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路径探析

2014-07-14 08:22张春梅
学理论·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转化思政课

张春梅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是个系统工程。在思政课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才能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思政课;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209-02

当前,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任务。实现党的十八大精神从教材到学生头脑的有效进入,需要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各种教学内容。推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及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有效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必须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的关系

(一)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相互联系

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依据,教材体系规定了特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体系是为了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而创设的一套教学资源系统。如果说教材体系主要解决了讲什么与学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体系的侧重点则在于怎么教,怎么学[1]。教学实效是衡量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大学生的重要职责。思政课教材体系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思政课不能只是传授教材的系统理论,而主要是通过理论的宣讲传输,引导学生在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基础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解决问题。如“概论”课无论如何构建教学体系都不能离开教材体系内在设定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点。

(二)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相互区别

教材体系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性,且更多地是以文字来表述的,是高度的概括与抽象性,体现的是共性、本质的内容。而教学体系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依据教学对象,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环节进行重新整合,以促进教育培养目标实现的过程。教学体系在内容的选择上具有问题针对性,根据具体授课对象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如果把教学体系等同于教材体系,“概论”课程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就会变成照本宣科;如果脱离教材体系,另搞一套所谓的教学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就容易迷失方向。这两种做法都体现不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立足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

(一)研究并吃透教材,选择精讲内容

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教材体系能否成功转化为教学体系的关键。任课教师对教材及相关教辅材料做到“吃透”并“消化”,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把握每个章节的内容,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切入[2]。“概论”课要围绕教材体系内在设定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重点来进行内容选择。

(二)反映时代发展的最新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和补充

思政课教学虽要突出理论,但不能就理论讲理论。因此,在吃透理论的基础上,把教材所表达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思想内涵,转化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对思想理论素养的内在要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来分析现实问题。概论课教师不应拘泥于教材,在授课过程中应把党的创新理论、党和国家最新的方针政策等及时引入课堂。为了让十八大精神真正地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在教学内容上应渗透十八大的精神和内容,如钓鱼岛问题、生态文明、海洋强国战略、法治精神、惩治腐败等;并在实践教学中安排关于十八大的热点讲座。

(三)将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引入课堂进行专题化教学

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本身就是思政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思政课只有真正联系社会现实问题,联系大学生思想的实际,才能使学生对理论产生认同,引起共鸣和思考。在教学中把学生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与课程的理论相结合进行专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理解得更为透彻,使理论更具有说服力。比如讲对外开放这一章节时结合当时中国加入WTO这一热点,可以讲专题:入世—中国对外开放的里程碑。在这个专题中可以介绍世贸组织的基本知识,分析加入WTO对中国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由于学生比较关心中国加入WTO会对他们个人产生的影响,所以课堂上可以讨论加入WTO与就业。再比如,可以结合台海危机讲授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结合通胀与加息讲授市场经济与国家宏观调控,结合反腐问题讲授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化进程,甚至结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结合钓鱼岛讲中国国际战略问题。由于热点在变化,教学内容也就要不断进行调整。

(四)强化问题意识,不断解答当代大学生各种思想理论之“惑”

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困惑的问题为切入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当前的贫富差距问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也是学生经常讨论备感困惑的问题。在讲授收入分配制度这一基本理论问题时应结合这一困惑进行正确引导。在教学中首先应该展示主题,再引出问题,共同探讨,最后进行总结概括,引导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强化问题意识,能更好地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也会因此变得生动活泼。

三、完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一)讲求授课技艺,做好课堂设计

做好课堂设计才能使教材内容真正转换成教学内容,从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在教学设计中应将教材阐述的基本观点和精神实质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联系实际。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教材语言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概论”课理论性强,教师在讲授时要体现课堂用语的专业性和对概念阐述的准确性。同时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易于理解接受的大众化语言表达形式。教师幽默的语言不仅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可以使学生在一笑之余引发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他们领悟,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仅如此,幽默还可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老师的人情之美和性格优点,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

(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一是按照“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学生讨论(辩论)——教师引导”的模式开展教学,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政策和问题的理解;二是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在上课过程中由学生围绕布置的问题自愿自由讨论发言,鼓励学生争论和辩论。当发言、争论或辩论比较充分时,由教师进行总结陈述。三是根据教学内容,精选案例,把现实中学生关心、关注的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社会问题及时变成案例,提倡“研究式学习”。

(三)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教学

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注入了活力,开辟了新的前景,但教学手段在本质上是形式而不是内容,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要善于通过多媒体语言来表达教材语言,使课程内容内化为此,任课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精心选取视频、图片等资料,并认真进行编辑、制作,使之衔接合理,内在关联紧密。比如在讲述概论课第一章内容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毛泽东和邓小平的相关视频,让学生走近伟人。

四、探索构建具有可行性和实效性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明确思政课社会实践教学要求,深化对社会实践的认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让学生了解、认识国情的重要手段,更是思政课改革的目标和方向。要根据教学大纲,精心进行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明确实践教学的主题、理论引导及目的要求;明确实践的步骤、计划,准备实践教学各方面的保障条件;明确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安排好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所占学时数。

(二)不断创设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必要的平台和基地。在基地建设方面,首先,疏通与各地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联系渠道,以便组织学生及时参观有关展览和参与其他有关活动;其次,开辟与附近村委会、居委会、敬老院和典型的企事业单位等联系的渠道,以便为其提供义务服务和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

(三)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思政课是学生政治、道德和法治素养获得验证、升华的关键途径。加大实践教学力度,紧紧围绕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一目标,构建新型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满足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现实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完善两个课堂。第一课堂组织学生“三论”即讨论、辩论、评论。主要针对与课程有关的当前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并辅以教师点评。第二课堂指导学生“三写”,写调查报告,写活动总结,写学习感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本门课程相关的前沿及热点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在第二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公益活动或参观考察、进行热点讲座等。

综上所述,要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效转化。探寻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路径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我们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王二栋.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5).

[2]罗映光.简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5).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转化思政课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演员“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转化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