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如齐
摘 要: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提出新要求,文章探讨了如何构建高效和谐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 巧设导入 学习兴趣 教学观念 实验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全面展开,这无疑对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发展的人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要使课堂教学达到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如何构建高效高中生物课堂,提高教学效率呢?
1.巧设导入创设悬念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带领。”巧设导入,创设思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其专注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在学习《伴性遗传》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个故事:在山区,一个女人生下了四个女孩,邻居、亲戚都鄙视她,她也看不起自己,以为自己没本事,无奈之下,她自杀了。故事讲后,老师可以问:为什么她想自杀,生女孩是女人的错吗?如何决定人的性别?以这样的实例导入新课,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使学生很想知道性别是如何决定的。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可以创建各种场景,演示教具,问问题,播放视频,等等,而这必须根据教学和学生的特点选择。
2.1使用可视化教学,丰富学生感知。生物是一门直观的学科,直观的教学对象,如标本、模型和挂图等,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理性认识。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可以通过标本、模型等新颖的事物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事实上学生都是喜欢尝试和做实验的。例如在学习“显微镜”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组装、观察,而学生会在实验过程中实现兴趣的转移,由对实验的兴趣转到对知识的迁移。实验不仅能激发他们探索知识的积极性,更能帮助他们轻松获得丰富的知识。
2.2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为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经常以新颖、生动、活泼的例子导入新课。新课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如直接点题、多媒体导入、设疑,等等。
3.高中生物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的角色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学生所学的知识是死的知识,学生掌握的技能是没有创新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角。传统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他们是教学活动的绝对权威,学生的地位被忽视。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学习尤其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作为教学过程中“教”的主体,教师应当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转变自身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选择性地教学,不能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不要限制學生思维的发散,不能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让学生设计生物实验课题,分析比较自己和同学的设计思路,找出优点和不足之处,及时给予改正,教师则负责指导整个学习过程,对学生进行评价。
4.注重语言表达技巧
良好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专业素养,这对于生物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要简洁明了,其次要有幽默感,有时幽默的话语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林语堂说过:那些谁拥有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抱负的人,傲慢的人,但也是最懦弱和愚蠢的人,缺乏勇气,幽默,深沉和智慧。他们总是处理琐碎的事情,我不知道他们以为比旷达的幽默家伟大的事情更好地满足谁。例如,教学“化学元素”,老师可以给出六种微量元素的编制公式:“新(锌)铁臂(硼)阿童木(铜)木(莫),猛(锰)”,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
5.注重实验教学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实验的过程是理解的过程。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生物信息的能力,应鼓励学生讨论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些学生实验没有成功,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到底是太多丙酮加入,研磨不充分,还是滤液线画得太精细的原因,这样一来,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生物信息处理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生物新课程改革始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出发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强迫学生接受知识,而是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教师的工作应当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应当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勇于探索和创新,努力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克服一切消极因素的不利影响,这必然会使生物课堂教学的效果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黄鸿玉.高中生物课的反思性教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
[2]张雪梅.生物教学与创新素质培养摭谈[J].基础教育研究,2002.
[3]高慎英.有效教学”的理想[J].课程.教材.教法,2005.
[4]曹莉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J].教育科学研究,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