论体系。消防应急救援课程考核指标体系包括理论与实践两大类指标,每一大类下又有若干项具体指标。各项相加总成绩为100分,将每位学生的各项考核评分进行累加,即得出该学生本学期终结性考核成绩。
为了便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讲解,得出形成性考核的最终成绩,可将消防应急救援课程分为三大类知识点:Ⅰ类知识点:指完全以理论授课为主的内容;Ⅱ类知识点:指完全实践环节的内容;Ⅲ类知识点:兼有理论授课和实践环节的内容。不同类别的知识点,其形成性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不全相同,对于Ⅰ类知识点,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课堂考勤、课堂提问和讨论、书面作业、阶段考试、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设定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最高比例为50%,其余组成部分的比例由教研室、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及学生群体的实际决定相应比例。Ⅱ类知识点为实践类课目,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案例分析、想定作业、小论文、操作考核、现场演练等组成部分,不采取理论测试的方式,注重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Ⅲ类知识点理论实践兼而有之,评价体系包含平时考勤、提问和讨论、书面作业、案例分析、想定作业、小论文、操作考核、现场演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组成部分,其中理论测试与实践考核的比例与理论课时数与实践课时数的比例相当。
根据以上总体方案,教研室及任课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师及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制定具体课程考核体系指标,在课程开课初将考核方案告知学生,明确评分标准,在考核过程中要及时、如实记录以作评价依据随时备查。任课教师在某一单项考核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向学生反馈,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教学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更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形成性考核评价的真正价值。
(二)考核的基本形式及考核内容
与上述评价指标相对应,考核内容可分为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两部分。其中理论考核与传统考核方式无异,下面着重论述实践考核的形式。endprint
1.案例分析考核。由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配给学生,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个案例。案例的选择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每组学生在课前对分配的案例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教师每次课前安排一组学生将其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并接受学生的询问。时间不可过长,以10分钟至15分钟为宜。分析后教师要有点评,并根据该组学生的表现评定分数。
2.想定作业。由任课教师按照我校统编辅助教材《消防应急救援想定作业》中选取部分想定作业,设定应急救援模拟现场,显示灾害事故类型、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现场环境、水源条件和作战力量配置等情况,让学员依据灭火救援指导思想、灭火救援作战原则和方法,制订救援方案和部署作战行动,以此提高学员的应急救援战术运用和作战指挥能力。
3.小论文答辩。消防应急救援课程中涉及的主要灾害事故分为四部分,即化学灾害事故、交通事故、建(构)筑物坍塌事故、群众遇险事故。教师每讲完一部分,选取该部分的一个前沿问题作为论题,随机抽取全队50%的学生以此论题撰写论文。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内容提出一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答辩,并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评定分数并点评,每位同学以两分钟为宜。
4.现场演练。消防应急救援课程的某些章节可以尝试进行模拟教学,由教师设计特定的场景、事件,让学生进入相关角色,以灾害事故救援为参照系,进行实际现场的演练。例如,在给学生讲授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这一章时,可组织学生模拟进行危化品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每组每位学生都有具体分工,拟定包括接警出动、侦察检测、设置警戒、安全防护、抢救人员、排除险情、清场撤离和信息发布八个程序的操作实施。任课教师以程序是否合理,灾害处置正确与否,有无团队协作精神为标准评定分数并点评。每学期可组织现场演练两次左右,每次以不超过四学时为宜。
四、消防应急救援课程形成性考核要注意的问题
(一)人数不宜过多。
我校消防指挥专业授课的最大困难在于上课人数过多,每队次上课人数在80人左右。本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人数以10人左右为宜,可将全队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8至10分钟为宜。
(二)课程内容要选择。
消防应急救援课程涵盖了除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知识,涉及多种灾害事故的处置措施。形成性考核的实施,要求实践教学部分占总学时的30%左右,这就需要压缩理论教学时间。教师在讲授时不可面面俱到,而应该根据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的灾害事故的频次而有所侧重。
(三)考核内容要尽量量化。
形成性考核实施不到位的原因多是各种考核参数设置与成绩都靠责任老师的主观印象,这样造成教师打分很容易,人情分现象严重,学生认为老师不会为难自己,形成敷衍现象,形成性考核成为教学的摆设,失去原本的意义。把各项考核分量化以后,可以避免主观、人情分,真正发挥形成性考核的作用[4]。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
在有限的学时内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具备灭火救援理论知识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我校消防指挥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消防应急救援教师应具备与所教学生共同的专业背景,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想定作业、案例分析及现场演练考核时,才能给予正确的评判和引导。
(五)加强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这是针对学校的管理而言的,教师是形成性考核改革的实施者,没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改革都难以实现。为了适应课程形成性考核,广大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色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阶段性结果的记录,无疑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繁杂的工作过程使教师产生畏难和消极情绪。学校要向教师积极宣传形成性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改革教师工作量计核办法,将形成性考核记入工作量。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坚持形成性考核改革的积极性[5]。
五、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衡量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不在于传输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多少能力,考核方式是否合理,不在于教师是否机械地“给分”,而在于能否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及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性考核方式可以随时考核,随时评价,随时改进[6]。同时,将学生的各项考核结果累加作为终结性考核成绩,防止“一考定成败”的片面性,最终实现取消形式化的消防应急救援课程期末考试的目标。
教育必须注重过程学习,教育的实质是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合理科学地应用形成性考核不仅有客观现实的需求,而且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对当前和未来的消防教育形成性考核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这是我校消防指挥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有待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岳,曹岩,陈松.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3:46-47.
