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是舞蹈培育新花朵的丰厚土壤

2014-07-04 22:24黎晖
青年文学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创新

黎晖

摘 要:由于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前进、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因此,我们在珍存与保护这些民族瑰宝的同时,也应该创造更多的与时代同步,与人们求变需求同轨的舞蹈作品,也就是说舞蹈要不断创新。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创新;丰厚土壤

[中图分类号]: J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2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歌词,这首歌曲,给了我们一个知识、一种情感,那就是我们的国家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生长、繁衍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十六个民族各有不同的语言与不同的民风民俗,于是,他们就都有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民族民间舞蹈就产生、繁衍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的生产劳动中。他们风格迥异的舞蹈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这些民族民间舞蹈经过 几千年的积累、继承已经在世界上独树一帜,享有美誉。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由于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前进、人们的审美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因此,我们在珍存与保护这些民族瑰宝的同时,也应该创造更多的与时代同步,与人们求变需求同轨的舞蹈作品,也就是说舞蹈要不断创新。

舞蹈要不断创新,当然是既要体现时代精神,又要展现崭新生活,当然也需要系统地运作。这里笔者要重点强调的是舞蹈要栽培新花朵必须以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做元素,也就是说舞蹈的创新离不开民族民间舞这个深厚而又肥沃的土壤。

一、民族民间舞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历史

中国舞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并且逐步成型的,说法不一,不过在一些地方岩石上的舞蹈岩画,距今已有五千年历史了。这就告诉我们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刚进化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而后舞蹈进入了宫廷,汉朝、唐朝时都出现了专职的舞伎。汉唐歌舞雖然已经失传,但是文献记载,当时非常盛行而且艺术水准很高。再有,我们从敦煌石窟等地一些“飞天”的壁画上也可以看到,民族民间舞蹈历史源远流长。无论是民族民间舞蹈,还是宫廷的舞蹈,经过各个民族按照自己生活的习俗、生产方式、宗教信仰、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社会变革,各自从雏形逐渐走向成型,后来又经过历代专业人士的提炼、整理、并经过较长时期的循环流传下来了。

民族民间舞蹈产生于人类进化的历史中,它们的每次嬗变都会受历史及环境的影响,舞蹈的语汇是历史赋予的语言,是各族人民生活赋予的语言,舞蹈经历五千年历程就一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紧密相连。

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是非常丰富的,虽然有些民族民间舞蹈因为一些民族以及历史的原因消失了淹没在历史之中,现存的民族民间舞蹈数量种类也很多。尽管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产方式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但是,舞蹈的功能大同小异,可分为:祭祀(宗教)性舞蹈、自娱性舞蹈、礼仪舞蹈、民族历史(生产劳动)传衍舞蹈等等,数量几乎可以上万计。我们常见的汉族民间舞有:秧歌、腰鼓舞、花鼓灯、狮子舞、龙舞、 花灯等。

少数民族的民族舞就更多了,几乎每个民族都有几种舞,我们常见的有藏族的热巴、蒙古族的安代舞、维吾尔族的古赛乃姆、壮族的扁担舞、苗族的芦笙舞、彝族的阿细跳月、朝鲜族的象帽舞、傣族的孔雀舞以及达斡尔族的哈肯卖、鄂伦春族的斗熊舞等等,真是林林总总,数不胜数。上述的舞蹈都是各个民族传统的、原生态的舞蹈,都是经历过无数个岁月演变、传承下来的。

民族、民间舞展现着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也就可以说展现着民族文化的历史,五十六个民族的舞蹈,承载起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民族民间舞焕发着神奇独特的魅力

任何民族的舞蹈都有独特神奇的地方,它的神奇是把自然、人生、信仰、习俗融合在了肢体语言上,而且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它的独特是因为都是舞蹈其内容、表现方法、蕴藏的情感、焕发的魅力却不相同。

