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题中平面向量的巧用

2014-07-05 12:28徐大刚
考试周刊 2014年25期
关键词:平面向量巧用证明

徐大刚

摘 要: 平面向量进入中学教材,为考生使用代数方法研究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近几年高中改革的趋势是几何问题代数化,对于向量而言,它具有“双重身份”,不仅像数一样满足“运算性质”进行代数形式的运算,而且能利用几何意义进行几何形式的变换.于是,它越来越频繁地成为联系多种知识的媒介.本文就平面向量自身的优越性例谈它在解决一些问题中的妙用.

关键词: 平面向量 证明 巧用

一、证明等式

例1:设(x■+y■)(m■+n■)=(mx+ny)■(mn?堍0),求证:■=■.

分析:由条件知x■+y■,m■+n■分别是坐标(x,y),(m,n)对应模的平方,而结论的变形nx-my=0是这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从而可以构造向量求解.

证明:若x=y=0,结论显然成立.

若x,y不全为零,不妨设■=(x,y),■=(m,n),则cos<■,■>=■=■=1

∴<■,■>=0或<■,■>=π

∴■∥■ nx-my=0

∵mn≠0

∴■=■

二、证明不等式

例2:设-■≤a≤■,b≠0,a,b∈R,求(a-b)■+(■-■)■的最小值.

解:设■=(a,■)

∴|■|=■=■

■=(b,■) |■|=■

■-■=(a-b,■-■)

∵|■-■|≥|■|-|■|

∴■≥■-■≥3■-■=2■

即(a-b)■+(■-■)■≥8当且仅当b■=■即b=±3时取等号

故(a-b)■+(■-■)■的最小值为8.

例3:证明柯西-施瓦兹(Cauchy-Schwarz)不等式(■a■·b■)■≤■a■■·■b■■

证明:设■={a■,a■,a■,…,a■},■={b■,b■,b■,…,b■}

∵■·■=■a■·b■ |■|=■ |■|=■

又∵|■·■|≤|■|·|■|

∴|■a■·b■|≤■

∴(■a■·b■)■≤■a■■·■b■■

评注:用向量证明不等式或用向量求函数的最值(或值域)的依据是我们常用的几个结论:

(1)由■·■=|■|·|■|·cosθ(其中θ是两向量的夹角)可知:

①■·■=|■|·|■|(当且仅当■,■同向时取等号);

②|■·■|≤|■|·|■|(当且仅当■,■平行时取等号);

③(■·■)≤|■|■·|■|■(当且仅当■,■平行时取等号).

(2)|■|-|■|≤|■+■|≤|■|+|■|,当■,■同向时右边不等式取等号,当■,■反向时左边不等式取等号.

(3)|■|-|■|≤|■-■|≤|■|+|■|,当■,■反向时右边不等式取等号,当■,■同向时左边不等式取等号.

三、在三角函数中的应用

问题的解决必须找到最佳切入点,用向量解决问题.最佳切入口是分析向量结构,即研究向量之间关系.

例4:证明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分析:可以用类比联想的方法把cosαcosβ+sinαsinβ与x■x■+y■y■看做向量■=(x■,y■)与■=(x■,y■)的数量积,即■·■=x■x■+y■y■.因此cosαcosβ+sinαsinβ可以看做是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又从cos(α-β)入手,可以把(α-β)看做向量夹角.由数量积公式■·■=|■|·|■|·cos<■,■>,若|■|=1,■=1,则有■·■=cos<■·■>,利用单位圆即可解决.

证明:如图,设角α,β的终边与单位圆相交于A、B,则向量:

■=(cosα,sinα),■=(cosβ,sinβ),于是:

■·■=|■|·|■|·cos(α-β)=cos(α-β)

又∵■·■=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例5:证明余弦定理

证明:如图所示设■=■,■=■,■=■

由■+■+■=■,得-■=■+■

∴(-■)■=(■+■)■

∴(■)■=(■)■+(■)■+2■·■

=(■)■+(■)■+2|■|·|■|cos(π-C)

=|■|■+|■|■+2|■|·|■|·cosc

∴c■=a■+b■-2abcosC

同理可得:a■=b■+c■-2bccosA b■=c■+a■-2cacosB

评注:通过构造向量解决三角函数问题,解法新颖而精巧,成功地将较繁琐的三角函数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解法简洁流畅.解这类问题时,关键是要熟练地掌握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公式,通过公式,将向量问题转化为一般的数学问题进行求解,体现了“向量问题函数化,函数问题向量化”的等价转化思想.其中,模的平方与向量数量积之间的关系|■|■=■·■=x■+y■,■=(x,y)是向量与实数互换的依据和桥梁,也是重要的转化思想.

