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的国际化视野
——标准化与开放性

2014-07-12 16:50王勇胡以涛
当代教育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精品课程栏目教学资源

●王勇 胡以涛

精品课程建设的国际化视野
——标准化与开放性

●王勇 胡以涛

分析国内外精品课程网络(网站)资源建设及开放共享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精品课程建设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在国际化的视野下,审视我国的精品课程建设,结合江苏省精品课程资源库的实际建设与调研,提出了精品课程未来的建设策略——标准化与开放性,即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标准化组织与服务整合的开放共享。

精品课程;网络(网站)资源;标准化;开放性

根据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网的检索统计,截止2010年底,我国共评选出国家精品课程3694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1573门。[1]按照教育部最初的建设规划,拟在全国遴选建设3000门国家精品课程,该目标在数量上已圆满实现。同时在实际遴选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到高校都建立了基于质量工程的三级精品课程体系,该数量更是远远超出上述统计。精品课程从2003年起开始遴选,最初的定位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对高校建立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对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梳理以及相关教材的编制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一、精品课程建设问题与调研分析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在取得成功的同时,其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也存在诸多问题。其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目前的课程资源的开放共享,满足不了师生对优质资源的需求,其建设目标的不明确性逐渐凸显。近年来比较显著的三个表现是:一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内容建设缺乏标准规范;二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硬件及网络保障不足;三是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内涵建设有待提升。

(一)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内容建设缺乏标准规范

为了分析课程网站的建设情况,笔者对江苏省2003-2008年已公示的21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网站及其内容设置进行了抽样分析。分别按学科分布(国家精品课程一级大类),学校级别(省属、211、985高校),建设年份(2003-2008),课程层次(本科、高职高专、网络教育)分层,从21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抽取22门课程。

表1精品课程资源网站栏目统计

表1 列出了网站栏目设置及数量统计,根据栏目的相关性,对相近或相似内容进行了简单聚类,列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11个栏目设置,从表中结果可以看出,每个栏目编号下,都有多个不同的栏目名称叫法,其表达的内容主题基本相同或相似。如此多样的网站栏目设置给用户利用课程资源带来诸多不便,使用者进入每门课程网站都要面对不同的栏目名称,课程网站栏目设置混乱,一方面影响了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站的整体质量,同时也给信息资源的共享带来障碍。

另外,从统计的精品课程网站中采用的文件编著格式看,各种资源类型格式尚没有统一,格式种类繁多,用户需要安装不同的应用程序来查看需要的资源,这样既影响了资源共享的效率,又增加了用户的负担。从22个网站的版面设计、导航结构来看,其中版面的色调、板式各异,网站内容窗口、字体大小不同。过分差异化影响用户的信息浏览使用,导致操作、识别上的迷航。

上述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站在信息资源组织上存在诸多问题。从栏目设置规划、网站版面设计、文件格式使用,都能看出课程网站及资源建设没有统一标准或缺少必要的规范。这种不规范性直接影响了用户的信息识别与获取。同时这种混乱也影响着后续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及申报,主管部门有必要尽快推出指导性标准规范。

(二)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硬件及网络保障不足

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采用教师自行建设、逐级申报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启动,直接带动了近万门各级别精品课程的建设。为了支持课程建设,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给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经费配套支持,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这部分经费大多用于软件及网站资源建设,很少用于网络及硬件服务保障。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所需的硬件及网络基础条件基本上是由所在学校负责。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需要依赖各高校的服务器及网络带宽资源。各学校的保障能力、保障政策直接影响到资源的共享效果。

很多文献探讨了精品课程网站的保障能力,如黄宝玉、项国雄的文章中统计,2003-2006度的1110门国家级课程中高达38.02%的课程存在找不到服务器、该页无法显示、找不到网页、无法链接数据库、无权查看网页等问题。[2]笔者2009年10月21日对江苏省2003-2008年已公示的218门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除了网络教育精品课连通率较高外,本科精品课程平均连通率81.9%、高职高专的平均连通率只有68.5%,连通率依然不高。相比之下,高职高专的连通率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层次的学校,其硬件条件保障能力差异较大,本科院校的硬件水平明显高于高职高专院校。不难看出,当前精品课程教学网站的硬件及网络保障不足,依然制约着课程的有效共享。

(三)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内涵建设有待提升

笔者在承担江苏省JALIS三期子项目《精品课程教学资源数据库系统》项目建设时,为了深度了解师生对精品课程的利用与期望情况,分别对南京农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金陵科技学院、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5所高校进行了问卷调研。用户问卷的调查对象是使用精品课程的教师和学生,旨在了解教师学生对江苏省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获取情况及应用现状。问卷共设问题20个,主要从精品课程资源获取应用现状及对未来的预期两个大的方面进行调研。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如表2所示。在回收的222份有效问卷中,教师占53.6%,学生占46.4%。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大专生为19.4%,本科生为35.9%,硕士研究生为36.9%,博士为7.8%。样本分布比较均匀,基本覆盖主要用户对象。

