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研究

2014-07-02 01:41黎力榕朱洵韬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指导员培养目标

黎力榕,朱洵韬,刘 振

(1.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07;2.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7)

◄体育人文社会学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研究

黎力榕1,朱洵韬2,刘 振2

(1.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07;2.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237)

在目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体系有待完善,无法完全适应全民健身需要的背景下,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途径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16种规格的分类方法,并对如何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和培养体系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全民健身;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途径

社会体育指导员水平的提高需要严格的培训和正规教育。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工作起步较晚,还缺乏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制度,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备受制约,如培训分级不分类造成社会体育指导员与大众健身需求的脱钩;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与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没有显著区别等。因此,解决如何将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与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统一起来,如何充分发挥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的职能作用,如何丰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种类以满足全民健身需求等问题,成为本研究的主要动机。

本研究以构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为研究目的。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目标:1)明确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目标,提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使用规格;2)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课程体系;3)整合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途径。

1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分析法、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选择专家时,将重点以专家的知识能力、经验及责任感(对本研究合作与支持意愿)为主要依据。选择样本包括:1)曾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问题有深入研究的学者;2)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工作的主管人员。本研究选择了18位符合上述原则的专家学者进行问卷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

模式是科学化的基本概念,最初适用于现代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种常用方法,后来引入社会科学研究之中。随着模式概念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模式逐渐演变成为一种标准方法体系和结构功能体系,并被广泛引入到教育领域,形成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国内首次提出“培养模式”一词应该是在1994年原国家教委全面启动和实施的《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中。但当时并未对“培养模式”这一概念做出相应界定。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培养模式”的含义不断丰富,但理论上尚缺乏统一的定义。关于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学者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表1 一些研究者对“培养模式基本内容”的看法

归纳整理发现,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培养目标:通过教育培训,希望学员达到的境地或标准,包括培养方向和使用规格。2)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依据实际情况,所安排的教学科目。3)培养途径:教育培训所采取的手段和过程。

2.2 培养目标

2.2.1 培养方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的定义,“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指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6]。基于这一定义,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方向应该定位于培养从事以下具体工作的社会体育指导员:1)指导社会体育活动者学习、掌握体育健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2)组织人们进行健身、娱乐、康复等活动;3)协助开展体质测定、监测、评价等活动;4)承担经营、管理及服务工作。

2.2.2 使用规格 规格是规则、规定、规范。使用规格就是社会体育指导员中的不同人才在未来使用上的规格差异,如理论型和应用型两类使用规格。使用规格还应包括对不同人才在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7]。

目前,《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存在技术等级划分的(三级、二级、一级、国家级)。另外,根据我国社会体育的特点和锻炼群体的需要,可以将社会体育指导员分为健身健美类、医疗保健类、竞技运动类、体育休闲类等4类。这4类指导员可以涵盖社会体育的各个方面,不同类别与不同等级的交叉,形成各个层次都有不同类别的体育指导员,全方位地为社会指导服务[8]。从培养模式的角度,这种分类与分级的交叉,便可形成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使用规格。

根据以上要素体系,依据分类与分级的交叉,社会体育指导员应该包含16种不同规格的人才(表2)。

表2 社会体育指导员16种不同规格分类

通过文献分析与专家调查,本研究得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使用规格所包含的基本要素如图1。

图1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规格体系

不同规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基本素质、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或条件是不同的。以公式的形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使用规格可以表述为:中,*=A,B,C,D…P;代表不同使用规格。Xi,Xij各变量与图1相同。i=1,2,3,4;j=1,2,3,4。W即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的规格各要素的权重,代表横向的各种条件的比重分配情况。α*则代表不同类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不同级别上的条件程度。如,若=10表示国家级健身健美类指导员应该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达10年;=10表示一级健身健美类指导员应该从事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达5年。

2.3 课程体系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一般过程应该是:国家体育总局依据培养方针,确立培养目标,提出培养要求或培养标准,制定专业规范,规定培养制度,各级培养机构则根据各地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类型与培养规格,建立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规定培养途径、培养方式、教学管理与质量评价方式,组织实施培养活动等。

图2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一般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课程体系是整个培养模式的内容载体,直接决定于培养目标(包括使用规格),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质量的关键性要素和核心要素[9]。

本研究得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时应开展的课程大体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计算机基础知识、法律基础。

社会体育概论、休闲体育与健身概论、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管理学、体育产业概论、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体育概论、体育管理学、体育市场与营销。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体质测评与运动处方、运动训练学、健身体能锻炼等。

田径、体操、武术、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美操、游泳与救护、器械健身、保龄球、跆拳道等。另外,增加专项提高课以及专业特色选修课如水中健身、形体训练、健身街舞、瑜珈、搏击操、普拉提、攀岩等。

实习、课题研究和岗位培训。

以上是课程体系的总量,要注意体现课程设置的机动性,根据不同规格的人才,课程设置应有所差别。另外,还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平衡性,将各门课程归类如下:

2.4 培养途径

培养过程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去构成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这种载体即培养途径。培养途径是培养模式的形式载体,决定于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落实到培养活动的“桥梁”,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关键[9]。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的单一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培养途径的单一上,应该拓展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途径。

