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摘 要: 作者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工厂实习,发现实习期间存在一些问题,现加以总结,为以后的学生实习提供宝贵经验。
关键词: 学生实习 工厂管理 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迅猛发展,国家又对西部开发在各方面采取了优惠政策,因此吸引众多中外企业投资新疆,这样大部分企业就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人才市场上急需大批产业工人。特别是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大受欢迎。很多企业都和我校建立了学生实习意向,欢迎我校学生到企业实习。学校针对目前企业用人状况,决定对我校的学生实习工作进行改革。原来学生实习安排是学生经过两年校内学习,第三年学校负责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服务领域实习。这是绝大部分学校乃至全国职业学校所采取的模式。这样学生走上了工作岗位,学校只是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工作生活问题和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和协调,以使学生适应工作环境,为以后独立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触到工作环境,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和自己想学什么一点都没有底,全凭家长和招生老师的介绍而选择专业。这就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有各种想法。有些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的认识更茫然,想回学校学习已经没有教学安排。造成学生实习期间不安心,甚至找各种借口不上班或迟到早退,逃避正常的实习学习。针对以上问题,学校参照德国职业学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在学校学习一个星期,学生在工厂实习一个星期。这样针对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老师在学校的一个星期内给予解答。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决定将学生实习提前,即先在学校学习一年,第二年到工厂、服务单位实习,时间暂定一学期。2013年9月,我被学校指定为实习指导老师,带领70多名学生参加工厂实习。
经过这次实习工作,我对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实习的工厂是“新疆特变电服务有限公司”,简称“特变电工”,属于国家500强,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电力变压器,机械化程度很强。我带的70多名学生是学机电专业的,正好适合学生专业,当工厂知道我们是来实习的,表示非常欢迎。组织专人负责,并在生活上给予很大帮助。住宿条件很好,伙食也不错,文体设施相当齐全。这样一个企业按道理是一个很好的实习工厂,但最终只让我们实习了一个月,就和我们解除了实习合同,我仔细分析了其原因。
虽然进工厂实习,双方都比较欢迎,工厂还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生对于走出课堂走进社会感到很新鲜,但事与愿违。双方都往好的一面想,如:当学校和工厂联系实习时,工厂很高兴,因为他们目前缺少大量的一线工人,学生的到来,给他们弥补了用工的缺口。虽然不如正常招收的员工,但多少能起一点作用,并希望在工厂实习的学生毕业后来工厂工作。对于学生来说,想象的是技术工种,机械化程度又高,没有繁重的体力劳动。实际上,实习开始后发觉双方都想错了。
不好管理。学生进入工厂后,由工厂的管理人员负责分配、管理,学生在工厂的行动都由工厂负责。工厂没有针对学生的管理办法,而是按照工厂自己的员工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如果员工犯了错误,则采用批评教育和经济处罚进行管理。这对于正常的员工是有作用的,但对学生作用不大,因为对学生的教育是靠说教实现的。工厂的管理人员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又不能采用经济处罚,所以对学生就没有多大约束力,工厂感觉管理这些学生非常吃力。学生也有自己的想法,认为到工厂实习是学习书本上看不到或者理解不了的知识的,不是当苦力的,工厂不应该安排体力劳动,因此产生消极怠工现象。工作时心不在焉,或者迟到、早退,甚至旷工。我负责协调解决双方矛盾,在企业工作过深知企业对员工的管理方法,一教育、二罚款、三辞退,大部分企业采取这三部曲方法。而对学生的管理只能进行批评教育。当双方矛盾不能解决时,为了学生的利益,学校只能选择退出。
对现今学生出现的问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的条件都比较好,父母从疼爱自己儿女的心理出发,对子女娇生惯养,不让子女做力所能及的事。学校又没有相应的体力劳动项目和时间锻炼学生。这样学生的体能达不到工厂工作的要求。学生感觉太累,干不动。工厂感觉学生太懒,不愿意接受。其实特变电工机械化强度还不是很高,和原来相比,体力劳动的强度已经大大降低。学生如果坚持三个月就基本能适应。
学校对学生的实习前培训,只注意安全教育,对学生在校期间的不良表现,如迟到、早退、旷课、不按时就寝、浪费粮食、不尊重老师、上课睡觉、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现象没有作为重点注意,认为进工厂后,工厂的规章制度能够约束这些不良行为。但是,这些不良行为在工厂实习期间全部表现出来。我在实习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这些问题,但这些学生已经养成习惯,批评教育只能维持两三天,之后我行我素,工厂对学生产生了极大抱怨,最终这批学生只实习一个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回到学校后,我对这次学生实习进行了反省。我认为学校的改革初衷是对的,并没有错。只是对现在的学生想法没有很好地理解。没有做好充分准备。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虽然现在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但使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前有了切身体会,学生对目前工厂状况有所了解,原本的天真想法肯定有所调整。老师已通过这次实习了解了学生存在的问题,积累了宝贵资料,相信在以后的学生实习过程中定会发挥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