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灵性,智慧的花朵

2014-07-05 19:44李千金
新课程·小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兴安岭稻秧杂草

李千金

走进语文课堂,你会发现孩子们智慧的火花在闪耀。教师的职责在于激励和唤醒,让每一个孩子拥有舒展的心灵,思考的大脑,让感情融会感情,让思维碰撞思维,让这一片星星之火呈现燎原之势……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才能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师生对话——诊视学生独特感受

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要“尽职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牵手”,启发学生要“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

教学片段一:

(生阅读《林海》第二段——大兴安岭这个“岭”,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课件出示:大兴安岭的“岭”跟其他的山岭相比那与众不同的无限风光……)

师:同学们通过读文、观赏画面,都有些什么样的感受、想法?

生1:我看到兴安岭的“岭”特多,看也看不完。你看,那镜头里的岭,实在叫人感到很有特色。

生2:是的,岭的多可是别人无法叫板的。文中写到“多少条岭啊,既看不完,也看不厌。”

生3:老师,我还从“看不厌”这个词中,感受到作者对兴安岭的喜爱。因为岭的式样实在太多了,有横着的,有顺着的,有高点儿的,有低点儿的……

师:哦,你读出兴安岭她美得独特,有自己的风格,真棒!谁能由此展开想象,把兴安岭独特的美描述出来?

生4:老师,我觉得那山岭,有的高高的,像要把天捅破似的,有的矮矮的,就像矮冬瓜……

生5:有像妈妈柔柔的头发,有像一只巨大的猛兽,有像海底的动物,有的像……

师:兴安岭的“岭”真是美得形态万千!除此之外,她的美还体现在哪?

生6:老师,我知道。文中写到“兴安岭上千般宝”,由此,我想到山上长满各种珍贵的树木,成了绿色的海洋,多少种绿颜色呀,美得连画家都难以用画笔来形容。还有,各种野生动物在这里栖息、繁衍,这又是一美呀,是一种天然的野性的美。

师:说得真好,不愧是我们班的小博士。兴安岭确实是个名不虚传的宝库呀!

生7:我有别的看法:尽管兴安岭她一身是宝,可一向谦虚。你看,她的岭十分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正如老舍说的,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老师,我觉得这也是兴安岭美的地方,这是一种谦虚做人的美,内在的美。

生8:……哦,真想去走走、看看……

……

(带着新理念,走进新课堂,我总尽我所能地俯下身来和学生交朋友,扮演着学生式的教师角色。去倾听学生的心语,感受着世上最美丽的语言,去感悟学生在对话中的愉悦,去掂量学生在对话中的这一份我所不能替代的价值,而丝毫不敢去泯灭这一份童真。这些教学片段中,通过课件的演示,教师适机的点拨,深情的激励,学生那涌动的思潮,个性化的感悟成了这课堂里最美丽的风景。师生在相互倾听、动态对话和多元感悟中,情感、体验在相互交融,生命的姿态在不断交涉……)

生生对话——倾听突如其来的声音

学生在课堂上不是一个简单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渴求主动发展的生命体。学生是生动活泼的、充满活力的,有个性的独特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情感经历都在预示着他们多元的理解,多样的思考,多样的解答。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灵的呼唤……都必将演绎出一幕幕动态的具有生命活力,绽放生命火花的动人情景。

教学片段二:

(课堂上,师生正入情入境地学习《索溪峪的“野”》……)

生1:老师,我觉得“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他们都已经‘家化了。”这句子写得不对。什么时候,我们把桂林、庐山、泰山……人工雕琢上了?今年暑假,我还和父母去了趟桂林,是个旅游胜地,可毕竟人工开发的少,还是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嘛!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生2:哎,我说同学们,你们看“家”化一词,用上了引号。我认为这里的“家”化并非真家化了,只是相比较而言,索溪峪太“野”了,桂林、庐山、泰山……也就显得斯文、秀气、尊贵了。

师:嘿,读得不错。有自己的见解!(我适机给予了赞许。)

生3:可后面的那个句子——“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有点误导,我看这句子删了吧,也无大碍呀。

生4:老师,我认为它们都已经“家”化了。“已经”一词不太确切,应改为“有点儿”,文章的作者为了表现索溪峪的“野”的特点,也不能脱离实际吧。

……

(学贵有疑。正如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有,毫无异议的是问号。课堂里的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学习的诱因。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里能倾听这突如其来的发问,感受学生阅读时的独特感受,敏锐地发现,千姿百态的见解,尽管有时它显得幼稚、肤浅、可笑,有时甚至是一种错误,可那是一种阅读的过程、经验的历练呀,是学生由不断的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的经过呀!此时,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抓住这点燃智慧的契机,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权利,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平等的、民主的对话空间。让我们的课堂不时地泛起智慧的波澜,让闪动着孩子们生命灵光的乐曲成为课堂里最动人的章节。)

生本对话——化“静”为动,放飞童心

文本是一种载体,是一种交流的平台,课堂里只有引领学生全身心地领会文本,架起生本对话的平台,营造生本对话的空间,“静”的文本才会在学生创造性的延伸拓展中焕发出生命的灵光。

教学片段三:

(请看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教学《小稻秧脱险记》的一个镜头:)

……

师:谁知道“气势汹汹”的意思?(老师喊来几位举手的同学到讲台前)

师:这几位同学都懂了,还不懂的同学请看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样站?(学生把老师围住)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下面的同学,他们几个读懂课文了吗?

生:沒读懂。

师:要凶,声音要大,把腰卡起来。

生:(卡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父母亲?(学生不知所措)

师:(对全体同学)他们应该干什么?

生:他们应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营养。“稻秧”没精打采地垂下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

生:杂草很凶!

师:这就叫——(生接“气势汹汹”)

生:很野蛮,不讲道理!

师:这就叫“蛮不讲理”。

生:不让小稻秧说话!

师:这就叫“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生笑)

……

(这样教学的对话,是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平台上与文本进行的和谐的交流。课堂中,赋予学生感知文本的机会,给学生触摸文本的空间,鼓励学生倾听文本的声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才能使学生与文本去对话、去交流,在碰撞中燃起智慧的灵光,放飞稚嫩的童心。)

对话,阅读教学的新形态,我们的课堂因为有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真情对话而生成了几多感动,几多精彩,而洋溢着生命的灵性,飞扬起智慧的花朵。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三实验小学)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兴安岭稻秧杂草
拔杂草
一株稗草的狡黠
兴安岭上最美的花
兴安岭的大爱——致塔河县援助湖北孝感的英雄们
镌刻在兴安岭上的绿色誓言——内蒙古大兴安岭于海俊护林防火案例
小稻秧脱险记
一堂生动的语文课
初到兴安岭
小稻秧脱险记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