2.4.1 职业基础教育(学历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活动是一项综合性、创新性的活动。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础教育阶段应该为学员打下一个综合的、基础的、全面的基础,让学员了解人类知识的整体状况,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方法、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在指导实践中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开发学员的智力,使其掌握社会体育指导技能,培养学员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

图3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课程体系

职业基础教育应该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开展上述课程体系的全部或大部分课程,获得学位,为接下来的职业资格认证奠定基础。

据统计,目前全国几乎没有专门针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设置。事实上,学历教育应该起到主导作用。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主要是社会体育与管理系和体育教育系)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职业基础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转变观念,优化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承担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基础(学历)教育任务。高校体育专业应配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改革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参与培养体育指导员工作,以适应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不少省份的高校体育已成为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主要阵地[10]。

2.4.2 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教育) 职业资格认证应该在学历教育的基础上递进,应该以获得学历作为申请职业资格的条件之一,以提高接受职业资格培训的学员的整体素质,避免出现受其文化层次、知识背景的限制,不能达到指导人们科学锻炼要求的现象。

国家体育总局应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级分类标准,并开展高质量的培训和认证工作。

为了加大高素质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力度,国家体育总局和地方体育局以及工商局等相关单位可授权相关事业单位或社团组织(如高等体育院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可采用短期和长期等多种形式,针对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分级分类交叉的培训,以保证大众体育运动中各种指导人才的需求。培训结束后统一考试,合格者发给国家认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证书,凭证到工商局申请执照。

另外,与职业资格的准入制度相对应,应尝试淘汰制度。建立成绩通报制度,加大奖励、淘汰力度。2.4.3 高级研讨班(在职教育) 要区别于现有的培训班,摒弃单一的分级培训,应举办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高级研讨班,作为培养和提升已获得职业资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研讨班的目标直接锁定为在职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因此,研讨班的学员、课程设置、研讨方式均应该有所创新,使其成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继续教育学院”。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可以采用“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奠定基础的学历教育”+“为获取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的职业认证”+“为进一步提高等级和职业素质的在职教育”的“三头递进”“三位一体”的基本模式。其中,以学历教育为基础,职业资格认证为核心,在职教育为补充。以职业资格认证来引导学历教育,以职业资格认证来刺激在职教育(图4)。

图4 “三位一体”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

这样,形成了以课程体系为“内容载体”,以培养途径为“形式载体”,分级分类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模式。其中培养方向为:在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运动技能传授、健身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4类4级交叉可得出16种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使用规格,不同规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其基本素质、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工作绩效的要求或条件是不同的。开展的课程也有略有不同,但整体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课程体系为一个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组成的系统。

3.2 建议

1)培养制度是人才培养的组织形式和工作体系,是有关人才培养的重要规定、程序及其实施体系。把社会体育指导员当成一种社会职业加以规范化管理,首先应该完善其培养制度。无论是提供无偿体育指导的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还是提供有偿服务的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其培训应该统一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负责,制定统一的培养制度。

2)政府应加强调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是全民健身计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工作应以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为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工商总局等部门为辅,参与标准制定以及负责各流程行政审批等服务工作,各部门进行统一指导、统一立法,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行使管理权,共同完成认证工作、培训工作、考核工作。

3)强化分类培训。鉴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只分级别不分类别,难以满足学员的兴趣与工作侧重点,也无法满足社会需求,所以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应强化分类培训。根据社会市场需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未来,在分类的基础上,可根据不同的健身项目进行更为细致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规格的划分,对各类各项目的体育指导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专门的职业资格认证。

4)逐步取消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的终身制,采用成绩通报与淘汰制度,或执照更新制度,提高学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5)以高校为基地,以高校为流水线,使高校贯穿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全过程。充分发挥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方法先进、场地器材完备等优势,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更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以满足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需要。

[1]刘明浚.大学教育环境论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

[2]朱晟利.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及构成[J].当代教育论坛,2005(5):28.

[3]龚怡祖.论大学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4]郑群.关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与构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187-188.

[5]李桂霞,丛军.“模块+双重目标”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137-13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7]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3.

[8]邓星华.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J].体育学刊,2001(1):30-32.

[9]周泉清.我军院校初级指挥军官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0]许喜红,邓九斤.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现状综述[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5):171.

责任编辑:刘红霞

Training M odel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LILirong1,ZHU Xuntao2,LIU Zhen2
(1.Guangxi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Nanning 530007,Guangxi,China;2.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237,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the underdeveloped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training system can notmeet the needs of the Sports for A ll Projects,this article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interview,and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o exam ine the training objectives,courses system and trainingmethods.It is found that there should be16 categories of social sports instructors to meet varied needs.Strategies on how to establish training objectives,courses system and trainingmethods are also provided.

nationw ide fitness;social sports instructor;training model;training objective;courses system;training method

G80-051

:A

:1004-0560(2014)05-0076-04

2014-06-16;

2014-08-21

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人文社会科学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1642SS12035)。

黎力榕(1984—),女,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指导员培养目标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注册安全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解读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盼头
国务院再取消62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
命运的征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