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摘 要】 目的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经长期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骨密度(BMD)的变化,探讨防治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生育年龄女性,SLE组(A组)46例,GC治疗前、后3、6个月分别用BMD仪测定腰椎,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及桡骨远端的BMD。对照组(B组)40例。结果SLE组治疗前各部分BMD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3个月BMD较用药前有下降趋势,桡骨远端降低(P<0.05),腰椎次之,治疗6个月时腰椎、桡骨远端BMD下降明显(P<0.01)。结论SLE经GC治疗后BMD较早发生改变,提示除积极预防和治疗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止各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SLE;激素;BMD;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SLE是一种累积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病程长、不易根治、容易复发的特点,GC是治疗SLE的首选药,需长期,维持治疗。GC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所导致的骨折为激素最严重的副作用,是GC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 。国外的调查显示在长期接受激素治疗3个月以上的患者中不足15%的患者接受了骨质疏松预防治疗[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SLE患者46例,年龄<45岁,平均(27±7)岁,全部为女性,来自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科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无高血压,肾功能正常。对照组40例,女性,为我院健康医务工作者,年龄18—40岁,平均(29±7)岁,体重指数与观察组相匹配。所有观察对象均无肝功能异常、甲亢、糖尿病史,未服用其它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钙制剂、维生素D、雌激素等。
1.2方法
1.2.1测定方法SLE组(A组)46例,正常对照组(B组)40例,SLE组于泼尼松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用DXA双能X线BMD检测仪(法国DMS公司生产的Challenger-98型)固定专人操作测定每位受试者腰椎(L2—L4)、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及桡骨远端的BMD值(g/cm2),骨質疏松的判断标准以40岁以前未绝经的妇女BMD值为峰值。
1.2.2统计学处理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
2结果
SLE组与对照组BMD比较泼尼松治疗前SLE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部位BMD差异无显著性,SLE患者动态随访结果表明,服用3个月泼尼松后BMD较用药前有下降趋势,桡骨远端降低,腰椎次之,股骨颈、 Ward三角、大转子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15.3%,BMD在用药后6个月时,腰椎、桡骨远端BM明显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30.8%,见表1。
3讨论
3.1糖皮质激素对骨密度的影响本组资料显示,治疗前SLE患者BMD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在泼尼松治疗3个月后BMD较用药前有下降趋势,桡骨远端降低,腰椎次之,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15.3%,BMD在用药后6个月时,腰椎、桡骨远端BMD明显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为30.8%。
3.2患者原有疾病对骨密度的影响GC是通过影响各种骨组织细胞功能、内分泌系统、钙离子代谢等多方面的途径导致骨量丢失。这些改变均可引起骨折的发生率增加,如不积极采取防治和干预措施,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痛苦,给家庭经济负担。
3.3糖皮质激素对骨折风险的影响结果显示,SLE患者使用激素3个月时,腰椎及桡骨远端BMD开始降低。要根据用药剂量、持续时间、骨密度发生变化的不同部位,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预防跌倒和外力冲击,降低骨折的发生率。
3.4用药指导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首选药,并且用药疗程较长,告诉患者严格按医嘱坚持用药,定期调整药物剂量,介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 李洪涛,于雪峰,李登宇,等.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2):150-152.
[2] 叶华,邹亮,陈适,等.风湿科医生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认识的调查[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1):56-59.
[3] 李芹,张红,寿涛,等.系统性红斑狼疮致双侧髌腱断裂1例[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3,7(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