表2用户调研发放与回收情况

1.获取及应用现状调研分析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对精品课程有所了解的占92.3%,还有部分被调查者从未接触或听说过精品课程。以下调查数据,以对精品课程有所了解的使用者作为对象统计,其中有部分问题分别针对学生及教师。

精品课程网站的获取渠道,其中大多数访问者是“通过本校的网站链接”,占总数的53.2%;通过“老师或同学告知”的占36.1%,还有25.9%的用户是通过“搜索引擎”。学校的网站导航是用户最有效、最理想的推广渠道,比较适合作为向用户发布的主渠道。76.1%教师和学生访问过江苏高校某一门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访问过自己某位授课教师建立的课程教学资源网站的占62.9%。访问精品课程网站资源曾遇到的障碍,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部分内容无法浏览”占51.2%、“访问内容显示速度太慢,响应和等待时间长”占47.8%、“无法访问”占17.1%。还有一些被调查者提出“部分内容无法下载”及“下载速度太慢”等其他障碍。

希望现在的精品课程能够增加或改善的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66.8%的用户希望课程网上资源不断更新;54.6%的用户希望增加更多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51.7%的用户希望提供教学视频的本地下载;有少部分的用户选择希望增加课程BBS交流及提供更多学科的精品课程资源。

对精品课程网站的资源栏目设置的满意度调查,仅有4.4%的选择很满意,有48.2%的被调查者选择满意,47.4%的被调查者则持中立或不满意态度。说明当前的课程网站栏目设置并不能完全满足用户查找和利用资源的需要。

对精品课程网站上的教学资源的满意度调查,4.4%选择很满意,49.3%选择满意,46.3%则持中立或不满意态度。

从以上的应用及调研分析,精品课程建设及资源整合应注意以下内容及环节:高校精品课程还需扩展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需要继续加强管理和更新,确保运行畅通。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精品课程资源对学习有所帮助,但对精品课程的栏目设置及教学资源的满意度较低来看,继续丰富课程资源,加强课程资源的内涵建设,增加课程资源的更新频率,增加更多视频和课件资源,并提供方便的下载,才能满足更多的用户需要,发挥课程的建设价值。

2.未来预期调研

有97%的被调查者希望建立一个共享平台。访问精品课程网站最希望获得的内容,排在前三项的是教学课件、教学录像、试卷作业,分别占76.1%、51.7%、39.5%。

对精品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及集成服务平台的建议,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精品课程资源应内容丰富,包含多学科不同层次的课程,质量要高,内容更新及时,方便浏览和下载,并应长期保持平台运行畅通;精品课程资源应突出重点难点及应用实例,加强针对性和应用性,并提供更多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使用该平台,真正发挥平台的作用。

总体上,被访者希望未来能够加强课程资源的内涵及质量建设,建立课程资源统一服务平台,使用户能够便捷的获取资源。

二、未来精品课程建设启示

(一)加强标准制定工作,推动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化

标准是标准化的具体体现,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标准是推动精品课程持续建设和共享应用的前提和保障。从精品课程建设与应用的过程来看,应主要包括以下标准:遴选建设评审标准;课程内容建设与共享标准。

1.遴选建设评审标准

从2010年的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来看,目前遴选体系已相对较完善,已全面考察课程特点,涉及各主要环节。评价体系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如教学队伍(20分)、教学内容(20分)、教学条件(20分)、教学方法与手段(20分)、教学效果(20分)、特色、政策支持及辐射共享。但依然缺少对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标准。如何持续推动课程资源的更新与维护,是尚待解决的问题。建议采用年度复核与随机抽查的形式,开展过程性评价。对于疏于维护,网站不通的课程给予黄牌警告,3次以上黄牌警告,应取消其精品课程资格。

2.课程内容建设与共享标准

课程内容建设与共享标准,应至少包括如下内容:课程分类标准、课程资源网站的内容体系标准、资源加工著录标准、资源组织元数据标准、精品课程开放共享标准等。这些标准中,除了课程资源分类标准外,其它部分都比较模糊。这也是导致目前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与获取困难的主要原因。

课程分类标准,目前课程分类方面较完善,包括学科分类,分为一级学科、二级学科。

课程资源网站的内容体系标准,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笔者对MIT开放课程进行了分析,抽样35门课程中总共出现栏目设置14个,未出现相同栏目不同名称情况,其规范程度较高。相比之下我国22门课程中栏目设置高达55个(见表1)之多。从中可以看出国内大部分课程网站的内容类目体系差异较大,名称各异。在综合国内外情况的基础上,建设国内精品课程网站采用如下7个内容分类,以规范课程网站资源的组织,分别为:

