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山
摘 要: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阅读的实际,在工作中尝试、总结了几种切实可行的阅读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重要性;朗读兴趣
阅读是小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途径,要想弄懂课文,必须先阅读课文。针对低年级小学生自身的特点和阅读的实际,我在工作中尝试了几种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用示范的方法指导朗读,注意文章的基调,各部分情感的变化、语气、语速、韵律、节奏、停顿、重音等。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感情因素。
朗读时要求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把自己融入课文中,用心去感受课文,想象再现课文情节,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能力。阅读的方式方法很多,教师要灵活掌握,借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轻声读。在读《柳树醒了》《春雨的色彩》时要轻轻地读,用抒情的语调,抒发对春天美好景象的向往和赞美。
2.引读。教师调整好课文的感情基调,引导学生读。教师一段读一句,余下的部分由学生来读,或者教师读重点句,余下的部分由学生来读。
3.比赛读。以小组与小组或个人与个人之间比赛朗读,既巩固了语文知识,又锻炼了口语,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读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热情。
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以“读通、读懂、读好、读熟、读深”五读为一线,阅读课文,感知课文,积累知识。
1.初课课文要读通课文,借助拼音或向同学、教师请教,将课文通顺,不磕磕巴巴。
2.读懂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礎之上,弄明白课文讲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什么知识?
3.读好课文。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础,读准重音、韵音、疑难句,将课文读得有感情。
4.读熟课文。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深深揣摩文章的感情含义,将感情升华,变为自己的朗读技巧,进而转变为能力。
5.读深课文。在读中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通过认读、揣摩、自培、练习、学会、会学等一系列的阅读实践活动,达到培养学业生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吸纳能力、评价能力的目的。
所以说,小学生要从低年级起就抓好朗读的训练培养。
(作者单位 湖北省房县东城小学)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