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类比思想的培养

2014-07-09 21:08丁惠清周逸波
成才之路 2014年16期
关键词:等式双曲线顶点

丁惠清 周逸波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库仑在研究电荷后想,两静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库仑力),它的大小符合什么样的规律呢?他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大胆猜想,得出了著名的库仑定律:库仑力的大小类似于万有引力,即与电量强度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并通过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库仑在万有引力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得出库仑定律。难怪英国物理学家开普勒感叹道:类比是我最好的老师。可见,类比思想在知识的创新过程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类比就是从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通过联想,得到另一类事物也具有类似属性的思想方法。通过类比,可以创造新的命题,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之一。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渗透类比思想呢?

一、培养学生类比思想的切入点

(1)从已知的数学“概念”出发。数学的概念教学,是数学课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往往被忽视,认为记住概念就可以了。其实,数学概念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有些概念往往可作为培养学生类比思想的好素材。比如:(凸)多边形和(凸)多面体概念。多边形: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边)围成的封闭的平面图形。多面体:由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多边形(面)围成的封闭的几何体。多边形有关的概念:角、边长、顶点、高、面积等。多面体有关的概念:二面角、表面积、顶点、体高、体积等。可以发现:两概念极为相似。因此,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之间可能存在某些类似性质。要研究这些性质,得先找出两者之间一些概念的对应关系。可以引导学生,从两者的定义出发,导出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类比规律:平面图形由“边”围成,立体图形由“面”围成,显然“边”对应“面”;某一“边长”对应某一面的“面积”;两边构成“角”,两面构成“二面角”,那么“角”对应“二面角”;多边形的“顶点”对应多面体的“顶点”;多边形的“面积”对应多面体的“体积”等等。(篇幅所限,图略)从熟悉的数学概念着手,培养学生类比的思想,既强化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又亲身体验了类比规律得出的过程,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下面,是类比规律的运用、验证示例。

例1:真命题:平面几何中有如下命题:正三角形内(或边上)任意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等于正三角形的高。请运用类比和联想把此命题推广到空间,写出类似的命题并证明是否成立。

根据类比规律,可得以下命题:正四面体内(或面上)任意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等于正四面体的高。

例2:任意△ABC中有余弦定理:AB2=BC2+AC2-2BC·AC·cos∠ACB. 类比余弦定理,写出斜三棱柱的三个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式并证明。

根据类比规律,可得以下命题:S2■AA■C■C=S2■■+S2■■-2S■·S■·COSa (a是二面角A-BB1-C的大小)

(2)从数学中一些公式的“形”出发。数学中有很多公式,教师一般比较强调公式的应用,但对于利用有些公式“形”来对学生进行类比思想的培养则比较忽视。而利用公式的“形”培养学生的类比意识,是一种非常直观,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比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an = am+(n-m)d;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 ,an=amqn-m(m,n∈N*)。可以把公式变形:an=a1+d+d+…+d?圮(类比)an=a1×q×q×…×q,an-am=(n-m)d?圮(类比)■=qn-m。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上述公式,容易得出两种数列之间可能存在的类比规律:

等比数列 d + - 0 系数

类比规律 ?邺 ?邺 ?邺 ?邺 ?邺

等差数列 q × ÷ 1 指数

一些常见的满足上述类比规律公式:①若m、n、k、l?缀N?鄢,且m+n=k+l,在等差数列中am+an=ak+al ;在等比数列中aman=akal 。②a、b、c成等差数列,则2b=a+c;a、b、c成等比数列,则b2=ac。③数列a■为等差数列,前n项的和Sn=na1+■d;数列a■为等比数列,前n项的积Tn=a■■q■,等等。类比规律的运用、验证示例如下。

例3:真命题:等差数列a■中,■=■成立,请把此性质推广到等比数列中,并证明是否成立。

根据此等式的特点,利用类比规律容易得出结论:在等比数列a■中,如果an>0,则等式(a■×a■)■=(a■×a■×…×a■)■成立。

例4:a■,a■,…,a■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中的任意m项,若■=p+■,(0?燮r

根据此等式的特点,利用类比规律可以得出结论:a■,a■,…,a■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a■中的任意m项(an>0),若■=p+■,(0?燮r

(3)从某一数学对象所具有的“性质”出发。在同一类数学对象所构成的集合中,如果某一个对象具有某种性质,那么其他数学对象是否也具有类似的性质呢?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已知的数学性质的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比如:在圆锥曲线中,双曲线具有某种性质,那么同属于圆锥曲线的椭圆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

例5:真命题:双曲线■-■=1具有如下性质:若直线x=t交双曲线于P、Q两点,A1、A2为双曲线的顶点,则A1P、A2Q的交点的轨迹是椭圆■+■=1,请运用类比的思想,对椭圆■+■=1写出类似的性质并证明是否成立。

分析:双曲线和椭圆都有顶点,但双曲线有两个,而椭圆有四个,那么双曲线的顶点到底对应椭圆的哪两个顶点呢?教师可让学生大胆想象,同时可以利用几何画板来验证各种情形,总结出类比规律:实轴?圮长轴,短轴?圮虚轴。根据类比规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若直线x=t交椭圆■+■=1于P、Q两点,A1、A2为椭圆长轴上的两顶点,则A1P、A2Q的交点的轨迹是双曲线■-■=1。

类似此例,通过对双曲线性质的研究,得出同属于圆锥曲线的椭圆的类似性质,这种类比方法属于平行类比。在圆锥曲线中,有很多性质都可以通过平行类比,创造出新命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圆锥曲线的性质,对学生进行类比思想的培养。(篇幅所限,例略)

二、类比思想运用过程中的几个注意点

(1)类比不是命题的简单改写。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同学把利用类比思想构造新命题的过程,简单地理解为命题的改写,产生不少错误。比如例3、例4中,漏了an>0这个等式成立的先决条件,例5中,把“双曲线的顶点”写成“椭圆的顶点”。在开展类比教学过程中,要向学生强调:类比研究的对象是两类数学对象或同一类数学对象不同个体,它们之间虽然可能具有相似性,但也分别具有自身的特性,必须区分清楚两者的不同之处,才能进行合理类比。

(2)通过类比得到的新命题未必成立。类比联想仅仅是构造新命题的一种方法,但所得命题未必成立。要让学生深刻地意识到:对于类比所得新命题,必须经过证明,才能判断其真假。合理类比,大胆联想,严格求证,才是科学的思想方法。

(3)论证方法的类比运用。在证明利用类比思想所得的新命题时,有些命题的论证方法可以与原命题的论证方法类比运用。比如:例1中,原命题可以把三角形分割成三个小三角形,利用“等面积”证明,新命题可以把正四面体分割成四个小四面体,利用“等体积”证明;例3中原命题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证明,新命题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证明,还有例4、例5的性质2都是如此。这种证明方法的迁移,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类比意识。

总之,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就应该重视对学生的类比思想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内容,适时地对学生渗透类比的意识。将一些最为基础的数学概念、公式、性质这些学生比较熟悉的知识作为切入点,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上海市川沙中学)

猜你喜欢
等式双曲线顶点
过非等腰锐角三角形顶点和垂心的圆的性质及应用(下)
组成等式
关于顶点染色的一个猜想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速填等式
双曲线的若干优美性质及其应用
数学问答
一个人在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