四、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

例6:(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证明)

问题:已知点P(x■,y■)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为d,求证:d=■.

证明:设Q(x,y),Q■(x■,y■)是直线l上任意两个不同的点,则■■=(x-x■,y-y■)

∵A、B不同时为零

∴记非零向量■=(A,B)endprint

∵Q■,Q都是直线l上的点

∴Ax+By+C=0Ax■+By■+C=0

∴A(x-x■)+B(y-y■)=0即■·■■=0

∴■与直线l垂直

设■·■=|■|·cosθ,则点P到l的距离为:

d=|QP|·cosθ=■=■=■

例7:已知一个圆的直径的端点分别为A(x■y■),B(x■,y■),求证:圆的方程是(x-x■)(x-x■)+(y-y■)(y-y■)=0.

证明:设P(x,y)是圆上任意一点,则

■=(x-x■,y-y■) ■=(x-x■,y-y■)

∵■⊥■

∴■·■=0即(x-x■)(x-x■)+(y-y■)(y-y■)=0

评注:用向量方法处理几何问题,既能反映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又能体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但是利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注意紧密结合平面图形中的已知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如有垂直关系时,应注意联想应用向量的数量积等于0;与线段比值有关的问题,应注意联想定比分点知识或者共线向量;与夹角有关时,应注意联想应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等进行求解.

五、在数列中的应用

例8:等差数列{a■}中,已知a■=p,a■=q(m≠n),求a■的值.

分析:由通项公式a■=a■+(n-1)d可整理为a■=dn+a■-d可知点列(n,a■)n∈n■均落在直线y=dx-a■-d,即直线的斜率即为公差,可用向量共线处理.

解:由题意知A(m,a■),B(n,a■),C(m+n,a■)

即A(m,p),B(n,q),C(m+n,a■)共线

∵■=(n-m,q-p) ■=(n,a■-p)

又∵■∥■

∴(n-m)(a■-p)=n(q-p)

∵m≠n

解得a■=■n+p

例9:给定正整数n和正数M,对满足条件a■■+a■■≤M的所有等差数列a■,a■,a■,…,,试求S=a■+a■+a■+…+a■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可知S=■

∵a■+a■=2a■

∴S=■(3a■-a■)

于是设■=(3,1),■=(a■,a■)

∵|■·■|≤|■|·|■|

∴■|3a■-a■|≤■■·■≤■■

当3a■-a■>0,3a■=-a■且a■■+a■■=M时

上式两等号同时成立,此时S■=■(3a■-a■)=■■.

评注: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数列结合的问题,首先就是利用“坐标”,进而运用平面向量的模、数量积等相关知识,实现形到数的转化,但是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并不表示向量的位置,这与点的坐标的意义是不同的.

向量是现代数学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引入中学教材后,大大丰富了中学数学知识和结构体系,拓展了中学数学问题的思维空间.由于向量融数与形于一体,因此成了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2]黄爱民.向量的数量积求解数学问题的探究.试题与研究.中学学习报社.

[3]庄瑞国.向量数量积的一个性质的应用.高中数学教与学.endprint

∵Q■,Q都是直线l上的点

∴Ax+By+C=0Ax■+By■+C=0

∴A(x-x■)+B(y-y■)=0即■·■■=0

∴■与直线l垂直

设■·■=|■|·cosθ,则点P到l的距离为:

d=|QP|·cosθ=■=■=■

例7:已知一个圆的直径的端点分别为A(x■y■),B(x■,y■),求证:圆的方程是(x-x■)(x-x■)+(y-y■)(y-y■)=0.

证明:设P(x,y)是圆上任意一点,则

■=(x-x■,y-y■) ■=(x-x■,y-y■)

∵■⊥■

∴■·■=0即(x-x■)(x-x■)+(y-y■)(y-y■)=0

评注:用向量方法处理几何问题,既能反映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又能体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但是利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注意紧密结合平面图形中的已知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如有垂直关系时,应注意联想应用向量的数量积等于0;与线段比值有关的问题,应注意联想定比分点知识或者共线向量;与夹角有关时,应注意联想应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等进行求解.

五、在数列中的应用

例8:等差数列{a■}中,已知a■=p,a■=q(m≠n),求a■的值.

分析:由通项公式a■=a■+(n-1)d可整理为a■=dn+a■-d可知点列(n,a■)n∈n■均落在直线y=dx-a■-d,即直线的斜率即为公差,可用向量共线处理.

