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征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从创设交际情境,激发交际兴趣;重视典型示范,交给交际方法;强调多边互动,实现真正互动;及时多元评价,增强交际信心四个方面谈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交际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说话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有轻松、和谐的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学生喜欢的情境,营造适于交际的氛围,让他们在情境中学语言,发展语言,想说话,会说话。
二、重视典型示范,交给交际方法
“示范”是做出某种可供学习的典范,也就是做个样子看。在许多情况下,教师都有必要为学生做个样子。在学习中,由于学生知识、经验的贫乏,模仿就成了他们的心理需要。可以说,学生的一切学习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实践证明,最简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教师适时、适当地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向学生提出要求,如自然大方、声音响亮等,引导他们在自由的空间内自主地进行语言交际,在此过程中教师仅作个别的指导,其效果是很明显的。只要引导得当,学生的创作力在语言实践中就会充分发挥。
三、强调多边互动,实现真正互动
尊重学生的天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学习的权利,是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根本保证。师生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了学生想说、乐说、会说、敢说的氛围。争论的时候,要做到评好抓特点,说好说优点,驳时指缺点,渗透了看待评价事物必须客观全面的思想。教师在评价的时候不要忽略他们语言表达的技巧,同时又要用恰当的方式去指出他们语言表达的不足。让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滿足,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信心和勇气。要鼓励学生说、问、评,突出双向互动的特点,能力只是通过语言实践活动获得。
四、及时多元评价,增强交际信心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评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语言表达。教育评价已转变为以能力发展为中心的发展性、激励性、开放性、多样化评价。我们要坚持评价的发展性原则,抛弃评价中的反教育现象,使评价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要落实好就要做到:(1)评价主体互动。(2)评价内容多元。(3)评价过程动态。
总之,语言表达训练贵在实践,只要我们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课内、课外相结合,努力提高对学生表达能力培养的意识,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广西玉林市博白县凤山镇武卫村小学)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