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性:成长的心理需求

2014-07-08 23:10李永梅
考试周刊 2014年37期
关键词:叙事研究心理需求成长

李永梅

摘 要: 文章重叙故事中的若干细节,对《地球上的星星》展开教育叙事研究,揭示其隐含的深层教育意蕴。在成长与成绩、关爱与惩罚、自由与纪律构成的冲突与张力之间,教育的真谛逐渐彰显:关注孩子的成长,更多地关注其心理需求,这是个体成长的生命性所在。

关键词: 叙事研究 成长 生命性 心理需求

本文从一个教育研究者的视角,用教育叙事的方式重新叙述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主人公Ishaan Awasthi的成长故事,在反复观看和回味影片的基础上,通过不同镜头深描故事细节,并着重从“成长与成绩”、“关注与惩罚”、“规范与自由”三个角度进行教育叙事与分析,进而揭示影片的深刻教育意蕴,给予读者更强烈的精神震撼。

一、重叙故事中的事

与电影这一艺术领域中的“叙事”相比较,教育“叙事研究”有其基本特征,教育叙事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解释和理解,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一是教育叙事研究讲述的是一个“过去”的,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是“实然”的教育实践活动,而不是“应然”的教育规则;二是教育叙事的内容必须是与某个或几个具体教育生活中的“人”有关的故事;三是教育叙事研究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1]。按照对教育叙事研究基本特征的理解,展开对影片《地球上的星星》的叙事研究,研究的关键之处在于理清电影中的人物角色及重叙有意义的教育情节,深描镜头下的若干细节。

1.故事中的“人”

Ishaan Awasthi:一个八岁的小男孩,其内心世界充满了别人不以为然的惊奇,具有超强的想象力和绘画天赋,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知欲,但他有读写障碍的缺陷,所以他善于用想象满足自己,用绘画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Ram Shankar Nikumbh:寄宿学校新来的美术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把握学生向往自由、想象丰富的心理特点,大胆打破常规的教学规则,用欢笑和乐观感染每一个学生,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由地想象和思考。

Maya Awasthi:Ishaan的母亲,勤劳、善良的女性,对孩子、家庭照顾得无微不至。

Mr. Awasthi:Ishaan的父亲,对孩子严格要求,望子成才的心情十分迫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不惜代价。

Yohan Awasthi:Ishaan的兄长,学习刻苦,门门功课拔尖,是家长及老师的骄傲。

2.故事情节

镜头一:校长办公室里,Mr.Awasthi和夫人Maya Awasthi满脸羞愧地坐在那里,Ishaan充满恐惧地愣在办公室书架旁边,数学老师和英文老师愤怒且无奈地数落着Ishaan的“罪状”。

镜头二:Ishaan和邻居家孩子Ranjit发生冲突后,气急之下踢坏了邻居家的盆栽。邻居找到家里和Mr. Awasthi理论,Ishaan躲在家门外面不敢进去,被Mr. Awasthi发现,大声呵斥到跟前,边打边责骂。

镜头三:英文课堂上,老师发现Ishaan在开小差,愤怒地让他起来阅读,Ishaan读起来十分困难并告诉老师:“字母在跳舞(The letters are dancing)”,引得全班哄堂大笑,老师觉得他故意扰乱课堂愤怒至极,将Ishaan赶出课堂并惩罚其站在教室门口直至下课。

镜头四:Ishaan到了寄宿学校,入学第一天,在宿舍里,校长严肃地对Ishaan说:“在这所寄宿学校,我们按照唯一规则生活,那就是纪律。我们这里制服了最难对付的学生。”

镜头五:Nikumbh的第一节美术课上,所有孩子都玩得很开心,唯有Ishaan闷闷不乐,并且什么也没有画,Nikumbh并没有责备他并试图与他交谈,Ishaan沉默不语。为了进一步探索Ishaan学习问题背后的原因,Nikumbh到Ishaan家里访问,由此,找到了Ishaan学习困难的原因,同时惊奇地发现了Ishaan在绘画方面惊人的资质。

