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星卫
如何让教师和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教师轻松教学,学生愉快学习,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地达到高效呢?下面我就此谈谈一些浅见.
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了课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真正感觉到学习就是他自身的需要,是探求知识、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变“学会”为“会学”.例如,在教学“展开与折叠”一课时,我打破了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得出结论的模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正方体和一把剪刀,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先组内展示,后派代表到黑板上展示的方法,这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一会儿各小组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相互学习着、争论着、比较着,不时还发出热烈的掌声.更令我惊讶的是,各小组代表在黑板上展示的作品竟已经分了类,我也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为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所鼓舞.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把数学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了探索的乐趣,我也找到了教学的无限乐趣.
二、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习
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如,在教学“利息和利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带学生到银行去参观,并以自己的压岁钱为例,让学生模拟储蓄、取钱,观察银行周围环境,特别要记录的是银行的利率,也许学生记的时候就开始产生问题了:利率是什么?为什么银行的利率会不同?学生会观察得很仔细,然后教师可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去预习新课,到上课的时候让学生介绍自己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从而使同伴知道如何找到符合实际需要的储蓄方式.这样,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逐渐养成了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出学真知,在生活中长才干.
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新教材章节的安排呈专题的形式,并增加了许多活动课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新增设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结合教学内容辅以一些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能力.
1.利用“读一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合适的情境,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地进行学习,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新教材的“读一读”里安排了一些与数学内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2.利用“做一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从中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多年来,为了应试,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照葫芦画瓢”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力了.“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做一做”的内容,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同时也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由简单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形状.”
3.利用“想一想”,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教材安排的“想一想”对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极大的作用.
总之,一堂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在课外,让学生提前预习,对导学案提前完成;在课上,让学生尽可能地把自己提前完成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同时,还要注重例题、习题的一题多解训练,使学生积极动脑,大胆想象,大胆地去展示与交流,进而使数学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
(责任编辑 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