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华
摘 要: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抽象能力、遷移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训练可分别通过及时总结规律、重点讲解难点、重视化学语言、利用数学工具、把握新旧知识共同点、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等途径实现。
关键词: 中学化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方式
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就是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可见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为关键。在化学教学中,抓住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活跃学生的化学思维,是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及时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中学化学教材中,描述性材料较多,变化比较复杂,与数学、物理等比起来,要求记忆的内容较多,学生的记忆负担较重。学生普通反映“化学好学,但难记、易忘”,有些学生就因记不住元素符号而不愿学化学。因此,记忆对中学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不可忽视。实践证明:记忆能力跟其他能力一样,是可以培养的。中学生感到化学“难记、易忘”,是因为记忆不讲究方法,不遵循规律,不能理解和把握实质,盲目地、机械地死记硬背造成的。因此,掌握规律和本质是培养学生记忆能力的基础。
理解记忆的内容,是增强记忆的关键。对记忆的内容理解得越深刻,思维活动越活跃,记忆效果就越显著。理解本身就已经对所学的新旧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加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此基础上自然会起到进一步加强记忆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减轻学生记忆的压力,具体做法如下:
1.对于某些概念,结合内容,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从而加深记忆。比如教学催化剂时,首先把握概念的实质,弄清“剂”是指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在某个化学反应中能起到“改变”(一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的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特征是其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均不发生变化(二不变)。所以,“催化剂”的概念可用“一变二不变”五个字记忆。
2.对已学过的知识按一定的体系进行分类排列,使之结构化、整体化,从而优化记忆,便于应用。
3.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将知识编成便于吟诵、易上口、易记忆的口诀,从而增强记忆的趣味性。例如氯气可总结为:颜色是黄绿,气味刺激鼻;本身它有毒,收贮要注意;用它能漂白,又做杀菌剂。通过这样有趣味的教学,学生扩大知识面,感兴趣,记得牢固,提高学习效率。
二、认真讲解难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化学教材中有些知识点由于概念抽象,内涵丰富,表现形式多变,使不少学生难以准确掌握,成为学好化学的难点。
难点是学生当前理解有困难,想学又学不会的知识,突破难点的关键是搞清问题的实质。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通过纵引横联,从不同角度比较概念的异同,以深化理解为出发点,提示问题本质,掌握它的特点规律,从而解决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对知识难点要十分明确,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授课时要重点讲解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三、高度重视化学语言,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化学这门课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专业用语较多,使用时必须对号入座,不能随意使用。比如取用物质时若为固态只能说称取,若为液态只能说量取。在化学实验中用加入、滴入或通入描述有着本质不同。若溶液中有气体生成,只能说有气泡产生,绝对不能在现象的描述中具体说出有某种气体生成等。像上述不该出现的错误的产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教师讲课语言不规范直接影响学生,其二学生本身不重视语言的强化训练。可见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严格使用规范语言,并且鼓励学生积极使用化学语言组织问题的答案。
简答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要求学生用口头回答或文字叙述的方法解答,它是化学习题中最能考查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题型。
简答题带有论述性的特征,其正确答案可用多种方式表述。解答时,不仅要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或文字表达能力。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一定要高度重视化学语言的重要作用。答题时,要组织好表达内容,抓住问题的要点,安排好表达顺序,逻辑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正确。文字表达时切忌语无伦次,啰唆冗长,词不达意,以偏概全,甚至答非所问。
四、充分利用数学工具,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化学学科的内容丰富,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化学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即从问题的事实中去粗取精,舍弃非本质的部分,归纳概括出符合问题实质的一般性规律。
具体方法是课堂上选讲典型例题,详细介绍计算题的重要解法,如差量法、守恒法、十字交叉法、极端假设法等,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课后布置适量相应的作业加强巩固,逐渐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抽象能力。
五、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共同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迁移,就是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和运用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形成一定的影响。原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相似或相同点越多,产生的相互积极影响就越大,迁移就越容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帮助学生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引导学生在繁杂的知识海洋和复杂的技能中寻找知识和技能的共同点,与旧知识发生联系的化学知识、化学原理、化学规律,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顺着这一主线,按照一定规律有条不紊地思维,迅速找到解题的途径,有效防止重复和遗漏。
在中学化学的考与学过程中,知识迁移正是结合了概念、原理、规律和技能,才构成了信息给予题中较有分量的一类,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综合评价,也是我国近几年高考能力试题的趋势。
教师授课时要加强教学和练习,特别注意合理设计有迁移的教学程序,组织学生发现新、旧知识间的共同点,并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
六、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运用知识的灵活性越高,他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可见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解决实际化学问题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可设计一些简单的趣味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使学生及时享受成功的喜悦。或组织化学兴趣小组就课本中的某些难点进行辩论,以期得到正确的结论。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化学趣味活动,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学生通过不断探索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创造能力是各种能力的综合,与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心理能力和才能意志及道德品质等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这些能力的培养渗透教学始终,并向学生提供学习、实践和创造的机会,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创造能力。
总之,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师不能只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化学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使学生既掌握知识,又锻炼各种能力,使教学质量在不断探索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