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七彩的语文选修课

2014-06-30 09:38蔡栋
文学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法指导

蔡栋

内容摘要:对选修课的教学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议,有的老师认为选修课教学应该完全照搬必修课的教法进行教学,也有的人认为选修课教学应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作为主体去探究,正是针对这种现状,对选修课的教学,本人提出了自己的以下看法:1、提高认识,准确定位选修课;2、要突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3、让选修课具有时代的气息;4、让选修课更像语文课;5、注重积累,兼顾高考。

关键词:选修课教学 准确定位 学法指导 兼顾高考

“选修课必修化”“选修课等同于全修”是目前高中语文选修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很多老师对于选修一直抱着不敢放手的想法,宁可求“全”求“深”,惟恐“挂万漏一”。其实,选修自有选修的特点,选修课与必修课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它的自主性、灵活性远远超过了后者。如果完全照搬必修的教法,教师将每一个选修模块中的内容逐篇精讲过来,显然违背了选修课设计的初衷,而且也不切合教学实际。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对必修内容要“精读不嫌细”,而对选修内容则“宽泛不怕粗”。以下笔者就选修课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高认识,准确定位选修课

选修课是必修课的拓展与延伸,开设的目的是要充分舒展和张扬学生的阅读个性,从而根本上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华东师范大学赵志亮教授强调:“既不要把选修课上成必修课,又不能把选修课上成随意的讲座。”我认为,必修课的教学理念应该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通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夯实学生的基础,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均衡的发展。而选修课的教学理念应该主要以学生的“学”为主,要使学生借助于必修课所学的知识和能力来选择性的学习,以发展自己的个性。教师应该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选修课应该让学生自己“学完”,而不是由教师来“教完”。教师只有真正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选修课的教学才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我们应将选文的教学价值与学生的学习经验相结合,积极地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例如,在学习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时,老师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用以面代点的方法来指导学生通过学习不同时代的诗人的诗歌和同一时代不同的诗歌等重点突破对某一个教学内容的学习。譬如王维的诗四首,就是四首不同风格的诗歌:田园诗、送别诗、边塞诗等,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引导学生学习。

二.要突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在选修课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也就是要突出“三性”,即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这“三性”我们在必修课的教学中,我们也强调,但是其对于选修课的教学来说,则更为重要。选修课的教学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主动去研究,让学生合作学习,而教师则适时指导即可。

1.引导学生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究和讨论。探究和讨论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运用能力,它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学习精神,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把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向纵深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例如我们在学习选修九《传记选读》中的课文《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站在现代社会的角度,我们应如何看待杜十娘的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生命观。

2.要引导学生学会对相关知识的梳理和延伸拓展。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我们应经常引导学生对那些散乱而又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这将大大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选修五《短篇小说欣赏》这本书时候,我们可以把小说的一些知识点,与学生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3.要引导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学习交流,总结学习成果。新课程倡导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要乐于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例如,在选修一《唐诗宋词元曲选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相互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如可以让学生成立诗歌朗诵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朗诵水平。也可以用散文的形式,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把千古名句的意境描写出来。通过相互交流,学生能够取长补短,进而大大的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让选修课具有时代的气息

让选修课具有时代气息。我的理解是,选修课应该置身我们的时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如果面对现实,应该承认现在的语文课距离真正的、理想的语文课还很远。因此,我们觉得,选修课应该利用课程和教学的优势,向理想的语文课堂靠的更近点,而不是另行建立一套所谓“选修课”的标准。我认为老师可以把时下在学生群体中流行的事件和语文的选修课结合起来,拉近学生与语文学习的距离,让学生从心底对流行事件感兴趣了,是学习语文的一个好的开始。例如:玉树地震、周洋感谢事件、钓鱼执法事件、众多的见义不敢勇为事件、哥本哈根会议、气候异常、各种各样的“被”事件、丰田汽车召回事件、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抢险救援、青歌赛选手认不得国旗事件……老师在此过程中应起到引导或推动作用,把他们对事件的见解引导到语文学习中来。

四.让选修课更像语文课

为了让选修课更像语文课,在选修课上,不应该有对错之分。越是有争议的问题,就越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学习语文不应该受什么束缚,不该局限于任何一本课外指导书。不断的突破创新才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这样会让学生有成就感,有动力自主自觉地继续研究语文知识。

此外,选修课的课时应该是非常充裕的,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够深入语文选修课的重要保障。让学生在充裕的课堂时间中,能够游刃有余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够与同学或者与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当然,最后必须有总结时间。总结,对选修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个过程,包括整个学习过程,都要让学生作为主要的承担者:记录问题、查找资料、汇总分析、集体展示。学生在共同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学到很多相关的知识。

现在的学生往往会因为自己喜欢的事情,而花费更多的课余时间去完成。同样,学生一旦喜欢上选修课,他们的学习动力以及实际的行动将是谁都阻止不了的。自此,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选修课就会形成良性循环:在快乐中积累语文知识,学习语文知识进一步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这才是学生理想的选修课。

五.注重积累,兼顾高考

选修课教学还要从应对高考这一具体的情况出发,教学中教师要在选修课的内容和高考的考点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目前,高考依旧是高校选拔人才的唯一方式。如果我们能在高考中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岂不是“锦上添花”吗?例如,在学习选修一《唐诗歌宋词元曲选读》时,可以联系高考“诗歌鉴赏”的要求,使学生在感受古代诗歌的持久魅力同时,提高自身的诗歌鉴赏能力。在学习选修九《传记选读》时,可以让学生做相关的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实用类阅读的指导等等。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但按目前的教育形式,我们既要熊掌也要鱼。当然认清何为鱼何为熊掌是关键。因此在选修模块的教学中,我们不妨抱紧培养学生语文素养这只熊掌,同时也捎带上辅助学生顺利通过高考关卡这条鱼,然后快乐出发吧。

总之,选修课作为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最基本的便是发挥它的语文课的功能。因此,在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多一些“引导发现”,少一些“告诉约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个性化的鉴赏,在某一领域深入探究;师生间、学生间、学生与文本间能够展开自由交流,使课堂成为互动型、对话型、反思型课堂。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黄岐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法指导
小学语文审美能力的教育探析
精巧务实的驾驭教与学,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探讨初中数学学法指导策略
探索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让英语后进生也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巧用数学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探究
体会生命生长的课堂
方法在手,吟诗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