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灵感源于现实生活

2014-06-30 00:48武军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4年6期
关键词:大自然实践

武军

【摘 要】文章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和提炼,是艺术的真实。指导小学生习作,不但要范文引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汇段成篇的能力,更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和亲身的体验,让他们感到有说不完的话题,抒不完的感情,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学中要做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去,用大自然的美来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习作提供素材。经常指导学生深入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同样是开拓学生习作题材的重要途径。鼓励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动手亲自实践。注意引导学生间接地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知识,广泛地积累写作素材。

【关键词】大自然;社会活动;实践;多听;多看;多记

文章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和提炼,是艺术的真实。一个人,如果没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切感受,又怎能写出精彩优美的文章?指导小学生习作也是这样,不但要范文引路,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段、汇段成篇的能力,更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习作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和亲身的体验,让他们感到有说不完的话题,抒不完的感情,这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怎样丰富学生的生活呢?

一、多观察生活,让学生习作有素材

我们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作文方法的传授,如突出中心、结构篇章、审题立意、首尾呼应等,企图通过知识的传授为学生提供写作能力提升的途径。其实,这些写作的方法,讲得越多,则让他们越糊涂,仿佛是给他们套上了写作的枷锁,使他们在表情达意时不能自由伸展。如何让他们写好作文,笔者以为习作教学,不是教导,而是诱导。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变化,上演着或喜或悲的故事。然而小学生较少主动的去观察身边的一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意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世界,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以便对校园内的桩桩小事,家庭中的点点滴滴,乃至邻里之间的争执以及街头巷尾的见闻,都能够灵敏地去观察,去捕捉,去体验。

观察自然。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风雨,大自然奉献给人类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神奇。观察社会各行各业的人物。比如路边修车人那像在油里浸过的衣服,粗糙有力的大手;中医的望、问、闻、切;不停叫卖的小贩儿等等,在观察中就会发现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是那么与众不同。在观察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多角度去看、去想,调动多种感官去观察,就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或不同的地方。带领学生到大自然去,用大自然的美来感染学生,陶冶学生的情操,为习作提供素材。

大自然中的习作题材是无穷无尽的,诸如“旭日东升,霞光夕照;春回大地,夏日海滨;秋天的田野,冬天的山川”等等。如果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欣赏,就能把学生的情与大自然的美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就能指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习作来。平时,我注意结合语文教学计划有目的地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野外去春游、野炊,到吊桥公园去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活动中同学们兴趣盎然,心胸开阔,浮想联翩。再经教师的点拨引导,一篇篇内容充实、语言生动的文章便逐步地在同学们头脑中形成了。“愁作文”、“怕作文”、的畏难情绪逐步改变。如有个学生在《野炊》中写道:“我们小组选好了一个背风向阳树少的地方安营扎寨。……我负责点火,柴草有点湿,费了好大劲,总算点着了,塞入灶底,火又灭了,我猛地一吹,浓烟冒出来了,呛得我两眼直淌泪,用手一擦,又是一脸灰,大家都指着我笑。”写得既生动又具体。最后写道:“我抬起头来望着山顶屹立的松树、桦树,心里暗想,我们这些独苗苗,何时才能长成参天大树?”真是意味深长,令人深思。

二、经常指导学生深入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同样是开拓学生习作题材的重要途径

每一个学生对生活的感受都是千差万别的。习作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思维角度、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思考,从而得到对生活的不同见解。因为学生是在用自己独具个性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独具个性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独具个性的心灵去体悟。如学生在写自己的成长故事中,我先是带给同学们一些有独特感受的文章引路,让学生真正明白一件事情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不一样的感受就是自己对生活独到的理解,是自己生活的精彩。如果说大自然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境的话,那么繁杂纷呈的社会生活更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基于这种指导思想,我就有目的地将平时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同习作教学结合起来,既让学生接触了社会生活,进行了思想教育,又为习作提供了素材。如在“学雷锋”的活动中,我就组织学生到本村的军烈属王奶奶家中擦玻璃、扫院子、为王奶奶表演歌曲、舞蹈,又到村部去打扫卫生等等。让他们接触社会、服务于社会,就有了许多新的感受反映在习作中,因为是亲自经历过的事,所以感情特别真挚,内容也格外充实感人。丰富的社会生活确实是指导学生习作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鼓励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动手亲自实践

平时我经常号召学生有条件的可养花种草,饲养小动物,利用假期进行小制作,小实验,学习音乐、绘画等培养他们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发展他们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如我让学生写一篇《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命题作文,有的写了画眉鸟,有的写了兔子、猫、狗、猪、蚕、鸡、鱼等,真是异彩纷呈,充分反映了学生的各自兴趣爱好和思维特点,翻阅学生的习作文章,就像走进了一座有灵性的动物园,真地很欣慰。

四、注意引导学生间接地接触社会生活,学习各种知识,广泛地积累习作素材

当今的世界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是信息社会,因此,让学生事事都亲自实验,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生活知识的贫乏,认识能力的低下,也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障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来了解、认识社会生活,尽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开拓知识领域,也是一条重要途径。其方法是:

1.广泛阅读,广泛涉猎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班成立了图书角,征订了《少年文艺》、《小学生报》等报刊。鼓励学生交换个人藏书,互通有无。要求学生人人建立读书笔记,每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要记录优美词语,格言警句,写出体会,记下问题,以积累词汇和习作素材。

2.听广播、看电视、浏览网页获取知识

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广播、电视、网络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知识媒介。但一定要和家长搞好配合,选择适合儿童观看的节目和内容,如“新闻联播”、“小说连续播讲”、“少儿节目”、“动物世界”、“爱国主义百部故事影片”展播等。但一定要掌控得当,且不可让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信息媒介,对学生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提高写作能力,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总之,指导学生习作训练,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为学生创造体验现实生活的情境和机会,从而获取亲身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变“无米下锅”为“有米下锅”,变“搜索枯肠”为“笔底生花”,变“怕习作”为“爱习作”。

猜你喜欢
大自然实践
浅谈小学美术特色教学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探究
自然视域下的情感美
语文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亲近大自然,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