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基础英语阅读学程主体框架的建构

2014-07-11 02:58于海波
职教论坛 2014年18期
关键词:学程理解能力建构

□于海波

一、研究背景

(一)现实背景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提出:“要按照生源特点,系统设计、统筹规划人才培养过程。 ”本研究对吉林省高职院校3 个年度的一年级非英语专业5700 名新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调查显示,就单词量而言,有39%的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处于小学水平,有28%的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处于初中水平,只有17%的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处于高中水平,还有16%的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处于小学前水平。

调查显示,就阅读兴趣而言,只有46%的高职学生对英语阅读稍有兴趣,而39%的学生对英语阅读没有兴趣,还有15%的学生讨厌英语阅读;就阅读动力而言,只有54%的学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或者考试进行英语阅读,而20%的学生无法进行英语阅读,还有16%的学生拒绝英语阅读;就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意识和方法而言,有26%的学生没有主动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意识,有74%的学生有欲望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但有39%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对高职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出了要求:能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语文章, 阅读速度为每分钟不少于40词,能够在词典帮助下读懂工作或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 本研究调查显示,有73%的学生达不到这个标准。 横向比较来看,这种状况在高职院校中具有普遍性。

(二)社会背景

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 (Hutchins R.M)提出了“学习化社会” (the learning society)的概念,这一概念已在当代社会被日益认同。 其本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帮助学习者发展学习兴趣并认同学习、学会学习,建构学习的市场。

目前国内教育界也意识到在学习化社会让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性, 并开始理论结合实践的探索。

较早出现的许多教学法,如发现法、探究法、意义学习法等在不断发展的教学规律中逐渐显露了各自的局限性,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们开始探寻新的教学法。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学程设计诞生于美国。 学程设计与现代教学规律密切相关,具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始接受和试验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国外,虽然这一教学模式还处于初级的和试验的阶段, 学程设计已然蓬勃发展起来并开始应用。 2003 年,赵中建、肖玉敏、李丽华、吴瑞祥共同编译了由美国学者乔治·J.波斯纳(George J. Posner)和埃伦·N.鲁德尼茨基(Alan N.Runnitsky)的著作《学程设计》(course design),该著作详细叙述了学程设计的方法、过程和步骤,主要是构想和澄清学生在单位时间里该学习什么[2]。21 世纪初,学程理念始传入中国,但学程设计在国内只存在于研究阶段,在课堂中实施学程设计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

(三)理论背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学习是建立在先前建构的知识的基础上的,是学习者个体积极进行的行为;学习的过程不是教师机械向学习者转播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主动利用先前的知识,以此为基础增长新知识,并不断对先前知识进行改造和重组。

通过调查同时发现,在高职院校的英语阅读课堂上,76 %的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上仍然以“教”为主,还没有把课堂归还给真正的主体学生,还没有以学生的“学”为基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二、研究内容

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高职院校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现状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本研究以高职院校基础英语阅读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学程设计[3],探索更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策略。

本学程设计的主体框架包括6 种读前策略、2种读中策略和2 种读后策略。分述这十种阅读策略如下:

(一)读前讨论[4]:这个策略强调师生在课堂上注重互动。 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是老师单方面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而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就一个相关话题进行讨论,讨论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师生在讨论中共同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读前讨论的问题最好设置为开放式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与扩展,也可以使学生对英语新知识的自我建构更加充分。

(二)头脑风暴:这个策略主要是唤起学生对某个话题的已有背景知识,这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就某个相关话题已掌握哪些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把已有信息应用到阅读中,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 第三单元的第一篇阅读为例,文章的标题是路标(road signs),教师就可以在进行阅读之前让学生写出相关这一话题的所有词汇,总结时将所有相关“路标”的词汇分为路标种类和形容路标两大类。 路标的种类包括:道路施工安全标志(road construction safety signs)、 交 通 标 志(traffic signs)、旅游区标志(the tourist area signs)、交通指路标志 (traffic guide signs)、 交通警示标志(traffic warning signs)和交通禁令标志(traffic ban signs)。可以用来形容路标的形容词有精确的(accurate)、适当的(proper)、完全的(complete)和给人印象深刻的(striking)。 通过以上头脑风暴的练习,老师就可以清晰了解学生对这一话题已经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也可以把这些已有知识利用到真正的阅读过程中,有助增强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三)预测指南[5]:本策略是在1981 年、1985 年和1989 年由瑞登斯(Readence)、 宾(Bean) 和贝尔德文(Baldwin)所设计,目的是在进行英语阅读之前,激发出学生就某一话题的已有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找到阅读英语的途径。预测指南包括两个步骤:首先,老师事先在学生即将阅读的课文中精心选出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句子,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要求他们判断这些句子是否跟课文中陈述的内容一致,如果一致判断为“A”,否则判断为“D”;然后,要求学生在快速阅读文章之后再做出重新判断,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对已有知识进行重新建构,并能主动建构新知识加入到已有知识形成新的背景知识。预测指南告诉学生,在做英语阅读时,应该依据阅读材料所给信息而不是根据自身想当然进行判断。