[2]曲滨.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9,02:41-43.
[3]易东初,徐达宁.高职教育皮革专业课程考试(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行业万象,2009,6:25-27.
[4]卓晟珺,付伟.社会医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28(13):70-72.
[5]花有清,苏红富.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70-73.
[6]李雪竹,陈赛.形成性考核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施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6):83-85.
基金项目:2012年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208)。endprint
1.案例分析考核。由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配给学生,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个案例。案例的选择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每组学生在课前对分配的案例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教师每次课前安排一组学生将其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并接受学生的询问。时间不可过长,以10分钟至15分钟为宜。分析后教师要有点评,并根据该组学生的表现评定分数。
2.想定作业。由任课教师按照我校统编辅助教材《消防应急救援想定作业》中选取部分想定作业,设定应急救援模拟现场,显示灾害事故类型、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现场环境、水源条件和作战力量配置等情况,让学员依据灭火救援指导思想、灭火救援作战原则和方法,制订救援方案和部署作战行动,以此提高学员的应急救援战术运用和作战指挥能力。
3.小论文答辩。消防应急救援课程中涉及的主要灾害事故分为四部分,即化学灾害事故、交通事故、建(构)筑物坍塌事故、群众遇险事故。教师每讲完一部分,选取该部分的一个前沿问题作为论题,随机抽取全队50%的学生以此论题撰写论文。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内容提出一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答辩,并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评定分数并点评,每位同学以两分钟为宜。
4.现场演练。消防应急救援课程的某些章节可以尝试进行模拟教学,由教师设计特定的场景、事件,让学生进入相关角色,以灾害事故救援为参照系,进行实际现场的演练。例如,在给学生讲授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这一章时,可组织学生模拟进行危化品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每组每位学生都有具体分工,拟定包括接警出动、侦察检测、设置警戒、安全防护、抢救人员、排除险情、清场撤离和信息发布八个程序的操作实施。任课教师以程序是否合理,灾害处置正确与否,有无团队协作精神为标准评定分数并点评。每学期可组织现场演练两次左右,每次以不超过四学时为宜。
四、消防应急救援课程形成性考核要注意的问题
(一)人数不宜过多。
我校消防指挥专业授课的最大困难在于上课人数过多,每队次上课人数在80人左右。本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人数以10人左右为宜,可将全队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8至10分钟为宜。
(二)课程内容要选择。
消防应急救援课程涵盖了除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知识,涉及多种灾害事故的处置措施。形成性考核的实施,要求实践教学部分占总学时的30%左右,这就需要压缩理论教学时间。教师在讲授时不可面面俱到,而应该根据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的灾害事故的频次而有所侧重。
(三)考核内容要尽量量化。
形成性考核实施不到位的原因多是各种考核参数设置与成绩都靠责任老师的主观印象,这样造成教师打分很容易,人情分现象严重,学生认为老师不会为难自己,形成敷衍现象,形成性考核成为教学的摆设,失去原本的意义。把各项考核分量化以后,可以避免主观、人情分,真正发挥形成性考核的作用[4]。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
在有限的学时内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具备灭火救援理论知识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我校消防指挥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消防应急救援教师应具备与所教学生共同的专业背景,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想定作业、案例分析及现场演练考核时,才能给予正确的评判和引导。
(五)加强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这是针对学校的管理而言的,教师是形成性考核改革的实施者,没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改革都难以实现。为了适应课程形成性考核,广大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色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阶段性结果的记录,无疑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繁杂的工作过程使教师产生畏难和消极情绪。学校要向教师积极宣传形成性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改革教师工作量计核办法,将形成性考核记入工作量。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坚持形成性考核改革的积极性[5]。
五、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衡量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不在于传输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多少能力,考核方式是否合理,不在于教师是否机械地“给分”,而在于能否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及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性考核方式可以随时考核,随时评价,随时改进[6]。同时,将学生的各项考核结果累加作为终结性考核成绩,防止“一考定成败”的片面性,最终实现取消形式化的消防应急救援课程期末考试的目标。
教育必须注重过程学习,教育的实质是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合理科学地应用形成性考核不仅有客观现实的需求,而且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对当前和未来的消防教育形成性考核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这是我校消防指挥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有待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岳,曹岩,陈松.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3:46-47.
[2]曲滨.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9,02:41-43.
[3]易东初,徐达宁.高职教育皮革专业课程考试(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行业万象,2009,6:25-27.
