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提问能力下降,教学形式程式化。在新的教育形式下,要求广大教师摒弃旧的行为模式,开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提出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疑乃思之端,学之源[1]。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思考才能善于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有利于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优秀的学习品质,激发自主的创造激情。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生提问能力;培养
1.问题的提出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程在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其中提问能力的提高,即化学的质疑意识,这恰恰是我们学生所缺失的。
2.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理论基础
心理学研究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当学生感到需要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时,思维才真正开始启动[2]。
要培养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困惑的心理状态,正是这种心理驱使个体进行积极的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
适当的目标设置能够唤起对象的多种需要(如成就需要等),并促使对象激发相应的动机。选择好的设疑时机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最佳处是以下几种情况:即当学生的思想困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疑惑不解,厌倦困顿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学习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例如在讲解铝的性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先演示铝与硫酸的反应制备氢气,这是所有活泼性强的金属的通性,然后再做铝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这是金属铝区别其他金属的地方,给学生以鲜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认识。然后提出疑问:为什么金属铝既能和硫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呢?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解决。这样,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去认真地研读教材。
教学内容能否成功地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本节内容重、难点的把握。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就注意对重、难点的内容的把握。而教学中恰当在重、难点上设置一定的疑问则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3]。在学生出现有理解困难的地方,教师更应该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至于解决问题,以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力。教师对教材中重、难点问题的讲解,可以从旧知识的切入点进行点拨;可以模拟同类,进行对比启发;可以引导阅读教科书相关内容,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也可以从现实生活的事例进行启发。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例如“云”的教学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一节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应在此不断对学生提出问题,耐心讲解问题,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学生学会提问的第一步是应该让学生勇于提问,只有在肯定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才能逐渐会疑。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将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疑,其另一个作用在于使学生学会质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4]。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给予充分肯定并耐心地进行解答,努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的信心。学生是否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是影响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性的必要条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强化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更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对问题的分析。
总之,创新教育是“三个面向”的需要,只有教师对教育观念进行转变,与时俱进,为学生营造积极向上及和谐民主的氛围,发挥主体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追求真理、自主探究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培养和创新,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我们的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5]。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具有良好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黄龙飞.《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与对策》.中学化学教与学.2005年第9期:26
[2]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年 12 月第一版:10-12
[3]刘霖.设疑式教学与问题意识的培养.化学教学,2003,(7):26
[4]陆伟生.《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化学教学2002 年11期:32-41
[5]索金龙.化学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的尝试,2001,(4):20
作者简介:李明,哈尔滨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