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合-情境”教学思路在羽毛球对抗情境中运用效果的理论阐释

2014-07-02 01:41张孝亭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情境

张孝亭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体育教育训练学

“回合-情境”教学思路在羽毛球对抗情境中运用效果的理论阐释

张孝亭

(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学院,辽宁沈阳110102)

以羽毛球运动“多拍-回合”的项目特征为逻辑起点,针对传统羽毛球教学与训练中单纯以线性技术教学为主的教学思路进行变革与尝试,呼吁一线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练员、运动员重视该项目由“多拍-回合”所引发个体情境体验的深度、广度、细腻和多样性对技能习得与知识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复杂多拍情境的对抗下,强调以学生情境体验为起点,关注学生对运动情境的内在理解及其与运动情境的信息交互作用,由感知情境的过程来激发其技能习得和运动知识学习的心向,推动技能习得与运动知识学习与发展,为学生长久地参与羽毛球运动,提高运动员个体的训练效果奠定坚实的生理和心理基础。

回合;情境;羽毛球;运用效果

“回合-情境”教学的思路主要针对羽毛球教学中“唯动作论”所产生的困境所提出。“唯技术动作论”的教学基本特征:1)体育项目以技术动作作为项目教学的主线,把各项技术动作罗列起来逐一传授。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单个技术动作,教学程序性强,易于控制。2)少数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能够参与到运动中来,而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规范的技术动作,不能有效地参与到运动中,体验羽毛球运动的快乐。3)学生平时玩很高兴、快乐、积极体验丰富,但在课堂教学中却不能体验到项目的乐趣。英国洛夫堡大学Bunker和Thorpe两位教授认为:“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某一种球类运动、减少技术在其中的重要性,那么各种技能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从运动中获得快乐和满足感。”[1]他们认为“唯技术动作论”教学已经阻碍了学生对这种积极体验的获得。4)课程结束后,学生为了考试而练习的动作不能有效地运用到羽毛球运动的对抗中,从而出现表现不佳,消极体验频繁出现,影响学生的运动参与。5)学生愿意参与羽毛球运动,但却不能很好地感受、体验、学习、理解和掌握其运动的内在本质,使得这些学生进一步提高技能水平受到限制。可见,“唯技术”教学实施过程中过分突出终结性、结果性的技术,忽视了技术的情境感知、体验以及技术的应用、习得的获得过程,没能建立起技能学习与终身体育之间的重要联系,从而产生“为了教而教,为了动作而教”的教学困境。

针对“唯技术动作论”的教学困境,基于羽毛球项目外在基本特征和学生情境体验的内在规律,提出了“回合-情境”的教学思路,试图构建羽毛球“回合-情境”的教学理论,为提高羽毛球课程教学与训练的效果,提升学生专项知觉与技能水平奠定理论基础。同时,针对这种理论进行尝试,初步验证其效果,为进一步完善“回合-情境”教学理论奠定实践基础。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羽毛球专修男学生2010级65人,2011级66人。测试后,各年级均选取60人的测试数据作为统计分析的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查阅相关中、英文文献资料;与研究相关的核心期刊论文40多篇以及教育学、心理学、运动技能学、体育教学论、羽毛球教学与训练等方面文章、论著等20多部,对“回合-情境”的内涵及其实施过程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讨,从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回合-情境”教学的实施情况,对学生进行调查反馈,以获得学生认知及态度的变化,问卷包括选自张力为和毛志雄编著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量表评定手册》中的《内部动机问卷》(IMI)22条目的版本和运用特尔斐专家问卷法制作的《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在编制评价比赛表现的过程中,运用特尔菲法对问卷的各项指标进行了筛选。终将筛选后的指标编成问卷,确定其有效性(表1、表2)。

表1 专家情况一览

表2 实验前、后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1.2.3 教学实验法 第一,时间与地点。本实验从2012年3月—12月,对10级进行第一轮实践;2013年3月—12月,对11级进行第二轮实践;地点均在沈阳体育学院羽毛球馆。

第二,实验的控制。在实验前针对学生(基本情况、专项身体素质、基本技术、比赛表现等)、教师(理论与实践培训)、教学实施程序的控制、教学进度(教案的编写与修订)等诸多方面均进行了有效的监控。

1.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和SPSS数理统计软件,运用正态性检验、独立样本、配对样本的t检验、两个和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方法对教学实验前、后所测试的数据,包括学生技能水平、内部动机、实验班学生感受问卷等进行统计分析,使结果具有客观性、科学性。

