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周边有利的教育资源,决定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特色化实践研究。确定各年级研究活动主题,创新活动方式,提高学生活动能力,针对学生需求,成立各类学生工作室,建立校外学生活动基地。结果学生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对这门课程表现出越来越浓烈的兴趣,体现出高涨的活动热情,各项能力均得到提高。一年后经问卷检测,学生相关科学知识得到明显丰富。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科技教育 校本研究
一、研究背景
1.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
常州市青龙实验小学是一所位于城郊结合部的公办学校。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再加上教育资源优化,原来青龙街道的九所村小撤并,流动儿童成为一个新群体。两所希望小学的撤并又使这些流动儿童人数急剧增加。据数据统计,三年中流动儿童人数逐年上升,由占在校学生的42.2%上升到58.9%,又上升到现在的67%。这些孩子家庭条件较差,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经济收入较低,家庭缺少现代化设备,孩子的经验与知识视野较狭窄。为了及时了解我校学生科技素养现状,并为我校开展各项研究活动提供第一手资料,2011年初,我们从本校和市区的一所省级实验小学的四年级中随机各抽取了一个班级,进行学生科学素养的对比调查与分析。根据有效的96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在测量、观察实验制作、猜想与假设、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方面指标的通过率跟市里的省级实验小学学生相比呈偏低水平和明显偏低水平。
2.基于学校有利的教育资源。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发展应更具个性化,彰显办学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研究性、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依赖每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点、自然环境条件、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教育思想和教学质量。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资源,支持活动的实施。我校地处常州市天宁经济开发区,周边科技环境较好,如东经120主题公园、亚马顿光伏玻璃有限公司、龙城污水处理厂等。所以我校一贯秉承科技教育的办学特色,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校科技特色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势在必行,而且具备更大的优势。
因此,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校周边有利的教育资源,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特色化的实践研究。
二、研究过程
1.分析情况,确立各年级研究内容。
先集体学习综合实践活动三至六年级的指导纲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各年级的活动目标与侧重点,与科学组老师一起制定各个年级的活动主题。
三年级以“人与植物”为研究活动主题,四年级以“人与动物”为研究活动主题,五年级“人与环境”为研究活动主题,六年级以“我与科学”为研究活动主题。
2.创新活动方式,提高活动能力。
各年级针对年级主题,利用学校及社区资源开展具有科技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如三年级“我与植物”实践体验活动,首先学生在校园中了解十种以上的植物,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植物进行研究,现场为同学们讲解研究结果,并把自己的研究过程记录下来,最后由小组成员对同学的研究过程进行评价,学生的研究记录表存放在自己的档案袋中。在大主题下,各班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小课题,做到年级有主题,班班有特色。
3.针对学生需求,成立学生工作室。
针对学生的研究需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目前学校已经成立了六个学生工作室,并向全校公开招聘专门老师负责指导学生开展实践研究活动。
(1)航模工作室,每周开展一次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自主或者合作动手拼装、试飞,在区、市级活动中获得喜人的名次。
(2)七巧板工作室。小小几块七巧板,在学生的奇思妙想和亲自实践下,拼成一幅幅奇妙的画面。学生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碰撞出不少思维的火花。
(3)劳技工作室。爱好动脑动手的孩子们找到了施展身手的地方,他们的小制作、小发明在省级市级的创新大赛中屡获佳绩。
(4)气象工作室。每天一大早,气象工作室的孩子就跑里跑外地忙开了,俨然一个个小竺可桢,代表我校参加了区里的社团评比。
(5)机器人工作室。学生在高科技面前不胆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前几天刚刚从省里捧回机器人大赛的奖杯。
(6)电脑工作室。信息组老师创建了一些科技专题网页、绿色网站,搭建了科技教育网络平台,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需要的时候可随时随地绿色上网,查阅各种资料,进行各种绿色游戏,充分发挥网络的辐射作用,培养学生了解科技信息,逐步形成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运用信息的实践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效率。
这些工作室的成立,为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高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室会越来越多。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协同我校省级科技课题组成员编成了我校第一本科技教育校本教材。
2.学生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并且对这门课程表现出浓烈的兴趣,体现出超高的活动热情,各项能力均得到提高。
3.研究开展了一年,后经过问卷检测,学生相关科学知识得到明显丰富。
4.积累了不少优秀活动案例,如强华萍老师的科技实践活动案例《纸桥承重》获常州市24届创新大赛二等奖,五年级的“我身边的水污染”过程实录手册被评为优秀,三年级和六年级的调研课“校园设计师”、“月季花”、“纸飞机”等均得到教研员的高度评价。
5.戴飞英老师的论文《户外采风,笔下生花——走出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学习》发表。徐卫琦撰写的论文《科技教育特色引领学校发展》发表于《江苏科技报-教育周刊》。
四、研究反思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阶段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对此我们进行了如下一些思考。
1.让全体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自主探究与合作中。
2.形成科学的有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3.教师在科技教育活动中的课程开发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并且逐步提炼出综合实践活动中科技教育的实施策略。
这些将成为下阶段继续研究的目标,我们且行且思,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在研究中不断实践,力争让综合实践活动课成为提高我校学生科技素养的良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