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扣等
【摘 要】 本文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了农村老人需求层次结构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完善农村留守老人生存需求的对策建议。要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多元需求出台一系列好政策,为老年人提供重要保障;利用乡镇村自有资源,建立有偿服务机制,以老养老;建立交通便利的乡村幸福院,拓宽农村集中供养范围;设立相应的村级医疗健康巡查点,针对老人开展卫生宣传和疾病预防工作;大力开展内容丰富的娱乐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乐、所学。
【关键词】 农村留守老人;生存需求;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等多种社会趋势的影响,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农民流向城市,老人们由于经济压力、传统生活观念及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不得不留守在家乡,形成了大量的农村留守老人。如今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生存需求基本上就是子女的事情,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需求分析引起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本文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农村老人需求层次结构的发展趋势,明确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需求,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措施,使得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以期取得好的社会实效。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涵义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的。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生理需要,包括对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的需求。安全需要,包括对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的需求。社会需要,即情感和归属需要,包括对友情、爱情、性亲密事物的需求。尊重需要,包括对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的需求。尊重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对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的需求。自我超越的需求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一个模棱两可的论点,通常被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中。马斯洛的五种需要被分为两级,其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会需要都属于低一级需要,这些需要往往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列为高级需要,满足这些需要应该通过内部因素才能达到,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
马斯洛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等有着直接的相关性。在发展中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在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二、对农村留守老人生存需求层次的分析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处于结构转型时期,科技力量进入快速提升阶段,国家越来越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力,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农村留守老人所接受教育的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有限,身体机能下降,存在养老的现实要求等等,他们随着年龄增长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会需要的比重加大,对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要求相对较低,通过分析农村留守老人需求层次发展趋势的结构总体呈现如下:
针对农村留守老人需求层次发展趋势。我们在和农村留守老人的交谈中发现,留守老人的生理需要均能得到满足,而农村留守老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需要则谈及的很少,但对安全的需要和归属和爱的需要谈论的比较多。我们对受访的农村留守老人的安全需要及归属和爱的需要进行了梳理归纳,发现这两种需要是农村留守老人最为迫切的需要。安全的需要主要来源于对自己身体健康的担心,对子女在外打工的担忧以及对自己经济状况的担忧。由于农村留守老人中,虽然有的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但保险的金额和范围远远不够自己的养老所用,因此他们也希望自己有一个稳定,安全和可靠的养老环境。另外,农村留守老人的需要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也显得尤为迫切,子女外出打工,让农村留守老人时时刻刻没有一个完整的家的感觉,他们体会不到完整的家庭所能享受的归属感。在和农村留守老人交谈中,老人们最爱听的一首歌就是《常回家看看》,从他们内心来看,他们多么希望从家庭的团圆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三、完善农村留守老人生存需求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老人们的生活比起以前有了很大改观,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农村留守老人因为子女外出,他们面临的生活现实问题很复杂,留守老人们的文化程度较低,随着年龄增长大部分人的身体健康令人担忧,主要的经济开销在于看病就医,更加剧了经济收入本身不高的老人们的生活负担,老人们日常生活照料缺位,平时做饭洗衣生病照顾,大多数老人由老伴或自己照顾,遇到紧急事情一般向邻居和亲戚求助,看病就医采取就近医治,精神慰藉少等诸多问题,针对留守老人的多元需求,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针对农村留守老人的多元需求出台一系列好政策。如以前的养老保险,相应的生产补贴,五保户老人的供养力度,建立农村老年协会等等都对农村留守老人有帮助,但如何顺应老人的生活习惯、养老观念和经济困难现状,从现在的被动养老到积极的应对养老,从居家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需要国家多个部门的配合和引导,出台利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的务实政策是必不可少的。从走访中,我们依然发现,家庭养老依然是我国农村一段时间内的主要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幸福度过晚年的重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现象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是利用乡镇村自有资源,建立有偿服务机制,以老养老。面对青壮年外出打工的现实,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需求档案,确立帮扶对象和需要,由村干部协调安排乡镇居住在家的身体健康的成年人可以通过义务服务,帮扶需要养老的老人,为他们提供生活照料、代理购物、日常巡视、康复陪护和情感排忧等等,实行积分积累终身制度,当自身随着年龄增加需要养老帮扶时可申请由有能力的人照顾自己,不用支付费用,只需要支付义务劳动积分就行。这样长此以往,村民关系会更加和谐,人人存在的养老问题也会得到根本的改观,让有能力的老人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三是建立交通便利的乡村幸福院,拓宽农村集中供养范围。由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集中养老场所,让没办法在家养老的老人不离开家乡,高高兴兴入住乡村幸福院,老人无需交纳高昂的养老费用,子女只需定期看望,替老人交纳养老保险费用,老人的个人养老保险和生活费用由国家直接拨给乡村幸福院,这样不但解决了老人日常的生活困难,也解决了子女在外打工的后顾之忧,让老人们老有所养。
四是设立相应的村级医疗健康巡查点。针对老人开展卫生宣传和疾病预防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健康巡查,做好健康档案,做到小病及时看,大病及时通知子女不拖延,让农村留守老人老有所医。
五是利用现有的农村老年协会,结合老人的年龄特点和身体现状,开展内容丰富的娱乐活动。如:书画展,读书看报,健康知识讲座,法律咨询和援助,请戏曲和电影进乡村等等,丰富老人的精神世界,让老人老有所乐所学。
本文运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宝鸡市农村老人的生存现状进行需求层次发展趋势的结构分析,大多数农村老人的养老现状并不乐观,由此,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议,目的呼吁各方力量,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让老人们真正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以期取得更好的社会实效。
【参考文献】
[1] 王雪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支持网络结构探析[D].华中理工大学,2007.
[2] 从农村留守老人话语看农村留守老人的需要[J].青春岁月,2013.6.
【作者简介】
张玉扣(1969-)女,硕士,宝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职业教育.
新西部·中旬刊2014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