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014-07-13 04:43柯昌盛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

柯昌盛

摘 要:初等教育也称小学教育,是人的启蒙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早就认识到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易经》中记载“蒙以养正,圣功也”,把启蒙教育的意义上升到“圣功”的地位;《道德经》中也说“九层之台, 起于垒土”;孔子的《论语》中也包含着诸多对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视。作为肩负儿童启蒙教育重任的初等教育教师,其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儿童启蒙教育的成败。培养高素质的初等教育教师是国民素质提高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初等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初等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基本素养和应用能力,要求初等教育专业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中要做到“五个对接”,即指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以往长期的师范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能力,学生学科知识单一,职业能力差,动手能力弱,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

一、当前初等教育教师存在的问题

1.职业忠诚度不高

长期以来,由于待遇和社会认可度较低,许多教师理想信念薄弱,就业的功利性强,一旦学历提高、另有机遇便纷纷离职而去。教师的职业情感不浓,职业信念不强,职业忠诚度不高。

2.教育理念滞后

许多教师墨守成规,不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在教学中强调教师教的层面,弱化学生学的过程,忽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甚至把课程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的唯一标尺。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综合素养的提高认识不够,把素质教育简单的看作音、体、美课程的开设,离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3.知识结构不优

由于长期学科教育的原因,现阶段初等教育教师对其所授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好的,但对跨学科知识和前沿知识了解不深。根本原因有两个:(1)部分中师和高师毕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受过去学科教育的影响,知识结构单一;(2)虽然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培养“全科型”初等教育教师,但培养目标、规格还在探索,规模和质量还有待提高。

4.实践操作能力不高

初等教育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还没有发育成熟的儿童,只有熟悉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良好的组织和课堂管控能力、标准的普通话、规范的书写等素养也十分重要。由于过去师范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很多教师在从教中说起来头头是道,但实践操作能力较差。

5.教学研究能力不足

部分教师,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教师,整日忙于应付日常教学,忽视或没有投入精力去探讨、研究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学生,制约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限制了学生创新和探索精神的培养。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制约了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有个别教师存在师德师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初等教育教师的形象。

以上问题不但影响了儿童的身心成长,制约了基础教育的发展,满足不了社会大众对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影响我国创新型国家目标的实现,必须在加大初等教育人才培养力度的基础上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二、初等教育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在原有要求教师具备高尚道德情操、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初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要求。

1.开放的教育理念

教师必须摆脱过去的“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保护学生,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2.科学的教学方法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下,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保护和培养已经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初等教育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和特长的成长,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快乐学习。

3.“全科型”的学科知识

小学教育是综合性和全方位的教育,教师只有成为“综合性”和“全能型”的教师,掌握了广博的知识才能适应初等教育的教学要求。根据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要求小学教师必须掌握两门以上学科的知识。同时,“全科型”初等教育教师对消除我国部分地区师资配置不均衡,优化教师结构有促进作用。

4.良好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对陶冶人的情操、内化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和培育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2014年1月出台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从2015年起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的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为人师表,创设多种艺术情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职业教育初等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针对初等教育教师中出现的问题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初等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在考虑区域特色培养的基础上,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熟悉儿童成长规律,掌握两门以上学科知识,有较高的科学文化和艺术素养,较强的学生管理能力,基本功过硬,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初等教育教师。

2.培养规格

(1)知识结构。具备外语的基础知识,人文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初等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语言学、文学、数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2)能力结构。①具有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练运用教学软件和信息技术的能力;②掌握小学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能够胜任一门以上主干课程、兼教一门非主干课程的教学的能力;③课堂管理和指导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④熟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能力;⑤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素质结构。①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可持续发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教育事业,顾全大局,吃苦耐劳,勇于奉献;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自尊、自强、自爱优良品质。②文化素质:了解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拥有开放的知识视野;具备一定音体美知识,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观念;正确认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团结互助意识;热爱学习,积极学习并应用教育前沿的知识和理论。③职业素质:掌握初等教育的有关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快适应教师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普通话标准,汉字规范,书写美观;具有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④身心素质:热爱体育运动,身体健康;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卫生健康的基本知识;心理健康,乐观,有毅力,有耐力,有恒心;尊重他人,待人真诚,乐于助人,与人和谐相处;讲文明,讲礼貌。

(4)证书要求。普通话达到二等水平,英语达到大学四级水平,计算机达到一级水平,获得小学教师职业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阮成武.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初等教育的新定位[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3(9).

[2]许第余,许国梁.初等教育专业改革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和[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3]周德义,李纪武.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4]李玉华,林崇德.从教师专业化视角看我国小学教师教育发展[J].教师教育研究,2006(3).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教育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