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起手腕,每一粒佛珠都在

2014-07-05 13:32赵德发
当代小说 2014年5期
关键词:山东理工大学佛珠成果奖

赵德发

张艳梅,1971年生,文学博士,文学评论家。现为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山东省作协特约研究员,山东作家研究所所长。曾担任中国网络文学大赛评委,山东省泰山文学奖评委,山东省青春文学大赛评委等。《名作欣赏》《百家评论》《当代小说》等刊物专栏评论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在《文艺争鸣》《当代作家评论》《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文坛》《东北师大学报》等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山东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项,出版《海派市民小说与现代伦理叙事》《生态批评》《文化伦理视阈下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新世纪中短篇小说观察》等著作。曾获山东省刘勰文艺评论奖,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淄博市社会科学成果奖,山东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等多种奖励。

“张艳梅”这个名字很普通,在中国大概有成千上万。然而,在文学界一提张艳梅,许多人便立即明白说的是谁。

是谁?

是在齐鲁大地落地生根的那位高校女教师,是近年来在中国当代文学领域十分活跃的那位青年学者。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有幸认识了几位才情超凡、精力旺盛的女性,张海迪是一位,李掖平是一位,张艳梅是一位。她们每天的工作量大得惊人,似乎永远不知疲倦,让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大老爷们自愧不如。

近年来,张艳梅一直紧盯当代文学的前沿,对许多作家作品了如指掌,光是专著就有好几部问世,更不用说她在全国一些报刊上发表的大量文章。她与她的同事们还特别关注山东作家创作,成立了山东作家研究所,编撰“山东作家专论丛书”。可以说,因为张艳梅的存在,山东理工大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重镇。

据说,在学术界,搞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的瞧不起搞当代文学的。为何?因为当代作家大多活着,尚未盖棺,无法论定。同时,也因為当代文学每日每刻都在生长,泡沫太多,不值得投入精力。然而,像张艳梅这样的学者,却不去钻象牙塔翻弄故纸堆,心甘情愿地站在当代文学的潮头,冒着溅一身泥水的危险,撇开泡沫,披沙拣金,真是勇气可嘉。说实话,我身为一个作家,对当代文学作品读得并不多,总觉得时间不够。我曾经在一个场合向张艳梅和著名评论家王春林发问:“像你们这样,每天都要阅读大量作品,不累吗?”春林先生答:“不累,我们就好这一口。”在他说出这话时,我看到张艳梅绷紧嘴唇,严肃地点头,表达了同样的态度。那一刻,我对当代文学研究者的敬意油然而生。

看张艳梅的文章,便知道她对她的研究工作投入了多少精力。对那些作为中国文坛栋梁的大作家,她自然要密切关注,一俟其新作问世便做出自己的判断。对那些不太有名的作家,她也纳入视野,随时评说。更难得的是,她与一些作家,尤其是与她同龄的一些作家,成为挚友,打成一片,这有助于她对作家作品的理解,进而将评论写得入骨彻髓。她对当代文学的把握,既能微观到一个短篇小说,又能宏观到一个群体、一个时代。最近出版的《新世纪中短篇小说观察》和即将问世的《70后作家论》两部专著,就体现了她的非凡功力。

一般而言,理论作品以理性见长,而张艳梅的作品,却是理性与感性并重。在中国古代学者那里,有“我注六经”与“六经注我”两种路子,在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也有类似的现象。张艳梅搞研究,多是打通作品与评论的壁垒,让论者的思想与情感在二者之间畅行、交融。我们还经常看到,她以别人的作品为杯,浇自己胸中块垒,率真地表达她对世界之见解,抒发她对人生之感喟。这样的文字,让人读后或会心一笑,或忧心如焚。

前面说过,张艳梅精力极其旺盛,然而她的身体却不强壮。听别人讲,她有一次外出参加会议,竟当众晕倒。她却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十分淡定。她说,她早就看透了生死。闲下来的时候,经常读佛经,抄佛经。

大地上一切生命都有翅膀

佛前半炷香袅袅飞过霓虹

应无所往而生其心

在佛的脚印里追问来生

这是张艳梅写的一段诗。我们从中看出,她身在俗世,心却不在此处。所以。她看大千世界,目光中满含悲悯。生老病死,在她的眼里是成往成空。当代文学作品,则是作家们为她展开的另一个世界,她含英咀华,却是心无所往。甚至,她评说作品时,都不忍心指出其缺点——这个世界就是个幻影,从不圆满,何必要一一指出?

“抬起手腕,每一粒佛珠都在。”(张艳梅诗句)

佛珠都在。佛珠永在。

今生虽是幻影,却也如此美丽。

这,就是一个叫做张艳梅的女子。

本栏责任编辑:王方晨

猜你喜欢
山东理工大学佛珠成果奖
我校获2022年海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校荣获3项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
吉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介绍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浅谈故宫藏嘎巴拉佛珠
山东理工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老和尚的佛珠
趣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