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艳凌 周艳平
【摘 要】当前,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应用,使得新媒体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对大学生获取信息、交往、学习以及个性发展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及挑战。面对这样的一个新形势,高校共青团工作也应该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新媒体的特点,结合高校教育的规律,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共青团工作方式,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共青团;机遇;挑战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点
新媒体是指依托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为代表,以博客、3G手机网络、IM即时通讯软件等为代表,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型技术。[]它具有交互性、个性化、虚拟性等特点。在新媒体变化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广播、报刊与网络的互动以及手机、电视、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等,逐步形成了新的媒体环境。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媒体的技术日趋于成熟,运用领域的范围不断扩大,也引领着传播方式的变革。
相比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开放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一般是由政府或者专门的组织团队来负责信息的发布与维护,因此都具有一定的官方性质,如电视节目的制作、报纸的发行、广播的播报等等,一般私人难以涉足都有着极强的行业规范,受到国家严格的监管。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就给一般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机会和途径,信息的传播往往不再具有一定的主导性,每个人都可以在法律许可的范围之内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个人可以同时成为舆论的制造者、传播者和受众,而在传统媒体中,个人一般是以受众的姿态出现。
二是及时性。新媒体技术是依托于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传播媒质,构建起一组十分庞大的数据网络,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移动设备轻易、快捷的传输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这种传播方式,打破了普通媒介受时间、地域等等条件的限制的缺陷,使得“分秒必达” 成为一种可能,因此具有很强的及时性特征。
三是隐蔽性。人们往往会将网络空间称为虚拟空间,因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真实的客体都可以选择不以自己真实的姿态出现,他们可以自由变换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等基本信息,这也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神秘和扑朔迷离。这有利于人们更加自由地表达自我,同时也可能导致虚拟世界对现实世界产生种种伤害,因为隐蔽性可能会让个人对自己的道德约束有所松懈。
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共青团由于组织健全,干部队伍总体素质高,团员青年人数众多,工作基础较好,在整个共青团工作中处于基础战略地位。同时,高校直接承担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运用新媒体打造共青团工作新局面是高校共青团目前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当前高校团组织的网络系统由于资金缺乏,技术水平低,网站建设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新媒体的建设和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尚无法满足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现实需要。因此,新媒体的发展给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是青少年思想意识受多元化冲击较大。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和确立期,一方面,新媒体为青少年带来了认识世界的新渠道,不同的国家民族、信仰、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多元的思想观点对青少年影响较大,易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新媒体带来的虚拟世界中的思想言论不受控制,一些不健康思想言论及价值观,容易将分析力判断力相对较弱的青年带入迷途。可以说,新媒体已在不同程度上对当代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树立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二是影响了青年社会化进程。新媒体在增加青少年网络交往活动的同时,由于受到网络不真实、不规范交流的影响,加剧了青少年对现实交往的信任危机,从而导致青少年现实交往的冷漠化。部分青少年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在虚拟世界中宣泄情感,寻找心理平衡,甚至会受到互联网上不健康信息及低级趣味的网络游戏的影响,损害身心健康,产生角色错位,发生人格障碍,甚至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三是淡化了青年对共青团组织的认同度。网络上的组织或者所谓的“帮派”等,具有多元化、开放化、自主化、自由化等特征,能较好地满足青少年的好奇心、虚荣心等,而相比于共青团组织的单一、正统被动等特征,更多的青少年喜欢倾向于网络上的组织#同时,新媒体为青少年创造了一个无拘无束”自由交流”娱乐的平台,因此,得到更多青少年的追捧和喜爱,反而既没动力也没兴趣参与共青团组织的活动。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战略
共青团传统工作方式的最大特点就是群众性、运动式和活动化。目前,中国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青年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价值取向日趋多元,行为更加务实,主体意识、个体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大背景下,共青团工作更多地接受社会评价,对活动效果和针对性的要求更高。传统方式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越发显现,而利用新媒体我们能找到团的工作新方法。青年的许多需求和利益都是通过网络来满足来实现,因此利用新媒体为青年搭建平台、将极大拓展服务青年的渠道。
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要想高效有序的运用新媒体的力量,必须做到:
1.建立健全新媒体管理体系
校团委、学生工作部、宣传部等单位要形成有效联动,建立集网络舆情收集、监督、研判及引导机制相结合的网络舆情工作联动机制。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平台建设,搭建以校园门户网站、BBS、校园微博、辅导员博客等网络平台,加强网络文化平台的安全管理,加强技术监控和日常内容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置网上有害信息,做好突发网络舆情事件中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建立网络化新媒体工作模式,在校团委、学生工作部、校级学生组织(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院系学生组织和班级(团支部)建立校院班多层次交叉型的网格化体系,为新媒体的应用提供有力的工作与支撑平台。
2.丰富完善新媒体内容体系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掌握网络话语权,以国家大政方针为指导,以国内外重要事件为契机,及时掌握和引领学生思想动态,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学习生活的“服务”,通过舆情监督发现问题,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与现实中的学生服务形成良好的互动,及时收集、反馈与应对,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3.建设培养新媒体团队
组建由专家学者、资深管理人员组成的“新媒体研究团队”,对于新时代、新媒体、新问题进行顶层设计与理论研究。组建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骨干组成的“新媒体宣传团队”,推进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同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舆情隐患,适时开展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组建以学生为主体,学校为支撑的“新媒体技术团队”,以校园网络为平台,以学生专业兴趣为依托,充分发挥学生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昭倩.论新媒体环境下首都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构建[J].北京社会科学,2011,(6)
[2]陈菊平.新媒体技术与环境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3]汪頔.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
作者简介:
付艳凌,女,法学硕士,1981年5月生,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周艳平,女,硕士,1980年5月生,三峡大学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