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论语》中的“孝文化”及其现代意义

2014-07-14 23:18冀培
学理论·下 2014年4期
关键词:现代意义孝文化论语

冀培

摘 要:通过对《论语》中“孝”的观点进行论述,概括出“孝”是一个人的根本,子女要时刻把父母放在心上、对待父母要做到“养且敬”等精华内涵。这些“孝”文化经久不衰,是中华民族养老敬老文化的精华,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都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论语》;孝文化;现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039-02

《论语》中,“孝”字共出现了19次,其中有12则是孔子本人谈论“孝”,涉及“孝”字16处,有2则是孔子的弟子谈论“孝”,涉及“孝”字3处,此外,还有很多隐性的关于“孝”的论述,即未提及孝字,但是表述的是孝的概念。这些对于“孝”的论述,十分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敬、对家庭的责任。“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孝”文化缺失的现代社会里,倡导“孝”精神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和现代价值。

一、《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

通读《论语》关于“孝”的论述,大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待父母要做到“养且敬”

《论语·为政》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本篇另一则讨论:“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两则论述,都以反问结尾,更强调了“孝”、“敬”的内涵。在孔子看来,“孝养”父母除了要“能养”,即所谓“弟子服其劳”和“有酒食,先生馔”之外,还要有更高层次的要求,即是内心里的“敬”和外在的敬——“色难”的统一。也就是说,孝子除了应该在物质基础上赡养好父母双亲之外,更要在精神上敬老人、爱老人。《论语·里仁》篇:“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子女侍奉父母,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地劝说他们,如果自己的意见不被接纳,仍然保持恭敬、顺承的和悦态度,不去违背父母,替他们操劳而不埋怨。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这可以解释为“孝顺”,即以顺为先,凡事应该遵循父亲长辈的意志。从以上可以看出,人子既要体察父母之心意,又要顺承父母之意,做到“养且敬”。

(二)对待父母要做到“时刻放在心上”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则通过看似琐碎的生活细节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深刻关切之情,在日常生活中,牢记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为父母的高寿而欢喜,一方面又要为父母的年事渐高而担忧其身体状况,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做子女的,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父母的身体状况,要特别为父母的疾病担忧,在照顾父母时候对症下药,有所侧重,能够更好尽孝。并且在《论语·里仁》篇中强调:“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如果家中父母年迈体弱,子女应该尽量留在家里不要远行;遇到特殊情况必须远行的时候,也必须向父母确定自己的去向,这样不仅让父母放心,并且在父母有事情的情况下,可以迅速找到子女。归根结底,主要阐明的意思就是子女不论处在何时何地,都要每时每刻为父母着想,全方位安顿好父母,做到儿女应尽的责任,确保老人物质上和精神上无忧无虑,使他们安享晚年。

(三)孝是做人的根本

“仁”是孔子全部思想的核心,是最高的道德准则。其中,孝与仁之间具有无法割断的联系,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是仁的根本,如果一个人在家能够做到事事孝顺父母、敬爱兄长,那么这种人在社会上很少会冒犯长辈,制造叛乱那更是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由此可知,“孝”对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当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拥有一颗孝顺的心、做出一个孝顺的动作时,则家庭就可以更加和睦,人民生活会更加幸福,进而国家才会安定和谐,经济才能更加快速、健康、持续地发展。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家里,对自己家人孝顺、恭敬的人,在社会上,对他人尊敬有爱的人,才可以进一步进行“仁”的修炼。即是说,孔子将“孝悌”作为衡量一个青年人在家庭、在社会行为处事的首要原则。可见,孝,是一个人道德的根本,是做人的根本。

二、《论语》中的“孝文化”具有的现代意义

当代社会,孝文化缺失,媒体中频频爆出各种不孝现象,看到年迈孤独的老人独自挣扎在生存线上,痛心疾首。孔子把“孝”从一种自发的道德、自然的道德,一种无意识的道德,提炼成一种思想体系,一种自觉的意识。这对当代孝文化的重建、和谐家庭的建立、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

(一)当前社会孝文化缺失现象表现

1.虐待老人现象经常发生

家庭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终身依靠和归宿,对老年人来说更是如此,但现如今,尤其是广大农村,受老年人身体虚弱、行动不便等因素的影响,老年人在家庭里受冷遇、歧视、虐待,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遗弃老人的现象,另老人心寒。

