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班主任工作的“堵”与“疏”

2014-07-05 05:58崔蒋东
考试周刊 2014年25期
关键词:赏识班主任工作爱心

崔蒋东

摘 要: “堵”与“疏”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要智慧地运用“堵”与“疏”。本文以实例阐述了班主任工作如何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疏”“堵”并用的原则和艺术。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 疏堵 爱心 赏识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千万,归纳起来不过是“堵”和“疏”。“疏”是指在解决思想问题时,要疏通和引导,用浅显易懂的道理和平等亲和的态度,采取讨论、谈话等方式教育学生。“堵”是指对学生中可能发生的不健康思想或行为采取必要措施,加以约束和防范。

一、“疏”出正气,“堵”住歪风

班主任工作时要把握管理的三个关键时段,即接手新班之初、学期之初和放假前。特别是接手新班之初,一定要多花时间和精力,将班级“管”住。抓住了这个关键期,只要管理得当,就能事半功倍。

管住全班的关键是树立正气。正氣从何而来?来自学生正确的是非观与责任感。只有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做错了事就要承担责任”的道理,班级的整体正气才能树立起来。要树立正气,对一个班集体而言关键是要疏导。中职学校班主任最担心的就是学生的打架斗殴问题。如何“疏”、“堵”中职学生的打架斗殴行为呢?

可用“疏”明是非,防患于未然。笔者有成功之例。担任机电班班主任时,班上五十多名男生多是“好斗分子”,其中刘某初三时曾在打架时用刀伤过人。为了刹住“好斗”歪风,入学之初我设计了专题疏导课《我眼中的令狐冲》。一提到《笑傲江湖》中的令狐冲,学生纷纷表示“喜欢”这个人物。有人说令狐冲仗义;有人说令狐冲洒脱;有人说令狐冲就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仍然对师门有情有义……于是我抛出问题:“你们也会像令狐冲一样帮同学打架么?”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会。”我追问理由,他们说不帮就不仗义。这时我让刘某讲述自身经历:帮同学打架时用刀伤人,不但没帮着朋友,反而将事情闹得难以收拾,不仅自己赔付了几千元医药费,还给他人带来了很大伤害,现在只有说不尽的懊悔。我见时机成熟,趁机引导学生分清小说、电视电影、网络游戏与现实的区别,教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冲突,怎样才是真的帮助同学。之后,我又多次设计类似的疏导课,让学生懂得分清是非。直到毕业,这个难管的机电班都未给我增添打架斗殴的麻烦。

只“疏”不“堵”,班级管理工作也难见其效。有时,该敲山震虎时就得敲山震虎。在我担任2006级2班班主任时,学生周某刚入学的第二天就因小事与人大打出手,将对方打伤。我思之再三,只有劝退才能震慑全班。2009级的朱某,开学不到两周,就打架两次,并用石头打伤他人,在做通该生及家长的工作后,将其劝退。我用这些事实让学生明白“每个人得为自己的冲动买单”的道理。

二、“疏”呈师爱,“堵”见关心

无论是“疏”还是“堵”,其核心都是“爱”。“爱”的教育需要班主任的细心、耐心和爱心。学生有过错时,简单的说教或粗暴的体罚是不能令其彻底改变的,要多想办法,用“爱”的批评教育给学生以良性刺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育是“人和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而真正的教育只有当学生有了自我教育要求的时候才能实现”。这都需要我们施之以极大的爱心、热情和创造,引起学生内心的激荡。

2003级学生王某本在县内汤池中学读书,因网瘾很大转到我班。到班不久,他网瘾复发。考虑到他自尊心和逆反心很强,若按常规批评教育或惩治难以见效,于是跳出常规,剑走偏锋。一天,王某因夜晚上网过于疲劳而让同学为其请病假,我觉得这正是教育他的好机会,于是假装不知内情,到寝室看望他并询问病情。在他谎说一气后,我坚决带他上医院看病。他没法,只得硬着头皮和我一道去了医院。我忙前忙后为他买了药,并将他送回寝室,让他好好休息。第二天,我收到他的一封长信。他在信中说,他整整一夜都不能入睡,他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深深的愧疚,决心再也不去网吧了,如果再去,就要我见一次打一次。此后王某真的戒掉了网瘾。

