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是怎样炼成的

2014-07-01 19:19:08张玉陵
考试周刊 2014年33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差生

张玉陵

摘 要: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真无邪的,为什么十几年后,一部分就成了“差生”,为每一个人所轻视。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都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又是如何造就这样一批“差生”?文章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差生”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每一个孩子就其本性来说,都是天资聪颖、活泼可人的。可是,同样带着清脆啼哭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才子”们,有的却被炼成了所谓的“差生”。真可谓烈火煅烧、千锤百炼。其实每一位“差生”都有自己成长为“差生”的轨迹。自幼起的每一次经历都会在人生的白纸上描绘出不同的线条和色彩,而就在这一笔一划勾勒的节点与色彩中,可能正有一批逐渐成形的“差生”。这并非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出发点,但家庭、学校、社会却难辞其咎。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调查、家访、座谈后积累了一些素材和想法,与大家共享以期找到症结所在,早日破解难题。

一、家庭教育之过

家庭赐予了我们生命,家庭是我们人生经历的第一座大炼炉。当前正就读高中的“95后”独生子女们多是怎样长大的呢?在家庭的大炼炉里经历了怎样的煅烧呢?

有一幅很经典的漫画题为“一主六仆”,在家庭中,孩子自然是小皇帝,爸爸妈妈得捧着,爷爷奶奶得惯着,姥姥姥爷得宠着,要吃甜的就给他买蜜,要摘月亮就给他找天梯,要骂父母爹娘就冲他笑,要打祖父祖母外公外婆老脸就伸过来。孩子嘛,抱在怀里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小心伺候还怕不周全,谁跟他较真呢?不是有一句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格言“再苦不能苦孩子”吗?孩子毕竟是孩子,犯点过错不算什么,长大了就知错了。这是中国很多家庭一贯的教育方法,在眾多独生子女家庭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娇惯纵容培养的多是自私自利、毫无责任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学习时根本没有动力和目标。他们人生的第一步可谓已深陷泥潭而不自知。

“95后”们谁没上过兴趣班、辅导班,谁过过无忧无虑的双休日、寒暑假,振振有词的父母会无休止地告诉你,我国古代的甘罗12岁就当上宰相,曹植7岁就能写诗,王勃6岁已善文辞,9岁读《汉书》,不到20岁就写出著名的《滕王阁序》。你再瞧瞧当代的,湖南省陈轶佳1岁零10个月就能熟记800个汉字,山西省申克功11岁心算十几位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可以跟电子计算器比速度……咱孩子又不比人家差,决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咱让孩子牙牙学语就背唐诗,上幼儿园就算加减乘除,上小学每天一份试卷,双休日、寒暑假上辅导班,钢琴、绘画、英语、奥数等孩子样样都行,定能成大器。如此拔苗助长究竟有几个真正培养了兴趣,提高了素质,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根本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每天只是如同小机器人一样不假思索地履行着程序的安排。

二、学校教育之责

素质教育改革虽然已有时日,但已形成的教育模式很难实现一蹴而就的改变。长期以来,文科教学强调让学生按既定思维模式思考、回答问题,理科学习自有一整套刻板的模式。不管你理解与否、接受与否,按套路学习是学生的天职,每天做多少题、背多少书是毋庸置疑的任务。学生如果要越雷池几步,要按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回答教材和试卷上的问题,按自己的理解、兴趣、喜好选择性做题,那么就可以断定他的高中学习必将以失败告终,也就成了所谓的“差生”。学校教育的磨砺使一部分乖巧、伶俐、明了利害关系的学生日渐成熟,在“学业”上飞黄腾达,追逐人生新的希望。同时让一部分淳朴、较真、兴趣广泛的学生变得苦闷乃至无所适从,每天他们都在论证着自己学习的无能。

考试排名是学校的“潜规则”,谁也动摇不了,是优生,是“差生”,无需多言,分数就是唯一的尺子,就是试金石。分数高的,一优可遮百丑;分数低的,一差全盘否定。考不了高分就只得乖乖地承认自己是“差生”。就得把高贵的头慢慢低下,就得把憧憬与梦想撕扯成碎片。这其中有学生的苦痛,更有老师的无奈,头悬一把“高考剑”,高考考什么学校就开设什么课程,老师就教什么内容。你是喜欢游水的鸭子,偏叫你去攀爬山崖,因为那是高考的科目;你是善跑的兔子,偏叫你去攀枝跳树,因为那是高考的科目;你是缓慢爬行的乌龟,偏叫你去翱翔天空,因为那是高考的科目……总之,个人的爱好绝对服从高考的需要。至于学生的喜好,学生的特长,学生的个性,学生的优势,学生的梦想,只能被高考的战车碾得粉碎。学校教育正在煅烧着一批学业上的“差生”。

三、社会教育之痛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的身体心理日趋成熟化,一切想以自己为中心,想尽快摆脱家庭学校的束缚。另一方面他们的辨别能力和抵抗能力不强,容易为社会不良风气所侵染而误入歧途。家庭学校的“严格管教”让他们心生叛逆;社会中的纸醉金迷让他们难以抵御。在这样的双重夹击之下,一部分学生顺理成章地步入“差生”行列。

如果说家庭教育的过激,学校教育的刻板催生着“差生”的话,那么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消极腐朽思想,就是严重污染学生心灵的魔鬼,电视网络等现代大众传媒传递的某些不健康信息,就是严重侵扰学校圣土的腐蚀剂。某些学生在社会环境的催化作用之下,以早恋为荣,以逃学为美,以打架为乐,每日沉迷网络而不能自拔,走上犯罪道路而不自知,这些人不自觉地被熏染成了“差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心痛之余我们不禁叩问,怎样通过和家长的有效沟通,给孩子创造学校家庭双重温馨的学习环境?怎样通过自己多彩的课堂,给学生营造一片天空留住学生的心?怎样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求真、向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勇敢直视。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差生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3:00:08
促进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与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发挥
青年时代(2016年20期)2016-12-08 13:38:53
浅谈社会教育中的古筝教育优化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20:23:49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新一代(2016年15期)2016-11-16 16:42:30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24:19
浅析红色歌曲与高校主流文化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9:20:22
差生罗古奇
小小艺术家(2016年2期)2016-02-22 03:00:29
让“差生”变好其实很简单
人生十六七(2015年6期)2015-02-28 13: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