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茹新
摘 要 识字教育作为文化教育的基础教育,语文学科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要从小抓起,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小学生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使学生对语文汉字学习产生兴趣,乐于学习,然而目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进这一现状,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识字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识字教学 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the Primary Chinese Language Literacy Teaching
GUO Ruxin
(Xuzhou Kuishan Central Primary School, Xuzhou, Jiangsu 221009)
Abstract Literacy education as basic education and cultural education, language subjects will serve as a basis for discipline. Literacy is the foundation of reading and writing, to from childhood, literacy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er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pupils, flexible use of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ing literacy to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interested in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willing to learn. However, the current primary language literacy teaching has some problems, we should tak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is situation, so as to gradually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primary school literacy.
Key words primary Chinese; literacy teaching; effective measures
1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发展历史和状况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要求小学阶段的识字量达到3000字的水准,而目前,低学段识字量却以1800字为要求,不仅如此,语文课的课时量也在减少,造成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这是当今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现状和境遇,应当引起人们对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理解和重视。
1.1 小学语文课时数的历史演变过程
从目前来看,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教学效率偏低,教学时间在课程计划中得不到保证,识字教学时间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小学语文教学时间的多少,在绝对课时与相对课时相比较之下,可以反映识字教学在教学时间上的课程状况。
1.1.1 绝对课时的演变
据相关资料表明,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课时变化有明显特征,这些变化可以反映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在不同时期的境遇。
第一,小学语文课时在1963年间是我国语文课时的最高峰时期。一、二年级的课时量在一周内达到了15节,三、四年级的课时量达到了16节,五、六年级达到12节。但是到了2001年,一、二年级课时量每周只有8节,三到六年级则减到每周6节,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课时量最低点。第二,从1963年开始,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之后,改革开放以来,小学语文课时数量呈现出下降趋势,至今小学语文课时量仍然呈现一个很低的课时量。第三,目前为止,现阶段小学语文课课时数量与之前的课时量相比已经减少了一半,而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课时量甚至减少了一半以上。
之所以语文课时量会减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节假日实践增多导致教学总体时间减少,尤其是寒暑假时间的增多,使得教学总体时间逐渐减少。二是由于课程的逐渐增加导致了语文学科课时数量的减少。自从1978年后,开始逐渐增加了自然、英语、思想品德、体育等多种课程,随着课程管理制度的明朗化,出现了社会课程,还有后来出现的综合实践课程等,逐渐分散了语文课的教学时间。
1.1.2 小学语文相对课时变化的转变
根据相关资料表示,小学语文课时的课时量越来越呈现下降的趋势,可以说语文课课时数的比例几乎是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节假日的增加影响了绝对课时的安排,也影响了相对课时的安排,产生这种急剧的下降趋势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和正视。
1.2 不同时期小学语文识字量的要求
小学语文识字量的变化过程与社会的发展是有一定联系的,关于小学语文识字量,当下仍然存很多争议。我们从小学语文识字量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能够更加详细地了解当前小学语文识字教育的状况和处境。
1.2.1 教育复苏与发展时期的小学识字量
教育事业的恢复正是小学识字教育曲折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56年间,也是国家的恢复期。教育事业基本上得到了恢复,并且得到了发展空间,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些问题,发展过于形式化,只虚有其表,不结合实际情况出发,因此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为了促进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教育加快了发展的步伐,促成了教育事业冒进的状况。
1.2.2 教育拨乱反正与发展时期的小学识字量
从1976年到1985年,恢复了高考制度,为了挽救文革时期造成的损失,人们产生一种急于求才的心理,渴望快速发展,弥补过去的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多种小学语文的识字方法,但是是否适合发展的趋势,还是有待斟酌的。
1.2.3 教育变革与稳定发展时期的小学识字量
从1985年到1999年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基础教育开始迈入稳定发展时期,从这一时期的环境来说,是新中国教育发展相对合理的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小学识字目标是具有可参考性的。
1.2.4 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时期的识字量
2000年至今,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改革的重要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日趋向上。教育部参照2000年的教育大纲 ,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开始启动。
1.3 小学语文课教学课时与识字量之间的矛盾
经过历史的演变,我们发现小学语文课时教育和识字量之间存在矛盾。我国小学阶段的识字量从达到3000字的水准,但是目前低学段识字量却以1800字的标准,识字量的下降的发展趋势指的我们审视。课时量减少和稳定的识字量要求形成矛盾,根据调查表明,这种矛盾一直在加剧,并没有得到缓解,就减负学生却给学生带来更大负担的情况,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境遇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应当正视这个问题。
2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识字教学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特征,每个年纪的孩子接受能力不同,比如刚入学孩子的身心特点,课程设置要有过渡阶段,让学生有个适应期。识字的教学形式改变得过快,在学生面前一下子展开全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了课程的繁重和压力,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抵触的情绪,和老师产生距离感,导致老师在进行识字教学过程中产生困难。
另一方面,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枯燥,局限于固定的书本教学模式,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识字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忽略了课后学生实践的过程,达不到教学效果,降低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效率。
3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问题的解决措施
小学识字教学是学生教学课时中的一项基础课程,要想提高孩子的识字质量,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种。一,建立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在小学师识字教育中,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才能进行有效的识字学习。二,趣味性教学,可以把游戏加入到识字教学课程中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可以安排一场关于识字的抢答积分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可以以小红花作为奖励,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意识,也可以让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到游戏中,在游戏中学习,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态,识字教学不脱离游戏,保持学生对识字教学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游戏,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识字教学中。
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我们要把它发扬传承下去。加强小学语文识字教育,既要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又要让学生自己发挥潜能,自主学习,善于观察,用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和理解在识字教学中进行探究。
参考文献
[1] 陈琼瑶.趣味引路,兴趣搭桥——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感[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6).
[2] 庚鑫.低年级“识字、阅读、作文”一体化发展的探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4).
[3] 陆国英.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践中的识字教学[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