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超
摘 要:入伍动机是大学生要求入伍的内在原因,就是他在思想上为什么要求入伍。2009年兵役制度的调整,让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有了更多的入伍参军的机会,但当前大学生入伍动机中存在几种误区,正确认识和分析这些误区,对新时期大学生个人发展和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入伍动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294-03
入伍动机是大学生要求入伍的内在原因,就是他在思想上为什么要求入伍。正确的入伍动机,对其行为会起着积极的精神推动作用。我国《宪法》第55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1]。因此正确的入伍动机是保卫国家,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和安宁而入伍。但是随着和平和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国内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使得大学生入伍动机产生了许多误区。
误区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倾向。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整个国家经济形势不好,加之大学生毕业人数节节攀升,很多大学生无法就本专业找到对口的工作,在就业前景不明的情况下,就会选择通过入伍来转移就业压力。于是先与部队签约,打算在找到相对满意的工作后,再与部队解约,实在不行就去当兵是大学生入伍动机实用性和功利性最明显的特征。从个人功利主义角度看,无可厚非。但从部队长远发展来看,此类大学生越多,越不便于思想管理和行为引导,最终导致士兵服役的主动性和部队稳定性下降的负面影响。另外,受社会上一些不正之风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把进入部队当作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跳板。因此,在服役期间适应部队生活的能力较弱,一遇困难易产生退缩念头,滋生不满情绪。长此以往,部队战斗力必定会受到影响。
误区二:盲目从众、简单化倾向。近年来,随着部队对大学生入伍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吸引了为数不少的大学毕业生投笔从戎。在很多高校预征报名的现场,大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受此氛围的影响,很多大学生看身边同学去咨询,自己当然不能落下,也欣然前往。有意思的现象是,本来是陪着同学去凑热闹的,一到现场看那么多同学在报名,也一时兴起报了名。这种盲从行为,是以后畏难情绪滋长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现代传媒的发展和大量军旅题材影视作品的播映也使得大学生入伍动机有简单化的倾向。大学生对于部队的了解,更多还是来自影视作品的展示,受片中情节和主要人物的影响,产生对部队的向往。部队潜在“神秘”、“威”、“严”“高”等外在形象使他们对部队的心里预期过高,主要体现在“对部队食宿条件的预判、对部队管理模式的揣测、对同事及同事关系的想象等多个方面。”[2]但后来的部队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他们的预期落差很大,军营生活的艰苦、紧张、单调、高标准和严要求得不到他们认识上的认可,这就在心理上埋下了隐患。
误区三:家庭期望、完成任务的倾向。父母中至少有一人曾具有军人身份,或者是向往、崇敬军人,因此比较倾向鼓励和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军人。“这里面不光有子承父业、望子成才的心理,也有对于军人职业特殊价值的认同”[3]。家庭所给予这种无形压力,构成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入伍动机。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他们更崇尚自由独立的生活环境,并不愿意接受军营比较封闭高压的管理制度,迫于家庭压力的入伍,会对大学生在部队的成长形成较大的阻力。
大学生入伍存在的这些动机,与整个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宣传环节、家长愿望和个体认知分不开的。
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中的效率优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内在规则,对以追求精神价值的集体主义原则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得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务实,越来越功利化,在此影响下可能导致他们走上追求物质、着眼现实的道路,进而造成了他们入伍动机的不纯。
