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乐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现代社会除了需要具有较高理论知识的科技人才,还需要大量的具有实践能力的技能人才。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具有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提出了个人的几点看法与见解。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008-01
一、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简介
对于高技能人才的界定是指在生产、服务一线从事于技术含量较大、劳动复杂高工作的高级技师和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白领、蓝领有一定的不同之处。他们在所从事的工作中除了动脑外还要动手,除了具有较高的知识、创新能力外,还得熟练的掌握操作技能。劳动、社会保障部对高技能人才特别的解释是:高技能人才在生产、运输、服务等领域岗位的一线从业者中,具备较高专业方面的技能,能够解决生产过程中操作难题,关键环节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师、技工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以及相关职级的人员,分为复合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
二、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就让学生客观理解接受知识、技能,而是要提供“现实生产场景”,经过理论知识和实践的学习过程,才能理解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接受。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具体如下:
未能科学定位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确定培养目标的同时要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规格是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对目标进行具体化,其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等要素。高等职业教育包括高等教育的属性和职业教育的两种属性,高职人才培养包括基本的理论基础知识体系、基于岗位标准的实践动手能力体系和基于人全面发展的职业素质体系三个系统,其整体规格体系体现出“高”和“职”两大属性相结合。往往在现实中理论上的培养目标已经达成,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经验欠缺、资金投入受限制等因素,培养出的人才未能达到高技能人才技术知识的要求。
(二)高职院校的教学方法手段较陈旧
教学“理实一体化”就是确保每位学生“学中做”和“做中学”:“学中做”是以高职院校结合实施为目标中寻求与企业合作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学生技能要求,开展现场教学、工学交替等工学结合模式,主要目的是服务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完成;“做中学”是以企业一线为目标主动提高高职院校在市场需求过程中吸引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最大特点是主动开展各类人员的培养培训和针对企业的需求科技开发而服务。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道德水平、心理情感等的培养,造成人才视野较窄,这种状况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较难。
(三)缺乏“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高职院校教育加强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兼职教师在全体教师结构中应该占一半。所以,要逐步减少理论课程,增加实训课程,实现兼职教师在授课中的比例逐步扩大,企业一线实际操作能力经验的丰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扩大到50%。个体上具备“双师”能力的教师,应该较多引进企业经历的专业水平教师、使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得到提高,现有教师的对外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是高职院校“双师”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很多都是缺乏实践能力的锻炼,较难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对技能培训的要求。
三、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对策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一是保证高质量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二是实施高水平实施教学的师资队伍;三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这几个部分必须集中体现在培养方案上,实现学校、企业等多方面联动,才能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此,提出以下对策:
(一)把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纳入经济发展规划
政府应该把人才需求作为经济项目规划的组成部分,要主动引导和支持当地的高职高专办学与招生就业工作。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结合用工单位的实际需求设置为企业用工、技能要求的职业标准,为学校制定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和控制。
(二)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在办学上“零距离”
在学校和企业合作上来说,应鼓励引导学校依托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长期稳定校外实习基地。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形成紧密合作伙伴;具体可以通过让教师入企业培训锻炼,让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来学校任教的形式实现。就是学校的教育教学与社会形成零距离,学生的技能和岗位需要也是零距离。
(三)对顶岗实习的企业给以政策上的优惠
学校和企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顶岗实习,真正使学校与企业牵手。因此,按照国家改革试验区的原则上,规定对提供实习岗位的企业适当的给予补偿或减免税率等优惠政策,从而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盈利,也有利于双方对培养高技能人才打造有利基础。
(四)对学校内部文化加强建设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也是高职院校高技能培养模式的重要方面,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重点突出“高”和“职”,在实践过程中要实现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相统一,把企业文化融入到高职院校校园生产性实训当中去,从而体现出职场文化的氛围,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入到育人过程,把职业素质课和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课堂中。
总之,高职院校经过教育培养,使高技能人才具有了基本的理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能胜任职业技术岗位的高技能人才素质。要承担起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任务,就要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师资设备等方面进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他们在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以后成长打下坚实基础,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的促进理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方面发展,真正成为一个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伟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课程体系[J].中国培训,2005年。
[2]顾力平,院校途径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
[3]李宗尧、王义志等,高级技能人才培养[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