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 武丽
【摘 要】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在人工气道湿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使用人工气道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间断滴注湿化法)和实验组(微量注射泵持续湿化法),观察和比较两组病例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病例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方面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法,且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使用。
【关键词】 微量注射泵;人工气道;湿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7.38【文献标识码】 B
人工气道是保持重症病人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但人工气道存在很多临床危害,如患者在呼吸时失去了上气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导致痰液变得十分粘稠,甚至形成痰痂而堵塞呼吸道,同时也降低了气道的自洁能力而容易诱发感染[1]。此外,长时间吸入干燥的空气会使机体更加缺氧。所以气道湿化的效果十分重要,且临床实践也显示:恰当而充分的气道湿化能够有效地减少甚至消除人工气道的并发症[2]。为了进一步了解人工气道湿化的临床现状,本文对微量注射泵在我院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使用人工气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6岁-84岁,平均年龄(46.5±4.2)岁;气管切开者39例,气管插管者21例。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故有可比性。
1.2研究材料主要包括微量注射泵、50ml注射器、延长管及听诊器等。
1.3气道湿化方法(1)对照组:用20ml注射器抽取湿化液(地塞米松5mg+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4000U+0.9%的生理盐水50ml),以间断气管内滴注的方式进行气道湿化,每次3ml-5ml,1次/2h。也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去调整给药量及间隔时间;(2)实验组:将50ml注射器连接延长管,然后将延长管插入气管套管内3cm-5cm,气管插管内15cm-18cm,将其固定于套管外周,再将注射器装载于微量注射泵上。然后打开电源,调整滴注速度,选择持续推注即可。滴注速度以2ml/h-4ml/h为宜,也可根据病房的温湿度、患者呼吸道的分泌物情况进行适度调整,但最高不能超过10ml/h。注意每2h调整一次延长管的位置,使湿化更均匀;
1.4观察项目主要包括痰痂的形成情况、刺激性咳嗽情况、气道的出血情况及肺部的感染情况。其中,痰痂形成是指吸痰时吸出痰痂或痰痂堵塞吸痰管接头或连接管;刺激性咳嗽是指在气道湿化过程中发生连续咳嗽或呛咳:气道出血是指在吸痰时发现痰中带血丝或血痰。肺部感染指持续发热,体温超过38.3℃,白细胞10×109/L,肺部听诊有湿啰音。
1.5气道湿化程度的判断(1)湿化不良:患者痰液粘稠,量少,不易吸出,肺部呼吸音粗或干;(2)湿化良好:患者痰液稀薄,量适中,易吸出,肺部呼吸音清晰;(3)湿化过度:患者痰液呈现泡沫状,量多,吸之不尽,短期内肺部啰音明显增多。
1.6统计分析使用软件包SPSS13.0处理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描述,组间比较选择X2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病例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及肺部感染方面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3.1 间断气管内滴注进行气道湿化的缺点 (1)对人工气道起不到很好的湿化作用,容易出现痰液黏稠、痰痂等而阻塞气道,甚者会导致窒息[3];(2)容易引起气道黏膜损伤、糜烂、出血,从而增加了肺部感染的风险[4];(3)刺激性咳嗽、反复吸痰等会导致患者出现支气管痉挛、血氧饱和度降低、心率加快、颅内壓升高等并发症,从而加重病情[5];(4)滴液和吸痰的次数较多,大大增加了护士的操作时间及工作量。
3.2微量注射泵进行气道湿化的优点(1)减轻甚至消除了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同时促进了分泌物的稀释,使其排除速度加快,确保气道时刻处于通畅状态;(2)减少了吸痰的次数,缩短了持续吸引的时间,从而缓解或消除了气道黏膜的创伤性出血;(3)使分泌物的引流更加通畅,减轻甚至消除了人工气道的各种并发症。
3.3 微量注射泵进行气道湿化的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各项操作。要求每隔24h更换一次延长管和注射器,但若出现污染则应立即更换上述器材;(2)确保患者呼吸道畅通,并注意观察注射器与延长管的连接情况,防止因其脱落而掉入气管;(3)加强病房巡视,做好交接班工作。一旦微量泵报警要立即查找原因,并给予相应地处理。
综上所述,应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不仅操作简单,经济实用,而且湿化气道的效果好,并发症少,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故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桂英,胡恒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不同气道湿化方法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8,11(10):1523-1524.
[2] 黄少娅,罗秀娟,詹若燕.气管切开患者不同沐舒坦气道湿化方法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4):76-77.
[3] 马环兴.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06,20(2): 449.
[4] 廖慧中,贺兼斌,谢赤敏.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及综合气道护理对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23):9-10.
[5] 黄光红,严冬秀,王桂芬.持续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