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彩兰
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发展,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人际交往的工具,其发挥的作用正逐步突现。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于是我国紧迫提出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的确,促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固然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最后抽测学生学得如何,检验老师教得怎样,还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衡量。尽管我们不提倡以学生的某一次成绩衡量学生或老师的水平,也不以此盲目地断定他们的学习、工作态度,但是学习成绩仍然是学生和老师,乃至班级和学校的生命线。
面对新课改要求下的创新教育,教师和学生都要面对体制障碍。虽然应试教育已经逐渐地向素质教育转型,然而这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较长的过程。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还广泛地存在于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影响和制约着中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而且素质教育尚处于尝试、摸索阶段,所以由于体制造成的教学障碍是不可避免的。
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很荣幸有机会听了不少优秀英语公开课,这些课的共同特点是充满阳光、满怀自信的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用具,进行形式多样的教学,充分采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练习表演和班级集体活动等教学手段,课堂气氛轻松,课堂教学效果也很好。通过听课,我学到了很多,并尝试将自己的所学应用到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上英语课,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游戏或小组活动的方式进行轻松愉快的教学,运用高科技教育手段呈现图文并茂的教学内容,学生也确实很感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平时上课时经常使用多媒体,尽量让学生脱离书本学习英语。可是学生最后要考试的内容毕竟还是来自书本的基础知识,仍需涉及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的学习。而且初一的学生并没有完全养成独立的自学的习惯,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老师一一地提醒。怎样才能成功实施创新教育呢?针对这一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重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课时尽量使用学生明白易懂的口语,学生能听懂老师和同学说的英语,自己能用英语表达简单的思想,能读懂简易读物,就会感到有收获,兴趣就会产生,所以每堂课都要注意让学生有练的内容、练的时间。每次练习五分钟左右,费时不多而收获较大。教师应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以鼓励教育为主,以微笑迎接每一堂课。
二、加强对学生英语文化的传输
每一种语言的背后都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英语文化不深入了解,就会给学习带来障碍。例如英国人见面时不问去哪,不问吃过饭了吗?与我们的习惯相差很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扩充教育,这样学生既丰富了知识结构,又提高了语言能力,所以扫清文化障碍是促进英语学习的一条捷径,应该在现实教学工作中加以提倡。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原版英语名著,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不断提高。
三、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不要什么都告诉学生,而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引导学生就问题的一个答案寻找多种解决途径。不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推陈出新,通过思维上的刺激,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发展。
四、注重学生的口语练习
教师上课时不再重点讲解语法知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熟练运用语法结构呢?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非常重要。就像我们学习母语一样,一开始并没有学句子的主谓宾结构,而是直接靠听学说,说多了就会用了。学英语也是这样,因此,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并背诵自己认为经典的语句,这样学生在小组交流活动时才有话说。但是,我发现学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英语基础不是很好,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因此,学生在准确发音上存在一定困难。我认为,初中英语教学可开设口语课,因为新时代不再需要“哑巴”英语,人们更注重你会不会开口交流。英语学得很好,考试也能得高分,可是若不会用它交流,还能称它是一种语言吗?
五、注重教学细节,认真对待学生的课后作业
及时认真批改作业,精讲大部分学生都存在疑难的题目,尽量让学生先自己订正,订正时必须写明理由。这样一方面有利于我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另一方面再一次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下次遇到类似题型时再错。
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创新和成绩两手抓,培养学生的积极性、灵活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面对英语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总之,社会的不断进步,对英语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中学英语教育如何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社会需求,当务之急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提倡创新教育,顺利地完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高教育质量。
教学是一件复杂的工程,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探索学习新教育理念,不断总结经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