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春科 李瑞清 刘婵
摘 要: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实施,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通过校企联动共建、构建网络平台、成立临时党小组和实施志愿服务制度等措施提高党建工作实效,探索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党建工作
高职院校党支部作为学院党委领导下的基层党组织,肩负着培养、发展、教育、考核、管理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的职责,是学校党组织联系广大学生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发挥学校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所在,肩负着重要的历时使命。
一、工学结合高职学生党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高职学生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学生党员基本分散在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民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实施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企业更重视的是学生能为企业谋利益,学生党员难免遭遇企业党建不规范、不健全,甚至党建工作处于空白的现象。这种无党或轻党氛围会逐步模糊学生党性意识,弱化党员的作用,影响党员成长与发展。另外,由于工作时间和地点限制,学生支部往往很难把他们统一召集起来,开展组织生活。
大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后,学校也会派教师下企业跟踪指导。但有些教师本身不是党员,不能兼做党建工作。即使是党员教师,大多从教务角度开展工作,没有将党员的教育管理当作一项主要任务。其次,在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中,许多仍处于预备考察期,由于实习点分散,预备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不够紧密,在预备党员转正过程中,学生支部难以掌握他们的各方面表现,对其是否按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均难以确切地掌握,因而也难以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
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发展的道路上,高职教育需要积极应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探索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学生党建工作。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1.构建网络平台,畅通党员交流平台
由于学生的工作特点是需要长期接触电脑与网络,学生支部以临时党支部为单位,通过建立QQ群、论坛、博客、微博等,把所有在外实习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党建指导教师以实名制加入,由支部书记统筹安排,分工合作。党员平时利用网上交流或电话指导,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解决党员学习交流因空间、距离带来的问题。规定参与学习的党员定期在网上交流,向校内党组织汇报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情况;校内党组织和党建导师、校内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平台跟踪对党员开展教育和引导工作,实现网络上过党组织生活。此外,可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了解更多国家政策、时事政治、国家大事、学校党委、支部等重要文件和支部所开展的各项活动,每位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根据每月接收到的国内外时事政治信息写一篇思想汇报,待回校时一并交给学生党支部。
2.成立临时党小组,完善党组织关系
由于在外实习的基本是预备党员,无法成立临时党支部,我们就需根据各学生的工作地点成立顶岗实习临时党小组,和校内党小组联合,创造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平台;派送党员专业教师担任校外实习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的发展联系人,保障校外实习生的政治学习、组织生活,培养考察、民主评议等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学生支部的组织和工作的有效覆盖、有效管理;要求在外实习的预备党员和发展对象与校内党小组组长定期联系,汇报其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与思想动态。校外临时党小组成员定期开展校外党组织生活,多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学习。
3.校企联动共建,创新党建沟通平台
为确保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能够长期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由学生支部出面深入了解实习企业和社区的情况,沟通协商,针对有党员或党支部的企业,要求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一名可长期联系的培养联系人,建立“校内培养联系人为主,企业党员为辅”的培养联系人制度。而对于大部分没有党员的企业来说,还是以校内培养联系人和辅导员为主,要求学生主动向学生支部提供其在企业中师傅或上司的联系方式,以便学生支部和培养联系人针对该学生的思想动态、工作状态等各方面进行教育考核。同时参考企业培养员工的标准,制订培养教育考核办法,邀请企业骨干到校举办就业讲座,介绍毕业生的就业规划道路以及企业目前对人才的考核标准,加深企业与学生间的互动与联系。
4.建立志愿者服务制度,提高党员奉献精神
党员志愿者服务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既是学生党员再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支部先进性与积极性的体现。根据在外实习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特点,制定《外出实习志愿者服务制度》,规定在外实习的学生支部成员需要完成规定最低的志愿者服务时间,完成后提供相关的服务证明,并将志愿者服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党员发展的重要考察指标,未完成者,将不予以继续发展。
三、主要实践成效
2014年上半年,我第三党支部在外实习的党员和预备党员共11名,发展对象共16名,均在不同企业、不同地点实习,且基本都在小型的外贸公司就业,公司内部基本没有党员,很难组织成临时党支部。因此,我们为在外实习的党支部成员建立一个“工学结合外出实习党员交流”QQ群,将所有在外实习的支部成员以实名制加入群中,并邀请系党总支副书记、学生支部书记、党员指导教师等都加入,方便学生定期找指导教师和校内的党小组组长沟通交流,汇报工作和思想状况。要求校内各党小组组长每个两个星期都要与小组内在外实习的成员进行交流,做好谈话记录,并定期汇报给党组织,以作为党组织对在外实习成员进行考察和再教育的依据。
针对支部成员在外实习地点分布情况来看,我们成立了广州实习临时党小组、深圳临时党小组与佛山临时党小组,成功在周末开展如“参观中共三大遗址”“社区卫生环保”等活动,并鼓励工作地点相近的学生多进行网上或面对面的交流,共同学习,保持对党的一致性和思想的先进性。
主动与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所在企业负责人联系(其中2名党员的上司为党员,但企业内部没有党支部)。一方面加深“系企学”三者的关系;另一方面从企业方考察学生工作的积极性;邀请“广东广信”“深圳五轮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来校进行交流、宣讲和招聘,鼓励党员和预备党员多于企业领导进行面对面交流。
由于预备党员较为分散,则鼓励大家参加社会志愿者服务机构,如“广州地铁志愿者”“启智分队”“养老院”等,每次服务结束后需找负责人签名盖章,收集成一个小本子,定期汇报给校内党小组组长,作为预备党员转正考核标准。所有在外实习的预备党员在转正会议召开前完成24小时的志愿者服务,深刻体会一名中共党员应发挥的积极性与先进性。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随着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必须充分认识和分析这一问题的根源,不断研究和发现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建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从思想创新、组织创新、活动创新、方法创新四个方面,积极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有利于党员发展工作的开展,保证党员质量的途径、载体和方法,以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
参考文献:
[1]林红.高职院校学生党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32).
[2]孙洪敏,丁莹莹.高职院校“2+1”模式下学生党建分类管理探索[J].价值工程,2012(36).
[3]韩鹤进.浅议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实践[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