还有2006级的两个女生,一次借周六晚回家之由外出上网。我发觉后,决定借此教育全班女生。于是当晚11点我带着全寝室女生满街搜寻,在网吧找到她们后,我压住怒火,只是如释重负地说了一句:“可找到你们了,我们终于可以安心回家睡觉了。”两个女生羞愧地低下了头,低声说:“老师,对不起,让您和大家操心了。”第二天,这消息在全班“炸开了锅”。自此,住宿生再也没有出现夜不归宿的现象。

班主任要时刻用爱心关注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对“问题学生”要多进行爱心谈话,进行心理疏导,用爱的行动感化他们,促使他们自律,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三、“疏”出水平,“堵”现智慧

在班级管理中,“疏”是有讲究的,要开动脑筋,讲求尊重、理解、帮助,要疏得让学生乐意接受;“堵”是有条件的,要运用智慧,讲求合法、合情、合理,要堵得学生心服口服。一位哲人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若能细心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创设赏识情境,巧妙运用赏识性语言,往往能让学生找到自信,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2003级学生刘某,在高二分班时分到了我班。他是个“带刺”的主儿,总认为老师处处针对他,凡事都要叫唤一番。找他谈了几次心,效果甚微。一天,挂在教室墙上的国旗落了下来,我叫他课后将国旗挂好。他睁大了眼睛,嚷道:“为什么是我挂啊?”我说:“因为你肯定比其他同学挂得好!”等我再次到教室时,国旗已端端正正地挂在了教室的中间梁柱上。我由衷地赞叹:“把国旗挂在教室中间的梁柱上,真有创意!”没过多久,我发现教室的门套换了一种钉法,不再会因经常碰撞而变坏,我一了解,才知道是刘某的主意,我再次肯定了他的创意。此后刘某变了,说话柔和了,学习认真了,并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工作。

2003级学生陈某非常贪玩,喜欢上街闲逛,事后总拿一些让人难以分辨真假的借口糊弄老师。一日,陈某又闲逛回来,我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利用时间复习功课,他说他到书店里选资料,没选到合适的就看了一会儿书才回来。我问在哪个书店里,看了什么书,他一一流畅作答。我再追问他所看的书在书店什么位置,他又答出了位置。这时,我说:“现在我们就一起去书店看看这本书是不是在那里。”陈某惊呆了,终于承认自己在胡扯。通过这些斗智行为,学生信服了我的能力。经验告诉我,当学生不敢糊弄班主任,对班主任又敬又畏时,班主任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

“疏”与“堵”不是单纯的说教,而是用爱生之心做帆、用智慧做桨,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将对学生的“疏”与“堵”放在日常工作之首,放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上。“疏”是基础,是“堵”的前提,有“疏”,“堵”才有力;“疏”离不开“堵”,“疏”中有“堵”,“疏”才有成效。“疏”而不“堵”,“疏”就显得苍白无力;“堵”而不“疏”,“堵”往往不能服众。“疏”与“堵”要紧密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做到既“开渠”又“筑堤”。一方面,认真贯彻疏导原则,依据实际情境,入情入理,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另一方面,加大“堵”的力度,做到思想启迪与行为约束并用,化解问题与有效防范并行,强调自律与强化纪律并举。虽然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工作难做,但只要我们投入精力,开动脑筋,学生“魔高一尺”,我们就会“道高一丈”。

猜你喜欢
赏识班主任工作爱心
爱心树(下)
为爱奔跑 爱心满满
爱心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漫谈班主任开展德育管理的智慧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爱在字里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