我们在传统的、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中,可以看到,他们都表现各个民族不同民俗、民风、民情。汉族的秧歌显然是来自农耕,龙灯舞显然来自图腾崇拜。而少数民族的舞蹈在民风、民俗方面的表现更为突出。首先说,北方少数民族舞蹈中几乎表现了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民歌和舞蹈基本上是相辅相成的,在他们生活的草原上,伴着撒欢的羊群跳着“安代”;在他们生活的大森林中,狩猎归来跳着“斗熊”;在他们生活的江河边吃着生鱼喝着酒,跳着“叉草球”等等。如果把他们伴舞的民歌归纳一下,大体有情歌、酒歌、渔歌、牧歌、奶歌、猎歌、神歌等。由于他们基本是有歌就有舞,逢舞必有歌的缘故,那么就可以理解为情歌舞、酒歌舞、渔歌舞、牧歌舞、奶歌舞、猎歌舞、神歌舞。南方的少数民族的舞蹈中除了表现上述内容的,演绎情感的占多数,这和他们的民俗、民风有直接关系。无论是“泼水节”还是“三月三”,无论是“花山节”还是“火把节”除了祭祀、庆丰收、祈祷风调雨顺之外,更多的是男女青年“调情”,约定终身的歌舞。

纵观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舞蹈与中华各个民族风雨同舟、悲欢与共;舞蹈一直伴随各个民族每一个日子、每一行脚印。伴随他们生活生产、婚姻生育,欢庆节日、探索自然、崇拜神灵等等。民俗孕育了舞蹈,舞蹈演绎着民俗,生活催生了舞蹈,舞蹈美化了生活。

总而言之,舞蹈是民俗、民风、民情的产物,而且大多都依附于各种节令之中,例如,播种、收获、鱼汛等等。由于五十六个民族各有自己的节日,所以必然风格迥异、形式独特、色彩纷呈。当我们在节日里、在田间地头、在山脚河畔、在草原谷场看到他们翩翩起舞的身影,看到他们柔曼优美的舞姿,都会为之心动、为之激动、为之感动,这也正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魅力所在的原因。

三、民族民间舞永远是舞蹈创新的沃土

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创新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艺术要发展,就要不断创新。

文化强国战略的主要目标就是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说到舞蹈的创新当然是要栽种更新更美的舞蹈之花。然而这些花朵的绽放不是在空中楼阁之中,也不是靠臆想就能得到,它必须在丰厚的土壤上成长,传统文化就是它需要的土壤。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再创新也不能丢掉老祖宗留下的寶贵遗产,不能割裂传统。传统与创新失去任何一方 ,同样是变得一无所有。传统文化一般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继承性、延续性等基本特征,任何艺术创新都离不开传统文化元素。

上面笔者谈到,传统的、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宝库中的瑰宝,源远流长,极其丰富,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虽然这些民族民间舞蹈有的是原始时代与封建时代的产物,有的存有糟粕,但它毕竟是民族文明历史、民族文化繁衍、传承的载体与见证,她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它蕴藏着各个民族的情感。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继承传统,在民族丰厚的文化土壤上创新,充分发挥这笔宝贵精神财富的应有作用,才能充分发掘、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光彩,才能使它成为创新的基本元素与推动力。

关于如何在传统基础上创新的问题,我们党的领导人都有论述,他们都强调:“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每个传统社会的内部都有发展出现代化的可能,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现代化的文化支持系统,应该是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把文艺的生动创造寓于時代进步之中要貼近实际、貼近生活、貼近群众”。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与创新文化有着多么深远的意义。

当然,我们在传统的民族民间舞蹈土壤上去耕耘,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首先,要确立我们的创新思维,要在学习、吸收、借鉴过程中,要在貼近实际、貼近生活、貼近群众的过程中,针对现代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运用现代人的情感,对已知的知识、经验等等,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深入研究,创立自己命题,提出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表现手法。只有对传统的、原生态的民族民间舞蹈了然于心,又不断学习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精华,总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提高,总会培育出又新又美的舞蹈之花。

综上所述,民族民间舞蹈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瑰宝,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舞蹈创新的丰厚土壤,我们必须更好地保护它、珍惜它,利用它、发展它,让它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不断前进的时代中绽放光彩。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舞创新
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的时代性
提高民族民间舞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于高校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的分析
民族民间舞体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