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2014-07-09 21:44高杉杉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挖掘教材创设情境

高杉杉

【摘要】要想让学生把文本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乃至修辞 ,运用于新的语言环境中,并仿中有创,就需要我们智慧地抓住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的接触点。

【关键词】摘抄积累 挖掘教材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72-01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与说话写话有千万个接触点,教学时要慧眼识才,抓住结合点,促使学生把在语文中学到的语言材料、表达方式乃至修辞 ,运用于新的语言环境中,并逐步仿中有创,培养运用创新的能力”。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真正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但事实上,语文教学中却常把“读”与“写”分隔开来,以致形成学生学了若干文章,结果还不会写文章。如果读与写的结合真的能落到实处,就能彻底改变我们目前许多班级考试之前背作文,考试时候默作文,大面积作文雷同的尴尬局面,才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鉴于此,为了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读写结合,我在读写结合上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从摘抄积累入手,利用教材,落实读写结合

“厚积言有物,百练笔生花”,只有吸收才能倾吐。所以我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找出文中好词、好句、好段抄写在积累本上,要求学生背诵。但我发现孩子们虽会写能默,可是如果在表达上恰当地运用却很难。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我通常的做法是分两步走:一造句,每次学习新词我都设计一个说话训练环节。比如《花钟》一课,我们学了“鲜花朵朵”“争奇斗艳”等词语,我鼓励孩子如果能用上一个词说一句话口头表扬,如果能用上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包括以前学过的词语)可以得到“笑脸”奖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一个小笑脸还是很诱人的。一个孩子说:“春天,公园里鲜花朵朵。”另一个孩子受了启发马上站起来说:“春天公园里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我和妈妈都想去公园玩”。在他们的带动下,许多孩子纷纷举手,虽然他们明显在模仿,但是他们却一步步尝试把知识内化迁移,为己所用。二拓展,为了让学生把我们平时的积累得到更好的应用,我还充分利用了课前三分钟,我要求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把看到或听来的故事,家中校园的事情,以及广播电视里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如果用上词语、名人名言、比喻句拟人句等加倍得分,以上做法一方面让学生真正弄懂它们的意思,学会把它们自然地运用到语言环境中,另一个方面其他同学在别人的信息中获得借鉴和提示,促进了学生对好词佳句的理解和运用,也更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深入挖掘教材,寻找读写结合的生成点

(一)谁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从仿写入手,利用教材,落实读写结合,是学生学会作文的捷径。其实我们语文课本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很好的范文。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读每个单元的训练目标,园地中的习作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放风筝》一课,三段是这样的: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托”“牵”“奔跑”“翩翩飞舞”这一连串的描写放风筝的动作及那声“放”把文本之外的人们带到进了画面。我引导学生分析,我们之所以看到了栩栩如生的人物,仿佛看到和参加了真实的活动,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动作和语言上的细节描写,老师希望你们把在书中学到的方法用到你的习作中去。文章的结尾“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我让学生续写接下来的故事。我希望在他们的习作中见到我要的细节。续文交上来了,一部分写成流水帐,他们还没真正明白细节,无法在习作中应用。但三分之一的学生让我看到了丝丝希望。一个孩子写“他们找到了风筝,他们由垂头丧气一下子变成了笑容满面”,看,他们把文中学到的词已尝试着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他们几乎没有多少创新,但他们能把自己的思考与文本精彩部分自自然然融合在一起,难道这不是成功的起点吗?

三、从生活入手,利用教材,落实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话揭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我们在学习《秋天的的雨》这一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句子给人的感觉这么美?孩子们说作者用了比喻句,我接着引导大家我们学习作者的方法,说说我们家乡美丽的秋天,如果你认为同学说得不完整你可以补充。因为大家都在农村长大,对秋天的景物特别熟悉,大家有话可说,兴趣高涨,一个学生说:“大白菜又白又胖”,另一个孩子补充到:“菜叶像一把把绿色的小扇子”,话题打开了,大家畅所欲言,看到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我的心里真的很甜蜜。

四、创设情境,利用教材,落实读写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努力创设一种欢乐的情境,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事半功倍。”《蜜蜂》一课有这样一段话:“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冲”“脸红红的”“高声喊”……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小女孩,我即兴作了一个表演,让学生学习作者关于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细写的方法,认真观察我,先说后写,几十字即可。我假装肚子疼,蹲在地上,孩子们特别有兴趣,一个孩子说老师很痛苦。另一个说老师肚子疼,还皱着眉,我想是老师肚子里有虫子了吧?我引导学生一定要说出老师的神态、动作、语言以及你的想法,最好用上我们学过的词语。不到十分钟,一个孩子写到:老师突然间皱起了眉头,脸红红的,咧着嘴,龇着牙,双手捂着肚子,慢慢地蹲下了,说“哎哟,我肚子痛,哎哟,我肚子痛。”我想教师是不是吃了过期的产品,坏肚子了呢? 看着孩子们学以致用的成功的小练笔,我的心又一次感到了甜蜜。

语文学科最根本的特点之一就是“工具性”。我想,只要我们老师在教材上多下功夫,充分利用好这一“工具”, 孩子们综合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挖掘教材创设情境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审美能力
怎样进行汉语拼音的教学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如何将生活实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
纵观全局 把握细节
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
浅谈初三语文阅读教学
也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开展农村化学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