2.老年人的家庭地位降低

现代社会中,很多年轻人奉行享乐主义原则,对家中长辈的生活不管不顾、漠不关心;有的只顾自己的小家庭,而把老人置之脑后,在有能力赡养、照顾的条件下,将老人送到敬老院,指望着敬老院为老人养老。另一方面,有的老人自身生活条件较好,会出现成年子女“啃老”,这种现象日趋严重。

3.物质孝顺代替精神孝敬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子女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在外,与老人交流沟通时间少,子女往往倾向于对老年人的生活照顾和金钱资助,但在精神慰藉、体贴、关心和经常问候方面普遍不足。并且缺少“常回家看看”的行动,很多子女只在逢年过节给老人寄些钱财,由于工作的原因,长年累月也不能回家探望老人。

4.“顺”父母、“敬”父母的心态逐渐淡化

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身体素质较差,容易遭子女嫌弃,有的子女会认为老人是家庭的拖累,对老人的生活起居照料不周到,不情愿花更多的时间照料老人,很难和父母始终保持和颜悦色,能做到的仅仅是帮助父母做事情,供给父母饭食,有时不能顾及老人为子女的一片真心,认为老人是老糊涂,只要吃饱穿暖就行,对子女的事情少干涉为好。

(二)《论语》孝文化的现代意义

基于当前社会孝文化的缺失现象之表现,也结合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重新发掘《论语》中的孝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其现代意义有如下几点:

1.有利于应对当前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更好地开展老年社会工作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中国已经步入老龄社会,老龄化现象成为老年社会工作面对的重要问题。在一个老龄化社会里,不论是家庭养老还是社区养老,养老的主要问题是赡养者的赡养心态和赡养意愿,使所有的老人都能得到良好的物质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才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应该强化老年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践行“孝悌”文化,倡导“孝”道风尚,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好养老保障工作,让老年人在和谐社会中真正体会到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

2.有利于家庭和谐,进而推进创建和谐社会进程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单位,社会主义和谐家庭的顺利实现有助于进一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孝”为理念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和谐家庭,可以把对父母知恩报恩的孝心传递给邻里四方,使周边的所有人都受到感染,使“孝”作为赡养老人的道德要求,“悌”作为兄弟姐妹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德要求。以“孝悌”为先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和谐家庭,才能够更好地解决养老问题。和谐家庭的创建,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解决好家庭矛盾,能够使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让每个老年人都能过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理想生活。如今,要加强建立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让和谐体现于家庭之中,进而推广到社会之中,以“孝”为德,以“悌”为美,创建和谐家庭,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有益于公民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

在我国,侍奉亲人、践行孝道,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更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是构成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的根本要素。《论语》中提倡的孝道,不仅是一种人伦道德,更是一种社会行为,实行孝道的人对社会公德负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有所建树,首要的是在家庭内部力行孝道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事亲孝、事兄悌和居家理,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总之,一个“孝”字,在两千多年儒家文化长河中,其养老敬老的理念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孝不止适用于一个社会、一个阶级或一个时代,它是超阶级的或跨越时代的,在几个时代都适用。”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尤其是在人口老龄化的形势下,传统孝文化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转换与创新,将会对当今家庭美德建设、社会公德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定远.论语[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2.

[2]孟陶宁.论语的智慧[M].北京: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2010:8.

[3]李振坡.论语之孝[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

[4]郑兰珍.试论孔子“孝”的思想——读《论语》思考及启示[J].南方论刊,2009(5).

[5]王德旭.对孔子思想中“孝”的再解读——以《论语》为主要文本[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6]焦学强.浅谈《论语》的孝道文化及其现实意义[J].中国市场,2010(10).

[7]范玲玲.《论语》中的“孝”文化及其当代意义[J].才智,2010(10).

[8]袁益梅.解读《论语》中“孝”的现实意义[J].创新,2011(2).

猜你喜欢
现代意义孝文化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清末民初女子教科书研究综述
近30年来宋代“孝文化”研究综述
试论美德教育在中学教育中的应有之义
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
浅析居友的道德生殖原则及其现代意义
关于女性主义的剖析
《论语·为政第二》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