2 “回合-情境”教学思路的阐释

“回合-情境”教学思路主要针对隔网对抗、有回合的项目教学实践(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毽球、排球等),即“唯技术动作论”的教学剥离了其项目技术的情境化特征而提出。这使得教学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回合-对抗”的本质特征,从回合的体验中获得关于对抗的专项运动知觉、技术运用的经验等,让有回合的对抗更具乐趣。在复杂的回合-情境中,学生新旧经验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面临特定的羽毛球运动情境(前场、后场、前后结合等等)时,产生特定知识(技术、战术、心理等)的需求进行学习、强化,最终得以运用,掌握特定知识和技能,形成新的经验。然后,再体验更加复杂的多拍运动情境,不断地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图1所示,这种对知识的探求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自由体验适应运动情境的内在需求,而不该是教师外在于学生经验强加学习。这种思路使羽毛球教学由预设走向生成,教学更富张力,学生的体验更加丰富,技能习得更加细腻。

2.1 学生经验与体验的诊断是开展教学的逻辑源点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发展和进步。教师对学生经验的实时把握是促进学生发展、获得良好效果的基本保证。在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实时了解学生的具体状态与情况,教师“教”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从而产生教的内容外在于学生的经验,影响学生“学”的效率。只有内在于学生经验的教学内容才有意义,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精神和积极性投入到学习与实践中,进而体验更复杂的运动情境,发现更多意义丰富的知识,因此,情境化的体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种情境化的意义教学也为教学互动、学生主动学习、师生有效沟通、教师总结、反思提供了逻辑源点。

图1 羽毛球教学的生成过程

2.2 对抗情境的提取有利于学生特定情境的感知,促进技术的精细化发展

当学生在教师提取的回合-情境中体验后,便以身体参与的形式直接获得对这一情境的认知理解。因此,情境体验就是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获得意义的前提条件,也为意义学习奠定了基础。由此,教学变得富有意义,学生不再被动地学,而是主动地学习情境下所隐含的技术信息、技巧和运用策略。此时,教师只需通过准确的观察,进一步提炼并设置相关练习,便可提升学生技能,扩充运动知识。这一过程不仅包含认知,还隐含着身体与对抗情境的交互感应——躯体认知;这样,最终通过不断的技术强化和对抗练习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技术。正如Chandler所说:“技术学习过程不是为了进行球类运动;相反,进行球类运动的过程才是为了技术学习。”[2]另外,从神经生理、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真正的技术实质是在特定对抗情境下,以身体与场地、设备、球拍操纵和球与时空位置等多种感知觉的协同配合为内在基础和以人体大脑、神经网络系统和肌肉等人体发力系统所实现的动作形式为外在表征,从而实现高效的击球质量和目的性强的多拍对抗。运动情境为机体内在感知觉的适应提供了专项心理基础,同时也决定了动作细节与发力方式。因此,运动情境的适应是参与者技术生成内在和外在基础的刺激条件,也是经验习得、战术意识生成的必要条件。

2.3 知识类别的呈现需符合学生经验和体验

长期以来,体育学者对羽毛球运动知识主要以技术类、战术类、心理类、体能类的方式呈现。这种划分反映了人们长期以来对运动知识的逻辑分析、归纳和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逻辑性强。这种知识的呈现方式与学生意向体验所需知识的显现方式产生了异同,甚至相悖,从而造成知识传授效率低,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2.3.1 不同知识呈现的时空顺序 知识的呈现与学生体验的内在逻辑达成一致,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情境体验、技术进步的过程中。这种内在逻辑的一致促使羽毛球教学内容的生成。学生最初面临的羽毛球运动是出自本能的调动对手,迫使对方失误而获得成就感的游戏性、娱乐性。从这一角度讲,初级的战术意图首先发生,而后是技术习得,进而学生运动的效率提升,对抗不断增强,激烈的比赛成为学生进行的主要活动形式。在这种多拍对抗背景下,学生竞相追逐,不断进步。这一习得过程告诉我们,战术意识在前,明确技术在后;游戏体验在前、比赛体验在后的自然发生过程。“教”要遵守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特点与规律,在适当的时候向学生传授最有意义、最需要的知识。

2.3.2 教师是知识类别、难易程度呈现的主导者

学生在参与羽毛球运动过程中,处于何种情境,需要学习何种知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教师就应该及时地显现相应种类和难度适宜的知识以满足学生的内在和外在需要。实质上,这是教师“教材化”的过程。这种“教材化”必须建立在羽毛球项目“多拍-回合”特征的基础上,以情境体验为先导,以相应知识的呈现为内容,以“回合-情境”的教材化为手段,从而完成羽毛球教学的主导过程。由此,教学过程不再是固定的技术“路线”,成为技术动作的“奴隶”,而是显性与隐性技术知识不断呈现、体验、内化、生成,学生不断进步与探索,充满新奇、创意的过程。

