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佑萍 梅彬
【摘 要】 目的观察补肾益精汤合定坤丹治疗血虚型月经过少的疗效。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总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精汤合定坤丹治疗血虚型月经过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定坤丹;血虚型;月经过少;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 R271.11+1【文献标识码】 A
月经过少是指月经周期正常,月经量明显减少,或行经时间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古籍亦称“经水涩少”、“经水少”、“经量过少”[1]。西医学认为月经过少本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由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内膜结核、子宫内膜炎及人工流产术后等原因引起的一种症状,西医对无明显病因的月经过少尚无切实有效措施。中医学对月经过少研究较早,早在晋代王叔和《脉经》中有“经水少”的记载,认为其病机为“亡其津液”,本病患者一般月经周期正常,但亦有与周期异常并见者,如先期伴量少,后期伴量少等。后期伴量少往往为闭经的前驱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成为闭经、不孕。故及时治疗月经过少对维持女性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生育能力、延缓衰老有着积极意义。我院妇科采用补肾益精汤合定坤丹治疗血虚型月经过少,临床上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湖北省中医院妇科门诊患确诊为月经过少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分布于23-42岁,病程3个月至2年。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症状等各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①月经初潮两年后患者,月经过少连续3个周期以上。②符合血虚型诊断标准。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除外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致者。②3个月内有生育要求及哺乳期患者。
1.2诊断标准 参照 《中医妇科学》[1]、《中药新药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2]、《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3]:月经过少即月经周期正常,经量明显少于既往,不足2天,甚或点滴即净者,部分患者伴头昏、乏力等不适。
1.3中医征候诊断标准⑴主症:①经量少,或经期不足两天。②经色淡。③经质稀薄④面色淡白或萎黄。⑵次症:①头晕眼花。②心悸、失眠。③小腹空坠。④手足麻木。⑶舌脉:舌淡、苔薄、脉细弱。具备主症①+主症②-④任意2项+次症任意2项者,结合舌脉即可诊断。
1.4方法治疗组给予补肾益精汤(熟地15g、山藥15g、枣皮12g、当归15g、白芍15g、仙灵脾12g、菟丝子12g、炒杜仲12g、补骨脂10g、紫河车12g、女贞子12g、巴戟天10g、鸡血藤30g、川牛膝12g、炙甘草10g)。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口服,每日早晚各1次,1次1袋,共服14天),同时给予定坤丹口服(每晚睡前1丸连续口服10天)。对照组予以定坤丹口服(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口服,每晚睡前1丸连续口服10天)。以上治疗方法连续治疗3个月。
1.5结果判断⑴月经量:记录两组用药后第1、第2、第3个月的月经量情况。⑵月经持续时间:记录两组用药后第1、第2、第3个月的月经持续时间。⑶B超检查:记录两组用药后子宫内膜厚度改变(检查时间为月经周期第21-23天)。⑷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版)[2]拟定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月经量恢复正常(30ml),月经周期、经期(3天)均正常。显效: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增多或行经期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基本正常。有效:治疗后月经量较用药前增多,月经经期有所改变,月经周期正常。无效治疗后月经量、周期、经期均无改变。
1.6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包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月经量、持续时间、B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总有效率均有所改善(见表1,表2)。
3讨论
中医认为月经的产生是脏腑、天癸、气血、经络协调作用于胞宫的生理现象。《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生;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妇人以血为基本”,故中医治疗月经过少应注重调补肝肾,充养气血,血海充盈,月事方能如常。
定坤丹组方为红参、鹿茸、西红花、鸡血藤膏、三七、白芍、熟地黄、当归、白术、枸杞子、黄芩、香附、茺蔚子、川芎、鹿角霜、阿胶、延胡索、红花、益母草、五灵脂、茯苓、柴胡、乌药、砂仁、杜仲、干姜、细辛、川牛膝、肉桂、炙甘草,辅料为蜂蜜。方中熟地黄、杜仲、枸杞子、川牛膝等补肾填精,红参、鸡血藤膏、白术、阿胶、白芍等益气养血调经,柴胡、香附、黄芩、茯苓、砂仁等疏肝调脾,鹿角霜、鹿茸、肉桂、干姜、细辛等温阳暖宫,益母草、茺蔚子、红花、川芎、当归等活血通络调经,正如王绵之教授指出[4],“地黄和芍药是补血的阴药,当归和川芎是和血的阳药。地黄是阴中之阴,川芎是阳中之阳。补血为主,以地黄为主。活血为主则当归、川芎为先”。全方具有益气养血、调补肝肾、暖宫止痛之功。中医认为“精血同源”、“肝肾同源”,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充足则肝血化生有源,肝血充盈下注冲脉,作用于胞宫,则月事以时下。故采用定坤丹益气养血同时合用补肾益精汤,两方合用,共凑补肾调肝、益精养血之效。本次临床观察采用补肾益精汤合定坤丹治疗育龄期妇女血虚型月经过少,治疗结束总有效率达83.33%以上。服用中药治疗期间中无流失患者,表明接受治疗者对上述治疗效果均很满意。
本观察表明,补肾益精汤合定坤丹和单用定坤丹治疗月经过少,在改善月经量、月经持续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方面均有疗效,但对比而言,补肾益精汤合定坤丹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定坤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2-94.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9-242.
[3] 贝政平.妇产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76.
[4] 张庆,樊永平.王绵之教授治疗月经病的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3,6(12):92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