二是网络环境的影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渗透进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既有开放性、传播性、及时性的特点,又有破坏性、隐蔽性、匿名性等特点,因此,能否利用好这把“双刃剑”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网络上信息质量良莠不齐,既有对大学生有益的信息,也有充斥着灰色、黄色、暴力等有害信息,甚至还有心怀恶意破坏者散布的谣言,误导思想相对单纯、辨别是非能力差的大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入伍动机。
三是宣传环节的弱化。一般的入伍宣传认为国防教育是国家的事,高校中可有可无,不是必需的,且这与人才的培养没有太大的关系。因此,在国防教育的过程中,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显得不足,只是开展一些基本的、简单的军事理论教学,成了学生军训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这种认识偏差,使得国防教育始终处于低层次的水平,使得学生对于军事职业和军人缺乏应有的了解,也就谈不上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另外,也有不少学生对于大学生是否能够入伍,有哪些入伍的渠道,入伍后享受哪些待遇以及需要服役多长的年限等基本信息都缺乏了解。这种不了解,正是宣传环节弱化的结果。
四是家长愿望的与日俱增。大学生的入伍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愿望的影响,一方面,有些父母出于自己因种种原因没能实现入伍的美好愿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入伍,来完成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因此不管子女内心是否愿意入伍,强行要求他们以入伍为志向,时时刻刻准备进部队当一名军人。这种入伍动机并不是出于子女的自觉愿望,完全是迫于父母的权威,从其内心深处根本就不喜欢军营的严格封闭的生活和训练环境,这种认识上的偏差,为他们心里产生问题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父母动机不纯,基于现实的考虑,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入伍。因为进入部队不光能够减免学费,而且现在部队的待遇年年提高,哪怕就是退伍后,还能有一笔可观的安置费。因此极力的让自己的子女入伍。對于大学生本身来讲,基于现实和理想的考虑,往往也迫于现实的压力,做了无奈选择。这种没有遵从内心的想法而做出的违心选择,当在现实中碰到困难时,特别容易产生厌倦和逃避的心里。
五是个体认知的偏差。个体的时代特征是他们认知偏差的原因之一。2008年9月,各大高校迎来了首批“90后”新生,这标志着“90后”大学生时代的到来。他们自信张扬,但又以自我为中心,耐挫能力较差,这些性格特点使得他们更强调自我价值体现,团队合作意识淡薄。这与部队讲究团队、崇尚集体主义、强调战友情的作风和传统有较大的冲突。当与战友出现些许矛盾,只是站在个人角度来看,不能进行换位思考,做事易走极端,也易破坏部队团结奋进的环境。和平安宁、物质丰富的社会环境是他们认知偏差的又一原因。当代大学生的出生处在比较安宁、和谐的环境之中,人生经历简单,大多就是从校门到校门,没有经历过社会那种纷繁复杂的摸爬滚打。加之大多数学生又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呵护一个人,导致他们娇生惯养,缺少理想信仰。因此“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只会强调个人利益,认为个人奉献应与社会索取相等价,在对待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的态度上越发的趋于实际,缺少自我奉献精神,同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严重缺乏”[4]。
因此,正确认识和分析大学生入伍动机,加强这些问题的对策研究势在必行,其对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以加强理论学习,端正大学生入伍动机为目的,构建大学生入伍动机的思想基础。加强理论教育,从思想根源上端正其入伍动机。第一,爱国主义的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虽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增强与我国的经济合作,但也一直没有放弃对我国的“军事威胁”。因此一定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培养他们以“报效祖国”为使命的军人理想。第二,军魂意识的教育。“我军的魂就是党的领导,这是我军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根本保证”[2]。只有在大学生的思想深处牢固树立了军魂意识,才能增强其紧迫感和使命感,才能促使其主动加强对正确的共产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习,进而打牢其献身国防的思想基础。第三,“中国梦”之“强军梦”意识的灌输。“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就是强国梦。强国梦蕴含着强军梦,强军梦支撑着强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强大国防力量作后盾”[5]。作为选择入伍的大学生,必须教育他们要有坚定的强军信念,勇于献身国防的精神,用自己所学知识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贡献。
