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澍淙
摘 要: 伴随新教改的持续深入,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幼儿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整合逐渐贯穿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在做好幼儿教育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时,必须做好充足的整合前准备和整合的前期具体实践工作,充分考虑整合中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从而使课堂教学氛围得到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并且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进行了探讨,为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幼儿教育 整合
在幼儿成才、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教育,它对幼儿将来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传统教育模式以老师为教学中心,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科技信息的不断进步,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不能让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得到较好地发挥。因此,老师应积极采用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把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相互整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迎接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超越和新挑战。
1.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对待新事物时都会有新鲜感、好奇心,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图片、文字、声音等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引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让学生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如教中班课文《母亲河——黄河》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黄河风光呈现在屏幕上,让幼儿被吸引到时而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时而缓缓流淌、波澜不惊的黄河上。这样欣赏完黄河的风貌后,学生便兴致勃勃,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幼儿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1]。
2.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想象,老师应该多对幼儿进行鼓励,使幼儿的思维具有更强的开拓性、创造性,从而将语言篇章中表现出来的具体意义转化为学生自身实际形象的感触,转化为语言能力。心理学家说:“多变的刺激比较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老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幼儿学故事,让幼儿形声相配、图文并茂,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如讲《门上的画》这个小故事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播放相关音乐,让幼儿仔细听故事,被故事那些有声有色的描述所吸引,十分认真听故事。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从这个故事中了解到的知识,对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积极思考、回答。学生还可以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形象、生动、逼真的表演,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老师再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动画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故事中的小狐狸找到小猴子家的全部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个小故事的理解、记忆。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3.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静止画面动态化、连贯化,将抽象课题趣味化,对幼儿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刺激。同时它可以使幼儿注意力充分集中,激发幼儿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动机,并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幼儿进行积极指引,不断鼓励幼儿参与到教学中,使幼儿的思维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调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與能力,创造出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崭新景象。此外,它还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使其思维更活跃,让幼儿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思考。
如讲《小船回来了》时,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课文情节中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呈现在屏幕上。在幼儿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感到十分有趣,老师可适时提出问题:“哪个小朋友可以给图中的小男孩起个好听的名字呢?”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归纳学生的答案后可接着提问:“小杰的一个好朋友特别喜欢在水上玩,你们可以猜出来是谁吗?”以此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老师通过让学生看教学课件,对学生提问,让学生依据课件自由构思,给学生宽阔的想象、交流空间,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出一个个生动有趣、内容不同的故事,则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调整学习目标,强化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老师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更有趣、灵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姚玉平.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J].新一代(下半月),2013,23(9):128.
[2]麻俊艳.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J].中外企业家,2013,65(23):228.
[3]安桂芳.浅谈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J].中文信息,2013,34(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