2.4 技术进步仍然是学生发展的积极性要素

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实施是教师确定运动知识类型后,针对所选取的具体知识内容、技术动作进行设计、创设情境,形成具体方案的过程。教师应该在学生积极体验的基础上,抓住时机,不断地促进学生对技术的迅速掌握,以保证学生在不断掌握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向新的运动情境、新的运动水平的提升,从而使学生的练习与知识的获得总是处于良性的、周而复始的循环当中。因此,技术的强化与进步在学生运动知识习得的过程中起到活跃、扰动,促进发展的积极性要素。

2.5 知识的运用——比赛、对抗情境的回归

比赛对抗是技术、战术意识等诸多类型知识综合运用的唯一表现形式。失去对抗,技术、战术、心理等信息知识失去了其自身存在的意义。英国教育家、哲学家怀特海认为[3],“教育就是教人们如何运用知识的艺术。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同时,他还认为,教育要避免知识和思维上的僵化,必须关注教育上的两条戒律:一是不可教太多的科目;二是所教科目务须透彻。因此,技术知识与对抗就是学以致用的核心环节。

在复杂的“回合-情境”中,教师不可能将所有经验性知识一一传授,而必须以那些有实在意义、包摄性强的概念、原理为主要内容,不断地在复杂的多拍情境中感知、反思、触动而进步。那种以预设内容进行传授,其结果就是学生被动地接受不连贯、不连续、缺乏情境感知的技能知识、概念,其个体活跃度较差,应在需要时传授。因此,要强调学生多感知包摄性强的概念,体验要深而广。而这些概念、原理应能够形成各种各样可能的组合,变成自己的概念,理解如何将这些概念应用于目前的对抗中或其他与之有关的情境中。

综上所述,知识的运用是为促进学生获得这样一种“发现”“探索”的感知提供了机遇,从而实现多种类别知识的触类旁通,有效地以意义学习为基础,拓展学习其他各类相关知识内容。

3 “回合-情境”教学理论在羽毛球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3.1 实验后比赛表现测试结果的差异比较

羽毛球运动比赛是体现学生羽毛球运动技术的掌握程度和羽毛球战术意识的一种运动形式。实际上,它是在羽毛球运动规则的束缚下,进行的一种运动行为。与单个技术相比,比赛更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展现自我,是生理、心理等方面的一种综合性表现形式。”回合-情境”的教学思路能够让学生适应自身所处的多拍运动情境,培养学生的战术意识,激发学生技术需求。

从表3学生比赛表现的结果来看,两次实验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击球还原、技术表现等评价无显著性差异,在抉择、对抗回合中的数量和激烈程度上,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回合-情境”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在对抗状态下的判断、选择和做出动作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抗强度,提高羽毛球教学课的趣味性与技能水平。因此,与“唯技术”教学相比,“回合-情境”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羽毛球运动。

表3 实验后学生比赛表现的成绩比较

3.2 “回合-情境”教学法对学生内部动机的影响

3.2.1 实验前、后两班内部动机成绩的比较 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能力感、选择分量表的成绩,呈显著性差异;第二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前、后的兴趣、能力感、选择3个分量表的成绩,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回合-情境”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体验更强烈的能力感和选择权。在提高学生的兴趣上,具有不确定性。两个实验班在实验前、后的兴趣、能力感、选择上,呈上升趋势;压力感呈下降趋势。而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兴趣、选择上,呈下降趋势,能力感变化幅度不明显,压力感呈上升趋势。

3.2.2 实验后学生内部动机成绩的差异比较 从表5看,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兴趣、能力感和选择上,呈显著性差异,实验班高于对照班。在压力感上,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在“回合-情境”教学法中,学生体验到更强烈的羽毛球运动乐趣、能力知觉和自我决策权。因此,“回合-情境”教学法更加有利于学生内部动机水平的提高。

3.2.3 实验后学生内部动机成绩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一,“回合-情境”教学注重羽毛球运动素材的整体性,提高了羽毛球运动形式的趣味性是加强学生内部动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回合-情境”教学注重运动素材的对抗性、游戏性、战术性和技术性等综合价值来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情感陶冶,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的心理品质,尤其提高了学生练习的趣味性。在羽毛球“回合-情境”教学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能力来设计、修改正规的羽毛球运动形式。它包含了某一学习阶段应该学习的项目特性、规则、得分方法和相应的策略等等,体现了羽毛球运动的趣味性。同时,有目的地提出了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击球、执行策略、技术动作的成功,感受运动的快乐和趣味,真正体验到羽毛球运动特性所带来的喜悦心理,从而使学生达到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羽毛球运动的学习中来。进而为学生的技术学习,做好了情感和认知的准备。