[4]卓晟珺,付伟.社会医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28(13):70-72.
[5]花有清,苏红富.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70-73.
[6]李雪竹,陈赛.形成性考核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施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6):83-85.
基金项目:2012年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208)。endprint
1.案例分析考核。由任课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分配给学生,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组分配一个案例。案例的选择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每组学生在课前对分配的案例收集资料并进行讨论分析。教师每次课前安排一组学生将其案例分析过程和结果与全班同学分享,并接受学生的询问。时间不可过长,以10分钟至15分钟为宜。分析后教师要有点评,并根据该组学生的表现评定分数。
2.想定作业。由任课教师按照我校统编辅助教材《消防应急救援想定作业》中选取部分想定作业,设定应急救援模拟现场,显示灾害事故类型、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现场环境、水源条件和作战力量配置等情况,让学员依据灭火救援指导思想、灭火救援作战原则和方法,制订救援方案和部署作战行动,以此提高学员的应急救援战术运用和作战指挥能力。
3.小论文答辩。消防应急救援课程中涉及的主要灾害事故分为四部分,即化学灾害事故、交通事故、建(构)筑物坍塌事故、群众遇险事故。教师每讲完一部分,选取该部分的一个前沿问题作为论题,随机抽取全队50%的学生以此论题撰写论文。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论文内容提出一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答辩,并根据每位学生的表现评定分数并点评,每位同学以两分钟为宜。
4.现场演练。消防应急救援课程的某些章节可以尝试进行模拟教学,由教师设计特定的场景、事件,让学生进入相关角色,以灾害事故救援为参照系,进行实际现场的演练。例如,在给学生讲授化学灾害事故应急救援这一章时,可组织学生模拟进行危化品泄漏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置。每组每位学生都有具体分工,拟定包括接警出动、侦察检测、设置警戒、安全防护、抢救人员、排除险情、清场撤离和信息发布八个程序的操作实施。任课教师以程序是否合理,灾害处置正确与否,有无团队协作精神为标准评定分数并点评。每学期可组织现场演练两次左右,每次以不超过四学时为宜。
四、消防应急救援课程形成性考核要注意的问题
(一)人数不宜过多。
我校消防指挥专业授课的最大困难在于上课人数过多,每队次上课人数在80人左右。本评价体系的实施要求人数以10人左右为宜,可将全队同学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8至10分钟为宜。
(二)课程内容要选择。
消防应急救援课程涵盖了除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事故应急救援知识,涉及多种灾害事故的处置措施。形成性考核的实施,要求实践教学部分占总学时的30%左右,这就需要压缩理论教学时间。教师在讲授时不可面面俱到,而应该根据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的灾害事故的频次而有所侧重。
(三)考核内容要尽量量化。
形成性考核实施不到位的原因多是各种考核参数设置与成绩都靠责任老师的主观印象,这样造成教师打分很容易,人情分现象严重,学生认为老师不会为难自己,形成敷衍现象,形成性考核成为教学的摆设,失去原本的意义。把各项考核分量化以后,可以避免主观、人情分,真正发挥形成性考核的作用[4]。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保障。
在有限的学时内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单纯具备灭火救援理论知识的教师已经不能适应我校消防指挥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消防应急救援教师应具备与所教学生共同的专业背景,这样在对学生进行想定作业、案例分析及现场演练考核时,才能给予正确的评判和引导。
(五)加强管理建立激励机制。
这是针对学校的管理而言的,教师是形成性考核改革的实施者,没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任何教学改革都难以实现。为了适应课程形成性考核,广大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色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与阶段性结果的记录,无疑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同时,繁杂的工作过程使教师产生畏难和消极情绪。学校要向教师积极宣传形成性考核改革的必要性,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改革教师工作量计核办法,将形成性考核记入工作量。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调动广大教师坚持形成性考核改革的积极性[5]。
五、结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衡量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否得当,不在于传输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培养了学生多少能力,考核方式是否合理,不在于教师是否机械地“给分”,而在于能否促进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及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形成性考核方式可以随时考核,随时评价,随时改进[6]。同时,将学生的各项考核结果累加作为终结性考核成绩,防止“一考定成败”的片面性,最终实现取消形式化的消防应急救援课程期末考试的目标。
教育必须注重过程学习,教育的实质是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合理科学地应用形成性考核不仅有客观现实的需求,而且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对当前和未来的消防教育形成性考核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这是我校消防指挥专业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有待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岳,曹岩,陈松.经管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形成性考核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3,03:46-47.
[2]曲滨.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J].职教论坛,2009,02:41-43.
[3]易东初,徐达宁.高职教育皮革专业课程考试(考核模式改革研究)[J].行业万象,2009,6:25-27.
[4]卓晟珺,付伟.社会医学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3,28(13):70-72.
[5]花有清,苏红富.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4):70-73.
[6]李雪竹,陈赛.形成性考核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的实施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26(6):83-85.
基金项目:2012年公安消防部队昆明指挥学校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编号:2012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