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黎族艺术文化发展新方向

2014-07-14 17:32:20陈彪
学理论·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黎族协调发展经济

陈彪

摘 要:黎族是一个拥有3000多年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老民族。面对一个充满自己民族特色的少数民族,他们在我们文化知识结构中是一个拥有黎锦、船型屋、文身的神秘群体。而事实上,现在的黎族青年已经抛弃了这个群体的独特文化,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黎族文化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经济与文化是当今社会发展一定要重视的两个问题。我们希望在面对少数民族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时候可以协调发展,处理不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何让黎族聚居地发挥独特的魅力的主要途径是如何实现黎族社区内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黎族;文化;经济;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5-0155-02

黎族文化源远流长,其发展带了一丝神秘和一缕奇迹,在这个热带海岛上,黎族人民辛勤劳作、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出具有浓郁特色的黎族文化。有“中国纺织史活化石”之称的黎锦,双面绣、竹竿舞、三月三、黎族特色的泥片陶器、椰雕、贝雕、黄花梨木家具、沉香等等。

現如今部分企业开发有关黎族的商业产品,旅游地也有涉及黎族的旅游点,可是这些产品、旅游点等似乎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没有太大的区别。还有很多旅游产品没有突出其黎族特色,而是有种趋势,那就是与其他少数民族的没有太大区别。在黎族服饰上,就应该更突出其特有的纺、织、染、绣方法的特点,纹样、颜色的特点。例如:大力神纹、雷纹、娃纹等。在各种小装饰品、生活用品上带有各种黎族纹样、生活写照等等。还有在建筑上,黎族建筑的特点是杆栏式、船型的,金子型的。政府应该鼓励建有海南特色的船型屋、金子屋、土地公庙、竹楼等,当然是经过设计师改良的、具有现代气息的、符合现代人需要的。在不同地方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在景点就可以建得更为原始一些,更为黎族化一些。在文化生活上在黎族地区人们日常生活中营造出一种浓郁的黎族文化氛围,在商业上也突出黎族文化特色,而不是与其他少数民族的类同。在艺术创作上使之向雅俗共赏的方向发展,创造出有黎族特色的、有艺术价值的艺术作品。使黎族文化的雅、俗两方面都发展起来,符合不同人群的欣赏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全球的文化是处于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别是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口号下,黎族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海南是黎族特有的文化聚集区,在当今的社会背景下,海岛文化如何发展,已经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一大要点,也是推动海南岛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所以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但是文化的市场化不能迎合经济市场化,而是要尊重文化自身,如果不尊重文化自身的发展为市场经济做出牺牲,造成了文化的破坏、文化形象的污染、民族文化特有的神秘感的消失,这对我们来说造成的损失无疑是巨大的,无法弥补的。

在这一新的历史发时期,我认为黎族教育与科技发展是黎族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国家从改革开放至今已有几十年的时间,这个经济发展契机中,海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但是在同一时期黎族文化区的科技、教育和经济的发展相对而言还是比较缓慢,主要来讲是黎族文化区的文化资源的流失和经济与文化之间的不均衡发展所造成的,同时在各方面的制约、束缚下黎族文化区的发展也遇到了新时期的发展瓶颈。科学技术是社会的发展的第一生产力,而教育水平则是民族发展的基础,这不仅代表一个地区的文化素质水平,更关系到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以黎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为例,一方面,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必须加强对基础文化的教育,加强新一代黎族青少年的文化认知能力,提升他们对黎族文化的优越感,只有这样黎族文化区的发展才会有更强劲的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加强对黎族文化区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相关的社会公共资源,如网络媒体,期刊等宣传手段加强对黎族文化的宣传,只有这样黎族文化才能在高速发展全球经济体系中有着强劲的竞争力和持续力。

不论是文化的进步还是经济的发展,要实现最终的目标还是要靠人的能动性才能够实现,只有这样我们性才能真正提高区域人口素质、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从目前海南社会教育资源来讲,已经逐步实现大学生参加偏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的教育扶贫计划,以国家的“双五百”人才置换计划和海南师范大学的“顶岗支教”计划为例,这对于黎族文化区的教育基础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这种教育计划的成果十分显著。以这种计划为基础,我们的黎族文化区可以参照一些经典的教学模式,比如“双语教学”模式,增加具有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用现代经典的教学和传统的文化相结合,发展和继承同步走,不偏重某一方面,以寻求均衡的发展道路。从而可以使黎族文化区的经济与文化得到平衡发展。其次就是抓好教育这一方面,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然离不开教育,我认为不应该只把文化的传承交给社会上的画家,专业设计师,招聘一些学徒等等。我认为在小学、中学也应该多一些手工课和手工比赛,供孩子们选择。因为在海南省图书馆黎锦坊参观时就发现有小的腰织机,讲解员说那是给7岁左右的小孩子练习的。也就是说黎族人们从小就让小孩学生活技能,再加上生活在这黎族文化当中耳濡目染,所以以前黎族的孩子们可以更快地学会并不断发展其黎族文化。在美术课上还可以增加欣赏黎族文化的课程,让孩子们从小就对黎族文化有一个印象。在一些课外活动课上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黎族文化产品作坊、博物馆等。在一些大学的专业设置上可设有关黎族文化发展方向专业。例如黎锦技艺、制陶技艺、建筑技艺、黎族文化研究等等。

