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摘 要: 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结合文化情境实施教学,对强化学生的体育能力,更形象化地理解体育教学的内涵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必须以良好师德和高度责任感,加强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探索,实施体育教学内容情境化策略,加强引导与鼓励,实现小学生良好体育能力的有效培养,进一步推进小学生整体素质教育。
关键词: 小学体育 情境化教学 创设情境
一、实现体育教学生活情境化的必要性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研究体育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如何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质至关重要,并采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实践,但现代小学生的体质相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学生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耐力、肺活量指标。因此,体育老师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性的实践探讨是非常必要的。对它的研究会促使我们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水平,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策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认为体育教学应从小学生的生活中提炼教学素材,实施情境化教学策略。体育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并贴近学生生活,尽量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主要方法有:①从学生的游戏中寻找教学素材;②从学生的劳动中发现教学素材;③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地域特色、传统风俗,其中就有不少游戏活动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带着淳朴的民族风情,深受当地孩子的喜爱。如果把这些活动加以改进引入课堂,则可以为体育教学增加更多的可选择素材。如:①民族乡土游戏中的教学资源;②传统节日中的教学资源;③民间风俗习惯中的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上可以使体育教学内容校本化,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策略。例如,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采取演进式教学方法,运用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体育器材,并通过体育器材数量的增减,体育活动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体验快乐,从而增强体质,逐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最终增强小学生的体能训练效果。
二、创设体育教学文化情境的促进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教师要给予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影响,要具有高尚品德,尤其要注意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时刻秉承以德育人的教育教学原则,在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尝试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主要以一课一教材为主要教学形式,以器材、场地、自然条件为主线展开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渐改变传统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各种锻炼方法,积极讨论大家都感兴趣的游戏方法,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从而实现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的目标。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的同时,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对体育活动的反复练习,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要树立整体教育观念,注重学科间的配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以体育基础训练教学为主,有效强化学生的体能,提高其综合素质,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共同进步。在教授体育基础项目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和教师示范动作的规范化,教学方法要灵活而艺术,让体育教学任务在学生愉快的体验与参与过程中共同完成。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具体、特殊情况,关心学生,这既是体育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实現成功教学所必需的,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其他课学习成绩优秀而体育成绩稍差的学生,要当做重点对象培养其体育能力,带动全班同学努力进行体育训练,共同进步。
三、创设富有生活特色的体育文化情境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创设富有生活特色的文化情境,为小学生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心理学家认为:“恰当的赞誉是激发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重要心理因素。”小学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首先激发学生热爱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学生体能训练的信心和决心,尽可能让小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高能力,获得快乐,同时要十分注意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时候一句赞誉后进生的话,就像精神营养剂一样,能够激发后进生的学习信心,让那些好学生做到更有信心地学习,焕发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相反,在体育教学课上,有时候教师随意对学生的一句批评,可能导致学生一整天不愉快,或者使学生产生不愿意上体育课的逆反心理,久而久之,可能产生厌倦情绪。教师要适当鼓励学生,让客观的评价语言对学生产生强大的助推力,千万不要以为是小学生,就随意批评,那样只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客观而恰当的评价语言不仅是由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的,更是由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心理品质决定的。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把个人的情绪掺杂到一起,不要有任何私心,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共同配合、协调发展,只有把自己的高素质渗透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有利于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有效提高小学生应用体育知识的能力。
四、结语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应用情境化教学策略,使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体能训练的有效性。体育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强的事业心,为培养新世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体育教师要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创设新型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探索体育教学的有效对策,迅速提高综合执教能力,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鹏,王书栋.论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及其策略[J].体育文化导刊,2004(1).
[2]张加军,吴海鸥.论有效体育教学及其策略[J].四川体育科学,2005(12).
[3]张吾龙,张艳芬,郝志凤.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 ,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