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佳玲 陈碎雷 应马忠 沈家俊 周桃 黄汶棋 施玲肖
摘要: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才培养质量,据麦可思调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80%的毕业生认为大学阶段,学院学生社团对学生成长成才特别是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该校56个学生社团进行调研分析,提出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具体路径,将创新创业融入社团工作,设计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特色社团发展之路,一方面使学生社团得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使学生社团在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社团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1 概述
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战略,教育部早在2010年就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见,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家战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迫在眉睫[1]。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将创新能力培养与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与改革,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融入学生的人格培养,积极探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才能找到自身生存发展的立足点和特色发展之路。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仅靠单一的创新创业教育等第一课堂,已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2],以学生社团为代表的第二课堂将成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阵地。
2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特点及存在问题
社团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几年来学生活动的数量、规模、层次不断增加,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无疑已成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助推器。坚持思想引领和成长成才服务已经成为学校社团活动的基本理念。国内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为满足文化、心理、情感、学习、生活和社会交际而自发建立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学生群体组织,作为学生课余活动有效载体的学生社团逐步成为校园文化中的美丽风景[3]。高职院校不同于综合性大学或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更注重实践性和应用型,因此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学生社团以兴趣为导向,以专业为纽带,以“引导先进文化,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使命开展各项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文化性、创新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着大批青年学生,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和第二课堂,因此抓好社团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2.1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特点
2.1.1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覆盖面比较广。伴随职业教育产生的学生社团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社团性质涵盖了理工、文史、艺体等多门学科门类。按照社团特点划分,目前高校学生社团主要有专业技能类、学术科技类、文艺娱乐类、体育健身类、实践服务类、社会公益类和思想理论类等几大类。
2.1.2 社团组织灵活,成员来源广泛。学生社团具有一定组织结构和责权,其组织结构和活动形式在不超出校团委及学社联的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都有较强的灵活性[4]。大多数学生社团不设专业、年龄、性别等限制条件,可以说在成员准入制度上“零门槛”,因为学生社团是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共同的目标自发组织起来的,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意愿自由加入或退出,不受外界力量的束缚。
2.1.3 学生社团以服务为宗旨。社团成员作为社团活动的主体都能平等地参与各项活动,共享社团发展的成果,对社团发展和建设都有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权利。立足校园、服务学生、服务社会是目前所有社团的成立宗旨和组建原则。无论是学术科技竞赛、体育健身、文化艺术活动,还是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最终目的都是服务校园,服务学生,服务于社会,充分体现了学生社团活动的服务性特点[5]。
2.2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学生社团特色不够,创新创业型社团较少。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虽然种类较多,但特色不明显,创新创业型社团数量较少,如浙江工贸学院共有56个学生社团,但具备创新创业特色的社团只有16个,占社团总数的30%左右,比例较低,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需求。
2.2.2 社团运作资源紧张,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受限制。学生社团的运作资源主要包括指导教师和活动经费[6]。65%以上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和活动经费是影响社团创新创业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在社团指导教师满意度方面,14%的学生非常满意,23%的学生满意,36%的学生比较满意,但还有27%的学生对指导教师不满意,认为指导教师对社团的指导力度不够。在社团活动经费方面,目前社团的经费来自学校拨款和会员会费,37%以上的调查学生认为学生社团活动经费不足影响了社团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2.2.3 学生社团活动缺乏长效机制,特别是对社团成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性不强。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虽然比较多,但创新创业元素植入不够,在社团开展的活动中,具备创新创业元素的只有65%,不能很好地提高社团成员的创新创业能力。
3 基于学生社团的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对策
3.1 在社团管理方面要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创新社团的管理与运行模式。依托品牌活动确立社团良性发展机制,引入创新能力拓展活动体系,在各个社团中确立以人为本的机制,将学生的需求、素质教育摆在首位;根据社团的性质和发展现状进行分类精细化指导,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形成良性竞争氛围。
3.2 加大指导教师和社团骨干的培训力度,增强社团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的,针对专业教师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全力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严格甄选指导社团建设的专业教师,以教学科研计划体现教师对社团的指导作用,从而引导社团朝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应该重视社团成员创新素质的训练,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点带面,促进学生社团整体的发展。
3.3 针对学院学生社团发展现状,提出学生社团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具体路径。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打造学术性社团;与创新创业相结合,打造创新创业社团;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打造社会服务社团;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打造文化社团;与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打造公益社团。通过专业社团、创新创业社团、社会服务社团、文化社团、公益社团等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创新的社团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4 小结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竞争力的高低,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因其独特的优势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学生社团特色不够,创新创业型社团较少;学生社团活动缺乏长效机制;社团运作资源紧张,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受限制等问题;通过社团管理制度的完善,指导教师和社团骨干培训力度的加大,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活动的分类开展等措施,将有效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的针对性和覆盖面,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社团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胜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8(5).
[2]刘芳.浅谈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
[3]王志坚.高校学生社团与和谐文化建设[J].教育探索,2008(6).
[4]高校社团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5]代妮.论高校社团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作用[D].江南大学,2010.
[6]丁晓雯.浅析现代大学社团建设的不足与建议[J].教育纵横,2010(6).
基金项目:2013年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创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