解:由题意知A(m,a■),B(n,a■),C(m+n,a■)

即A(m,p),B(n,q),C(m+n,a■)共线

∵■=(n-m,q-p) ■=(n,a■-p)

又∵■∥■

∴(n-m)(a■-p)=n(q-p)

∵m≠n

解得a■=■n+p

例9:给定正整数n和正数M,对满足条件a■■+a■■≤M的所有等差数列a■,a■,a■,…,,试求S=a■+a■+a■+…+a■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可知S=■

∵a■+a■=2a■

∴S=■(3a■-a■)

于是设■=(3,1),■=(a■,a■)

∵|■·■|≤|■|·|■|

∴■|3a■-a■|≤■■·■≤■■

当3a■-a■>0,3a■=-a■且a■■+a■■=M时

上式两等号同时成立,此时S■=■(3a■-a■)=■■.

评注: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数列结合的问题,首先就是利用“坐标”,进而运用平面向量的模、数量积等相关知识,实现形到数的转化,但是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并不表示向量的位置,这与点的坐标的意义是不同的.

向量是现代数学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引入中学教材后,大大丰富了中学数学知识和结构体系,拓展了中学数学问题的思维空间.由于向量融数与形于一体,因此成了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2]黄爱民.向量的数量积求解数学问题的探究.试题与研究.中学学习报社.

[3]庄瑞国.向量数量积的一个性质的应用.高中数学教与学.endprint

∵Q■,Q都是直线l上的点

∴Ax+By+C=0Ax■+By■+C=0

∴A(x-x■)+B(y-y■)=0即■·■■=0

∴■与直线l垂直

设■·■=|■|·cosθ,则点P到l的距离为:

d=|QP|·cosθ=■=■=■

例7:已知一个圆的直径的端点分别为A(x■y■),B(x■,y■),求证:圆的方程是(x-x■)(x-x■)+(y-y■)(y-y■)=0.

证明:设P(x,y)是圆上任意一点,则

■=(x-x■,y-y■) ■=(x-x■,y-y■)

∵■⊥■

∴■·■=0即(x-x■)(x-x■)+(y-y■)(y-y■)=0

评注:用向量方法处理几何问题,既能反映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又能体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能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研究几何问题.但是利用向量方法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注意紧密结合平面图形中的已知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如有垂直关系时,应注意联想应用向量的数量积等于0;与线段比值有关的问题,应注意联想定比分点知识或者共线向量;与夹角有关时,应注意联想应用向量的数量积的定义等进行求解.

五、在数列中的应用

例8:等差数列{a■}中,已知a■=p,a■=q(m≠n),求a■的值.

分析:由通项公式a■=a■+(n-1)d可整理为a■=dn+a■-d可知点列(n,a■)n∈n■均落在直线y=dx-a■-d,即直线的斜率即为公差,可用向量共线处理.

解:由题意知A(m,a■),B(n,a■),C(m+n,a■)

即A(m,p),B(n,q),C(m+n,a■)共线

∵■=(n-m,q-p) ■=(n,a■-p)

又∵■∥■

∴(n-m)(a■-p)=n(q-p)

∵m≠n

解得a■=■n+p

例9:给定正整数n和正数M,对满足条件a■■+a■■≤M的所有等差数列a■,a■,a■,…,,试求S=a■+a■+a■+…+a■的最大值.

解:由等差数列可知S=■

∵a■+a■=2a■

∴S=■(3a■-a■)

于是设■=(3,1),■=(a■,a■)

∵|■·■|≤|■|·|■|

∴■|3a■-a■|≤■■·■≤■■

当3a■-a■>0,3a■=-a■且a■■+a■■=M时

上式两等号同时成立,此时S■=■(3a■-a■)=■■.

评注:用向量的方法解决数列结合的问题,首先就是利用“坐标”,进而运用平面向量的模、数量积等相关知识,实现形到数的转化,但是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并不表示向量的位置,这与点的坐标的意义是不同的.

向量是现代数学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引入中学教材后,大大丰富了中学数学知识和结构体系,拓展了中学数学问题的思维空间.由于向量融数与形于一体,因此成了中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2]黄爱民.向量的数量积求解数学问题的探究.试题与研究.中学学习报社.

[3]庄瑞国.向量数量积的一个性质的应用.高中数学教与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平面向量巧用证明
获奖证明
判断或证明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巧用学具教数学,提高教学效率
平面向量题解法的切入点探究
体验式教学在平面向量章节中的使用探讨
结合习得理论提升词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体验式教学在平面向量章节中的使用探讨
图片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望闻问切”在数学解题中的巧用
高师数学对新课标数学教材中“平面向量”的联系与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