二是以多种宣传手段为载体,增强大学生对部队的了解,强化大学生入伍动机的发展环节。大学生入伍动机存在的偏差,很大程度上源自对部队生活以及军人身份缺乏相应的了解。因此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运用多种宣传手段。第一,可向欲招生的高校寄发宣传海报和介绍部队生活光盘。在校内的醒目处张贴海报,介绍入伍报名时间,报名方式等,让学生有时间去了解去决策。同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观看介绍部队的光盘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同学们对部队有更直观地了解。第二,可以组织本校现役入伍士兵回母校集中为同学们介绍部队的训练和学习生活,并现场解答同学们的疑问。第三,充分利用好校园的电台广播、报刊等媒体,以不同的主题全方位的进行正面引导,从而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报国之志。第四,大学生对部队的了解,很多来自于小说及影视作品。但以大学生入伍为军事题材的影视作品和小说相对较少。因此国家要鼓励多以这方面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的拍摄和小说创作。
三是坚持以高标准严要求的考核审查标准,把好入口关,夯实大学生入伍动机的组织保障。一方面,严格考核审查标准。对入伍动机不纯的大学生要慎重选取,比如功利心太强,盲目从众,见异思迁,期望值过高等。对于立志献身国防的圆梦型人才则优先选取。另一方面,“实行全程淘汰制度。现在的大学生思想非常活跃,易于变化。不宜实行一次考核制度,要把筛选淘汰制度贯穿于报到、入伍集训和见习的全过程,根据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考核重点。”[6]对于那些投机性强,害怕部队艰苦训练,思想不坚定,经过多次教育无效,又确实不具备入伍士兵基本素质的,要根据相关政策坚决予以清退,从而保证接受士兵生源的质量。
四是坚持加强高校军事职业指导工作,打牢大学生入伍动机的必备条件。从现实情况看,不少大学生对军人以及军事职业都缺乏相应的了解。不少学生对于大学生是否能够入伍、有哪些入伍的途径、入伍后享受哪些待遇以及进部队后需要服役多长时限等政策缺乏相应的了解。因此,自他们入学时就开始进行军人职业的指导和介绍,并把这种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贯穿于求学的整个过程。“引导大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个人的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前提下对个体所拥有的各种发展资源进行评估,学会选择与规划,通过促进个体自主有序的发展来实现个人与社会之间最积极有效的互动”[7]。只有他们基于对军人职业的了解,才会以积极心态和正确动机选择军人职业。
五是充分利用好网络力量,发挥网络的快捷和灵活,拓展大学生入伍动机的手段和载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的宣传带来了机遇。高校一定要利用好网络这一宣传阵地。要让国防教育由传统的“灌输”模式到“引导”模式,让学生通过网络形式自觉树立正确的入伍动机。第一,根据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国防教育的最新动态,及时跟新国防教育内容,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第二,现在的大学生基本都是“90后”,要根据他们心理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在线活动。比如可以进行网上国防教育征文比赛,网上国防知识竞赛,网上国防游戏竞赛等活动形式。另外可以邀请军事专家或者国防教育的知名老师在网上和同学们以BBS或者特设的QQ群进行直接的对话和交流。第三,充分利用好网络的宣传功能,加强国防理论,国防知识的传播。同时要增加网站的多媒体功能,提供军事图片的下载,国防知识录像的点播等功能,多角度的为学生了解国防提供便利。
总之,分析和了解大学生入伍动机所存在的误区,有助于解决大学生入伍后的若干思想问题,有助于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开展,更有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军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
[2]张浩天.高校学生当兵思想教育探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2.
[3]罗敏,李连策.基于统计实证与深度访谈的大学生士兵入伍动机分析[J].军事理论研究,2012(9).
[4]金丽华,乌力吉那顺.浅谈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相应教育措施[J].前沿,2013.(1):157.
[5]李升泉.努力实现中华民族强军梦[EB/OL].人民网——军事频道,(2013-05-14).http://military.people.com.cn/n/20-
13/0514/c1011-21480401.html
[6]張新尧.对地方大学生入伍动机多元化的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128.
[7]王嘉惠,刘炳选,安晓龙.浅析大学生入伍对高校教育的影响[J].高校讲坛,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