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特点及解答的几点拙见

2014-07-05 12:09刘长宏
新课程·小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应用题数学知识小学数学

刘长宏

摘 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分析、综合、比较、计算等能力的发展,是对一件事物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解答应用题,就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数学知识

一、理解题目内容,弄清题中事理

科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生活,应用题亦是如此,每一道应用题都有一定的具体内容。由于客观事物是丰富多彩的,因此,应用题的内容也是非常广泛复杂的。在解答应用题时,常常遇到学生对题中所述的事实、情况、性质不理解,这样就很难进行正确的理解分析。例如,下面的几道题:

1.每个羊圈里都有6只羊,29个羊圈共有多少只羊?

2.汽车平均每小时行120千米,15小时行多少千米?

3.一棵杨树高17米,一座楼房的高度是杨树的3倍,这座楼房高多少米?

这三道题都是一步乘法应用题,学生理解了题目内容,弄清题中事理,便会解答的。

二、读懂题意,理解名词术语

在应用题的叙述中,会出现一些名词术语,对理解题意和确定解法起着决定性作用。比如,表示数量关系的名词术语有一共、还剩、平均、比多、比少等;反映生产的名词术语有增产、减产、超额、原计划、工作效率等。如果对这些名词术语不了解,就难以解答应用题。所以,在分析应用题时要深刻地理解题意,熟悉题中名词术语。

例如:

1.养猪场原来有猪800头,又进了一些猪后,增加了1300头,现在养猪场有猪多少头?

2.養猪场原来有猪800头,又进了一些猪后,增加到1300头,进了多少头猪?

这两道题的关键就在于正确理解“增加了”和“增加到”的意义才能确定解法,进行解答。

三、引导学生准确分析数量关系

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要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但是,虽然学生都知道其中的要害,但却往往有许多学生因搞不懂题中的数量关系而发生错误。结果常常是根据题目的一般叙述形式去死记硬背,见多就加,有少就减。

比如,松树有25棵,松树比桦树少5棵,桦树有多少棵?

针对上述情况,学生会把此题做成减法,原因是没有真正弄清“松树”与“桦树”的数量关系,没有理解哪个数量多,哪个数量少。在实际教学中,分析应用题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低年级可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分析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高年级的学生根据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可熟练掌握一些数量关系。如速度、时间、路程、单价、数量、总价、单产量、数量、总产量等。

总之,解答应用题解答是目的,审题是基础,理解是关键。要从基础入手,从关键抓起,达到解答之目的。

(作者单位 吉林省敦化市翰章学校)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应用题数学知识小学数学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走近打折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