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玲
摘 要 阅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如何有效地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一直是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研究的一个课题。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096-02
不会阅读的人就不会学习,进而也不会写出好文章。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努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很容易怀着慈母的心理,一步步扶着学生走,不敢放手,生怕学生学不会。如果到了高年级还是舍不得放手,就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那么,怎样才能养成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呢?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让学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1.要拿着笔去读书。拿笔的目的在于有目的地写画。用笔帮助理解和记忆,让学生拿着笔读书可以避免学生只停留在文章的表面上,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感悟,并把精彩的部分画下来,把疑问记下来,把心中的感悟写下来。使读者思想和文章表达的内容融汇在一起,这样就提高了阅读的效果。
2.要带着问题去读书。让学生在每次读书前都要有问题出现并通过读书来解决这些问题。明确这次读书是为什么?读完后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们明确阅读的目的,读书的效率就提高了。
3.要有层次地去读书。让学生学会有层次地去阅读。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不是读一遍就可以理解的。每读一遍都应达到不同的效果。开始可以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接着,再读感悟,找到文章的重点部分。然后精读品读,即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和有代表性的段落细细地品读回味,从而真正地理解文章。
二、课内延伸,感受经典
1.设置悬念。在课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授课文时,找到一定的切入点,设置一定的悬念,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达到课内学习自然过渡到课外阅读的效果。
2.抓住课文闪光点。还有一些课文,本身就能激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抓住课文闪光点,从而使课内到课外阅读的过渡水到渠成。
3.学生推荐。在课外阅读指导中,可以先指导几名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去阅读某本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让其他有兴趣参与的学生参与阅读,带动一部分学生,最后让阅读能力好的学生阅读完后讲述读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书中精彩的地方,再去影响部分学生去阅读。
三、利用教材培养阅读能力
教材是练习阅读的良好范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去自主地利用教材,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地读,如比读、赛读、小组互读、听读、图文对照读等,使学生走进文本,在品词析句中提高阅读鉴赏能力。另外要利用好教材中的自读课文,让其自己感悟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巩固学到的读书方法。
四、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在以往的学习中,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但是几年下来学生对于过去单一模式的摘抄,渐渐失去了兴趣,出现了应付心理。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采用新的笔记模式——阅读卡。首先,阅读卡设计了填卡人、书名、作者、出版社、精彩片段和欣赏心得几个环节。填卡人、书名、作者、出版社几个环节主要训练学生整理和归纳的能力;精彩片段注重学生的积累,欣赏心得注重让学生养成读思结合的习惯。接着,让学生完成阅读后根据阅读卡的内容进行填写,填写完成后让学生根据内容在阅读卡上画上喜欢的图画。这样与美术结合,学生觉得比以往的抄抄写写新鲜有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把优秀的阅读卡装订成班级阅读卡,在班上交流展示。成果展示使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得到鼓励,更让一部分不会做笔记的学生有了学习的榜样。
五、加大课外书阅读
在学生初步掌握读书方法之后,拓宽学生的读书面。这时不要只限于教材中的文章,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推荐。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的收获、感受,阅读或写出读后感,全班交流评析,这样既保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又规范了学生的阅读行为。
六、交流读书心得,使理解升华
学生从阅读中得到的感悟、理解,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把它写成读书体会并进行交流,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这样的交流,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道德是一次提升。教师经常组织这样的活动,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鉴赏力,还可以使学生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教师还要让学生把这种阅读和实际相联系的做法慢慢养成习惯。这种习惯形成之后,学生就可把它运用于课外阅读,那么将会受益无穷。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