课程文件,涵盖教学大纲、师资队伍、授课计划、课程特色、教学方法等文件类资料。

教学课件,涵盖课程教案PPT,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动画、教学知识点视频等资源。

教学录像,涵盖课程教学录像,课程介绍录像。

试卷作业,涵盖课程试卷、答案、作业习题、思考练习等。

,涵盖参考图书、参考期刊、出版教材等。

实验实践,涵盖课程的实验安排、实验设计、实践安排、教学实习等。

其它资源,涵盖相关课程、网站、教学答疑链接、课程评价,以及其它上述六类无法入类的资源等。

资源加工著录标准,资源的加工著录,特别是格式的差异也是制约资源应用的一个瓶颈。应对主要的资源内容,提出推荐的加工存储格式标准。采用国际上比较通行的标准,能够方便资源交换与共享。

资源组织元数据标准,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是一种最基本的数据低层规范,对实现不同系统间的应用与迁移具有重大作用。不同类型的信息资源需要用不同的元数据进行描述。如用于描述网络资源的通用元数据Dublin Core(简称DC),用于描述书目数字文献的MARC元数据,用于描述教育资源的IEEE LOM元数据等。由于精品课程既包括一般性课程描述信息,还包括大最的课程资源,课程及课程资源的复杂性,决定了单纯使用某一种元数据标准描述,存在很大局限性。因此建议采用基于“LOM+ DC”的复合元数据描述方法。[3]

精品课程开放共享标准,当前的国内精品课程资源共享服务模式有其管理的灵活性。但也存在着局限,不同层次学校,保障能力差异较大,前述调研中已提到。因此要探索建立开放共享的标准,并力促严格执行。

(二)加快课程资源整合,促进课程资源开放共享

由于基础标准的缺乏,课程网站保障能力的差异,已严重影响了精品课程的推广与应用。8年的精品课程建设并未在全国师生中产生大的共鸣,而近年来网络上热播的国外名校开放课程却迅速“走红”,在国内大学中深受热捧。《电脑报》2010年34期,头版报道“高校新生迈入无国界大学——互联网共享精神带来国际名校开放课程”,如今90后的新入校大学生,他们不光可以选择本校的课程,还可以在网上收看国外耶鲁、哈佛名校的知名课程,因为有一大批70后、80后的开放课程的制作者、传播者和翻译者,一群智慧者的集体力量。[4]如今,一些大型网络公司也参与到课程开放与共享中,如网易、新浪、搜狐等。如网易公开课。它们共同遵守CC理念(creative commons),即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很好的解决了版权问题,值得借鉴。网易正式推出“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首批1200集课程上线,其中有200多集配有中文字幕。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于哈佛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的公开课课程,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网易公开课,力求为爱学习的网友创造一个公开的免费课程平台,借此向外界公开招聘兼职字幕翻译。秉承互联网精神:开放、平等、协作、分享,让知识无国界!通过网友的投票参与来决定课程的翻译进度与排名。[5]也是这一类课程深受热捧的原因。

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机构在从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工作,如: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6],其集成仅包含217门课程,经测试,很多资源链接失效,疏于维护;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7],其资源组织与分类体系较清晰,但资源质量及开放性仍待提高。包括部分省份也在做精品课程资源整合工作,很多仅限于资源的导航,所做的资源整合工作并不理想。

当前的服务保障模式,其标准程度,管理水平,服务效能都无法实现最优化。笔者认为,精品课程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应采取中心统一整合模式,建立全国性或区域性精品课程资源中心。通过采用资源统一组织、集中存储、统一服务的模式[8],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可以在较少投入的前提下,获得最佳服务保障。

因此,在精品课程资源库建设中,我们要放眼世界,打开胸襟,采用国际化视野,全面分析审视国内外课程资源共享建设情况,结合我国的具体实践,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标准化工作,打好资源共享的基础,同时以师生、用户的需求为导向,加强资源及资源库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精品课程体系,让中国的课程精品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网[EB/OL].http://www.jpkcnet.com.

[2]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9):72-76.

[3]包平,胡以涛,高宏等.精品课程“LOM+DC”元数据应用方案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0,(6):103-107.

[4]李好宇.高校新生迈入无国界大学.[N].电脑报,2010,(34).

[5]网易公开课[EB/OL.].http://v.163.com/open.

[6]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库[EB/OL].http://cers.jpkcnet.com.

[7]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EB/OL.].http://www.jingpinke.com.

[8]胡以涛.面向用户的精品课程教学信息资源整合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0):64-68.

(责任编辑:陈培瑞)

王勇/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

胡以涛/徐州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软件

猜你喜欢
精品课程栏目教学资源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于栏目的要求
栏目主持人语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中职学校“汽车空调”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初中语文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探索
初探教学资源开发的系统思维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