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奥斯卡最佳影片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研究

2014-07-04 03:10王慧剑
青年文学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跨文化意识大学生

摘 要:本文论述了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将奥斯卡最佳影片作为教学资源,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可行性,以期利用奥斯卡最佳影片有效地培养大学生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奥斯卡最佳影片;大学生;跨文化意识

作者简介:王慧剑,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1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本身是文化的产物,特定的语言总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文化又受制于文化。掌握一种语言并不仅限于学习语言本身,同时也要学习和了解目标语所体现或蕴含的文化元素。

1、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里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这表明大学英语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对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表面意义的理解,还要充分考虑对学生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应该注重从文化视角进行语言教學,有计划地切入文化知识,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增加学生英语文化知识的输入量,加大对英语文化知识的教学力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即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并使之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Target Language)(如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是“感觉的敏锐性、处理的得体性和文化整合的自觉性”。

随着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中国社会急需专业知识+ 跨文化交际能力型人才。在这种跨文化交际的需求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达到更深、更全面地了解目标语文化的目的应注重英语文化的导入,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之能正确评价中外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障碍。

2、利用英文电影培养跨文化意识的可行性

英文电影因其内容的综合性、体裁的多样性、其语言文化环境的真实性成为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最佳媒介,从视觉、听觉与感觉等各方面同时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使学习视、听、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大量的有声与无声、有形与无形的社会文化知识,能传递种种丰富多彩的信息;使文化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和实践化,学生观看时所感受到的中外文化差异都有助于学生直接了解文化,比较文化差异,能极大地促进学习者对英美国家文化知识的构建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运用得当,电影能成为集语言、文化的输入和教学为一体的、寓教于乐的优质教学材料。所以,利用英文电影进行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具有可行性。

3、奥斯卡最佳影片作为教学资源的优势

奥斯卡金像奖是电影界的诺贝尔奖。奥斯卡奖更成功、更受欢迎、更有威望。它的文化内涵、艺术走向比较敏锐地代表了全球化的趋向。

3.1拥有广泛的受众,享有盛名

通常认为,电影艺术生来就是一种大众艺术,因为其具有无与伦比的视觉和听觉现实逼真效果,与人类社会现实的建构存在着零距离障碍。这一先天优势决定了这门艺术具有潜在的最大的受众群体。而奥斯卡能将这一先天优势最大化。据统计,由于奥斯卡效应,奥斯卡最佳影片自获提名时起,票房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反弹。曾有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数据显示,获得最佳影片提名能提升票房690万美元,问鼎最佳影片可平均增加票房1810万美元。

3.2 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国际化

3.2.1背景的国际化

85部奥斯卡最佳影片中,故事背景涉及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奥地利、非洲、印度、中国等15个国家。有36部影片使用了两种以上语言,其中7部使用了四种语言。在这些影片中,电影人以不同视角诠释着这个世界。美国看美国:在85部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约47部好莱坞电影作品反映了美国的本土生活,如《百老汇的旋律》、《凡夫俗子》、《老无所依》、《骗》、《撞车》等影片中,好莱坞电影人以美国视角诠释着美国所倡导的主流价值观,美国看西方:在一些好莱坞制作的反映英、法、德、奥等国家背景的非本国内容的电影中,以美国视角阐释着他们视野中的西方世界,如《一个美国人在巴黎》,《音乐之声》,《叛舰喋血记》,《辛德勒名单》,等影片,挖掘的虽然是外国题材,但着意的却是未来的市场和文化传播;西方看东方: 其中以《末代皇帝》和 《百万富翁》为典范,这两部都是关于东方国家内容的西方电影。

3.2.2获奖作品的国际化:

1929年第一届奥斯卡颁奖的时候,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把奥斯卡严格限定在美国本土的范畴内。最初的数十年间,奥斯卡一向是好莱坞电影的天下,好莱坞成了世界电影的代名词。能够登上奥斯卡领奖台的,清一色几乎全是好莱坞电影人,绝少有哪部外国作品能打破好莱坞对奥斯卡的垄断。但随后的几十年间,很多富有创新性的电影来自美国以外的海外市场。现如今,印度、法国等国的电影人都会在奥斯卡颁奖季,从容不迫的打造声势,借助奥斯卡这个平台将本国的文化推向全球。

3.3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现实关注性

若将历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得奖结果放在一条历史的长河上观察,更可以发掘出这个电影奖容易取得观众广泛共鸣的心理因素。它总是敏锐地反映出当代的流行趋势和群众心理,为观众适时提供一个心灵寄托或是指路明灯,具有高度的现实关注性。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社会在秩序重建时发生了各种适应不良的现实问题,于是奥斯卡接连三届选出了社会问题片颁予最佳影片奖,依序是:探讨酗酒问题的《失去的周末》、反映退伍军人复员问题的《黄金时代》、批判反犹太人现象的《君子协定》。这些得奖片跟当时的社会气氛和观众关心的话题最贴近,成为美国电影创作者藉奥斯卡评奖活动表达其社会关怀的一种方式。

3.4 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文学气息

纵观85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给人最深刻的感触就是文学和奥斯卡有着深刻的不解之缘,文学对影视的影响在日益加深。据统计,自1930 年以来,有 25 部奥斯卡最佳影片改编自文学作品。如,《沉默的羔羊》改编自美国作家托马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说;《辛德勒的名单》改编自澳大利亚作家托马斯·肯尼利的小说 《辛德勒的方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改编自印度作家维卡斯·斯瓦卢普的小说 《问答题》等等 ……奥斯卡金像奖的文学性对重新唤起人们阅读文学经典意识、培养人文素养以及对人智慧的智化、道德的教化和思想的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奥斯卡最佳电影以其独特美学价值和文化特性展现出不同民族的艺术风格,对对培养大学生英语思维能力和对语言知识的转换能力,还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欣赏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和培养大学生在不同文化背景中言语和非言语的跨文化意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与研究出版社,1999.

[4]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国语》第1期,1996.

猜你喜欢
跨文化意识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研究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渗透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思路
试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