表4 实验前、后两班内部动机分量表的成绩比较(配对t检验)

表5 实验后两班内部动机分量表的成绩比较

第二,在羽毛球“回合-情境”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更多的能力感和选择权,是提高学生内部动机水平的关键。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内部动机是以能力需要和自我决策需要或选择权作为基础的,任何影响能力感和选择权的事件都可影响人的内部动机(Deci,Ryan)[4]。而且每一事件都具有控制和信息等两种功能。一般认为,具有高控制性的事件是迫使人们按照某种特殊方式去行动、思考、体验的事件,感到自我决策的可能性很小,感到因果关系是由外部因素决定的,感到自己的行为是于事无补的。而具有低控制性的事件是使人们感到自己可以选择做什么和如何做的事件,人们感到自我决策的可能性很大,感到因果关系是由内部因素决定的,感到自己的行为取决于自己的动机和目标。在“回合-情境”教学中,运动情境事件的控制性适度,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比赛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比赛中都有表现自我,体验比赛带给自己的快感和成功感,自我决策机会多。学生体验成功来自学生内部,而且往往是通过自我决策、探索的结果。

“事件的信息功能给人们提供有关能力方面的信息。”而学生的操作表现信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口头反馈获得的。维勒兰德(Vallerand)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反馈的数量并不是关键性的因素,反馈的意义才是关键[4]43。教师根据学生所面临“任务-情境”所出现的难题,多采用提问、启发、学生实践探索、教师归纳、总结等教学方式,不仅重视积极反馈的作用,并且反馈的内容也是学生当前练习活动中探索的战术、策略、技术等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合理地运用练习事件的控制性与信息性功能,让学生以身体与运动情境交互感知,形成信息反馈的环形通道,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内部动机水平。由此看来,有效的情境感知与体验对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内部动机是至关重要的。

4 结论

1)“回合-情境”的教学思路实质上是以学生运动情境的体验、经验为逻辑起点,以其多拍复杂性的感知和体验为扰动要素,不断促进学生进行意义学习的过程。其中教师学生经验分析、复杂情境的提取与教材化的主导者;学生是“回合-情境”的体验者、活动练习的主体,从而使羽毛球教学由预设走向了生成,富有生机,充满创意,始终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不断发现、探索新的信息知识。

2)“回合-情境”的教学思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状态和羽毛球运动的自身特点安排适宜的内容(如技术、战术知识、心理等),始终保持内容具有意义,从而进行相应的、有意义的技术教学,最终使教师和学生顺利完成”回合-情境”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学习状态的准确判断以及战术教学与技术教学运用的时机是实施“回合-情境”教学法的关键所在。

3)“回合-情境”教学法对学生参与羽毛球运动的内部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并在兴趣、能力感、选择感上均呈显著性差异,有利于提高学生羽毛球运动的参与。

4)“回合-情境”教学法以学生面临各种运动情况的认知、体验和战术意识培养作为学习开始,加深了学生对情境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运动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1]Scott Nicolson.Is there a need to reflect on our games teaching?[EB/OL].[2013-05-10]http://web.uvic.ca/~thopper/tactic/articles/needtoreflect.htm.

[2]Chandler.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Reflections and further questions.[J].Th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Recreation&Dance,1996,67(4):49.

[3]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丹,译.上海:三联书店,2002.

[4]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39-43.

责任编辑:乔艳春

“Rally-Situation”Teaching Thought and Its Procedures and Analysis About Effect of Its Utilization in Badm inton Games

ZHANG Xiaoting
(Sports Training School,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provides some new teaching thoughts and procedures thatwere based on the rally character of badm inton as the logical starting pointand tries to change the idea of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training in the group of teachers and coaches,which was the simple procedure on linear skills.The author hopes that it can appeal teachers,students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coaches and athletes tomake them pay attention to the“rally”caused by the depth,breadth,delicate and diversity of skills acquisition and know ledge development in themovement situations.It is necessary for teachers and coaches to focus on the students’experiences in the complex rally and the inner understanding w ithin the situations.The new thoughts and procedures can stimulate students to produce a series of positive motivation,feelings,emotions and the process of perception situation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cquisition and know ledge in badm inton and continue to deepen the students’experience,promote skill-acquisition.Meanwhile,these new thoughts built on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basis.

rally;situations;badm inton;effect of utilization

G807.04

:A

:1004-0560(2014)05-0104-06

2014-05-15;

2014-07-14

张孝亭(1979—),男,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羽毛球运动情境
羽毛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打羽毛球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飞行的羽毛球
不正经运动范
打羽毛球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