目前我国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没有做好,在海南省很多学生都不知道哪些是黎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如果教育这一环节做好了,也就不至现在这如此珍贵的黎族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地步。而其中在美育上的确有些缺失,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判断美丑,而这一环节可以帮助其确立价值观,审美观。另外孩子从小开始熏陶,长大后也可以更容易地传承黎族文化,大部分孩子也会认识到黎族文化的魅力与传承和发展它的重要性。而且人们大多数深处其中的时候难免有些糊涂,就像久入芝兰之室不问其香,生活在海南省的孩子就是这种情况,就算黎族文化宣传多了,其一般不会认识到这黎族文化的宝贵之处,而老师就刚好可以教育学生,使其认识到黎族文化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的重要性。这样孩子们会有尊重黎族文化的意识,并会有更多的人喜欢上它,这样便后继有人了。

其次,我觉得政府部门应该在黎族文化与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调节作用,原因就是黎族文化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于海南全省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少数民族地区真正进入了小康社会,才有可能实现整个地区的区域经济与文化进入高水平的、全面的、发展平衡的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

在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众多少数民族的生存生活环境都在面临着城市化、现代化的袭扰。互联网、电视、移动电话等新时期的传媒在全球普及,使各个民族之间的文化、生活方式、文字使用之间的差异在不断地减少或者慢慢消失,使得一些地方的少数民族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了对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自卑感,正因为这些原因使一些地区传统的民族文化艺人和文化传承者都在不断地减少更有甚者在慢慢消失。市场旅游业的兴起带动着经济大发展,有些地方为了经济的发展不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使地区民族文化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海南岛作为国际旅游岛有着“东方夏威夷”的美称,在民俗旅游文化的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海南黎族文化区的旅游开发过程中,我们必须合理地开发传统的民俗文化,这样才能保持黎族文化区的民族特色,同时也可以满足现代人的旅游需求。在开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民族文化为基础,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当地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措施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加强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在维护传统地区文化的同时也要给予黎族文化区旅游业充分发展的空间。只有这样我們才能保护文化和发展经济两不误。同时要加强地方人民群众保护黎族文化的意识和加强保护手段,这样促使黎族当地人民有一个正确的观念来对待自己的民俗文化,用来防止自己的民俗文化不被同类化和庸俗化。所以,当地政府以及相关机构要对于一些即将消失的、非常重要的黎族民间习俗、黎族节庆、舞蹈和黎族的语言、音乐以及实物、文献等,要采取具体的拯救措施。制定黎族文化环境保护规划,把黎族文化环境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协调起来。

在保护黎族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且同时要增强营销意识,抓住一切机会开展宣传活动,加强民族文化旅游理论研究且大力培育人才。建议政府与学校合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门人才的培养。加强海南黎族文化旅游设计,以形成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系列和一批精品民族文化旅游路线。这一系列措施都是保护黎族文化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措施。

而作为在海南省有着巨大潜力的当代大学生,特别是美术院系的学生更应该发挥自己的特长,美术师范类的学生应该认真研究黎族当代的文化发展历史,投身教育事业中,深入海南省贫困地区的学校,大力为海南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艺术设计类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本身的优势,利用海南省文化的特有符号海南已成为国际旅游岛的有利发展契机,设计出具有黎族特色的产品,以推动黎族文化全面发展,不仅要打开国内市场,还要打开国际市场。这样不仅发挥出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特色,也体现出新一代90后大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

综上所述,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业是一个可行之策。“发展才是硬道理”,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而言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发展经济是少数民族所需,而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旅游资源又为其发展经济提供了条件。所以,一定要充分协调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的关系。只有通过政府与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的共同努力,在以发展为目标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才能在动态中既实现经济的发展,又有效保护发展了民族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黎族文化是黎族人民走向未来的精神支柱。经济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基础,黎族人民的经济发展是黎族社区安定平稳发展的基本要素。只有这样,再定义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把握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损坏民族文化的潜在问题,才能把握文化和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方鹏.海南岛历史民族与文化[M].海口:南方出版社,2003.

[2]高泽强.海南黎族研究[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黎族协调发展经济
黎族小伙闯“深海”
金桥(2022年9期)2022-09-20 05:51:06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黎族母亲》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3期)2022-03-16 22:50:41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6:18:39
肇庆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33:03
论长株潭城市群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企业导报(2016年11期)2016-06-16 13: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