(四)预测课文大纲:这个设计要求学生进行英语阅读之前,根据阅读课文的明显信息来预测课文的中心思想。这些信息包括阅读课文的大标题或小标题、阅读文中的图片、照片、图表以及图示等。 学生根据这些已知信息可以预测课文的大纲,包括文中会发生什么以及他们在课文中会了解到什么样的信息。 在做阅读理解题时,此策略特别有助于帮助英语基础较为薄弱的高职学生了解阅读文章的大体脉络并引导学生正确构建文章的含义。

(五)K-W-H-L 策略[6]:1986 年,奥格尔(Ogle)研发了K-W-H-L 策略,其中,字母“K”是英语单词“know”的缩写,代表学生对某一相关话题的已有信息;字母“W”是“want to know”的缩写,代表学生就某一相关话题想知道但却不知道的信息;字母“H”是“how to know”的缩写,代表学生使用什么阅读策略查找“想知而未知的信息”;字母“L”是“learn”的缩写, 代表学生通过阅读后学到了什么新的信息,了解了哪些“想知而未知的信息”(见表1)。

表1 高职英语学习K-W-H-L 表格

(六)词汇语义映射:词汇是进行英语阅读成功与否的关键之所在,语义映射是相关词汇方面的策略,通过范畴关系来展示预读文章中主要词汇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单词量积累普遍较少的高职学生扩大某一相关话题的词汇量,还可以延伸词汇知识。词汇语义映射有助于提高学生根据已知词汇范畴猜测生词能力,从而提高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七)概括总结:为了培养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段,并总结段落大意。这样有利于学生明确文章的大体脉络,理清文章的中心思想。 长期练习,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篇章整体阅读的能力。

(八)细节阅读:以课文的段落为单位,以填空或小问题的形式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细节内容和重要内容,培养学生养成通过细节阅读提高英语阅读理解的能力。

(九)读后讨论:读后讨论问题包括两部分,即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和相关话题的讨论。对课文内容的回顾主要以教师提问、 学生回答的问题形式进行,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为学生复述课文奠定基础。相关话题的讨论主要是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展示。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十)WYHL 表格:WYHL 的意思就是这节课你都学了什么(What you have learned? ),此策略要求学生填写表格,按要求完成课上所学内容的复习和总结。学生需要填到表格中的内容包括词汇或词组、重要句子和文化相关知识(见表2)。

表2 高职英语学习WYHL 表格

三、研究结论

本研究对高职院校英语学程实验班学生进行了4 年的跟踪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十种阅读策略培训后,他们阅读英语时增加了阅读策略的使用意识和使用频率。通过在高职院校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使用本学程设计,激发了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学生不仅能较为积极学习教材中的英语阅读原文,还到网络中寻找阅读英语需要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八成英语处于初中及以下水平的学生学会了有助于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学习方法,这对于他们今后学习其它方面的知识也是有借鉴作用的。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乔治·J.波斯纳,埃伦·N.鲁德尼茨基.学程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4-15.

[3][4]于海波.高职院校英语读前学程设计与实验[J].职业技术教育,2013(5):45-47.

[5]Langer, J. A. (1981).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a pre-reading plan. Journal of Reading ,25,152-156.

[6]Ogle,D.M.(1986).K-W-L:A Teaching Model that Develops Active Reading of Expository Text. The Reading Teacher,39(6):564-570.

猜你喜欢
学程理解能力建构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普通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管理研究
建构游戏玩不够
学材再建构,从教程走向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