二、成长与成绩

成长,乃是个体生命的成长,是生命质量的提高,是精神生命的不断丰腴。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2]教育的追求不是成绩的增长,教育应依据人的生命特征,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和原则,促进人的生命走向更加和谐的境界,一句话,教育要引导人的生命进入实践、创造、发展的新天地[3]。影片中Yohan Awasthi紧跟父亲Mr. Awasthi的步伐,因而他与父亲一样在自己的领域拿第一,而Ishaan永远跟不上他们的节奏,成人足够强健,能负担得起工作、生活中的压力,但是如Ishaan一样本该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的孩子们,正在成长,他们的肩膀还很稚嫩,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和梦想,怎能担负起竞争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步伐,手指尚长短不一,为什么要让孩子在竞争中成为考试的奴隶,在学习中丧失快乐,错过生命健康成长的时机。

三、关爱与惩罚

关爱是一种感情的集中投入,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关爱,在教育过程中也应该是以爱育爱,以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平等沟通为前提,而并非自上而下地提要求,施加压力。关爱,必须关注每一个细节,细节往往是问题根源所在,Maya Awasthi与Mr.Awasthi对Ishaan关爱或是表达方式不对,或是未关注到细节,当Nikumbh家访以后他们才半信半疑地相信自己一直关心、头疼的儿子出现学习障碍的根源在于儿子有读写障碍,同样对儿子投入了大量的关注与爱,为什么问题的症结是与儿子接触几次的老师发现的?老师关注Ishaan的细节表现,从言行、表情、作业乃至老师和家长不以为然的一张画,从作业中发现错误的规律,诊断其学习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读写障碍,更重要的是,通过Ishaan的绘画作品,Nikumbh发现了Ishaan的艺术天赋及丰富的想象力。endprint

当付出关爱未果时,教师和家长可能会选择通过惩罚唤起孩子的自觉。影片中,当Ishaan与邻居家孩子发生冲突并踢坏邻居家的盆栽时,Mr.Awasthi惩罚Ishaan,但结果只是让Ishaan不以为然,因为父母没有给他申辩的机会,惩罚只会让他觉得委屈,而不能让他自我反省。惩罚并不是治愈伤痛的良方,更重要的是要用关爱唤起孩子的自觉,给予孩子所需要的,时而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以示自己的关心,鼓励孩子如果遇到困难就可以找自己作为依靠,只有每时每刻给予孩子所需要的关爱才能帮助孩子真正成长。Nikumbh对关爱有正确的理解,所以他能找到Ishaan学习困难的根源,并且走进Ishaan的世界,和他沟通,帮助他成长。

四、自由与纪律

生命成长的终极追求在于快乐,快乐源于自由,自由地生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由地想象。在现实学校生活中,“纪律之网”和“规范体系”密布,孩子没有更多自由想象的时间,没有自由表达感情的机会。在寄宿学校,校长推崇纪律,当Nikumbh给孩子们创造自由、活泼的课堂时,遭到了其他老师的攻击与“教育”:“校长推崇纪律,在这样的学校培养孩子去生存,孩子必须竞争、成功、创造未来。学校的校训是‘遵守秩序,服从纪律,刻苦勤奋,这是成功的三个要素,是完善教育的基石。”在Ishaan刚入学时就明白“在这所学校里,按照唯一的规则生活,那就是纪律,这里制服了最难对付的学生”。寄宿学校的纪律并没有“制服”Ishaan,真正把他从自闭中解救出来,并找回自己,找回自信的是Nikumbh。

成长具有生命性,关爱是孕育生命并促进生命成长的主要养分,自由的空间是生命健康成长的有利环境。成长的孩子正如小鸟,他们向往自由,向往广阔的蓝天。因而,教育者和家长在关注孩子的成长时,更多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关注成长的生命性。教育工作者施教要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必须采取有针对性且利于青少年接受的方式,而不是家长、教师居高临下靠高压方法进行“育人”[4]。

参考文献:

[1]刘良华.论教育叙事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02(4).

[2]胡凡华,刘效莉.生命成长是教育的终极追求[J].思想理论教育,2009(2).

[3]秀慧.唤醒生命成长的自觉[J].江苏教育,2005(4).

[4]杜虹.探索学生心理需求的有效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09(6).endprint

猜你喜欢
叙事研究心理需求成长
浅析留学博士的成长发展
满足职工心理需求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
基于老年人居住行为与心理需求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老年电子产品中的人性化考虑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新时期“娘婿”题材剧中女婿形象刻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