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订单班”校企合作模式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以商业服务业校企合作为例

2014-06-29 03:52:38赵明晓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订单班订单调研

赵明晓

近年来,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发展日益深入,“订单”培养是职业院校提升就业率、实现校企合作的主要途径。为更好地反馈“订单班”校企合作模式的效果,课题调研小组在全国范围内的院校、学生、商业服务企业广泛发放问卷,并遴选典型对象重点访谈,全面反馈订单班合作现状。通过课题研究及广泛深入调研、访谈,真实反馈“订单班”校企合作方式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优化订单培养的合理化建议,以期提升订单培养合作效果,留住学生,服务企业。

一、研究设计

(一)样本分布

为更好地反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社会认可度,全面了解订单式人才培养中各方利益团体的满意度,分别选取学生、院校教师、企业三个主体为调研对象,其中院校被调研教师49人,既包括普通教师又有系(院)领导以及学生工作者;学生调研对象我们选择了在校生和往届订单班学生两种类型共120人;企业调研对象分别选取了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和企业负责人共26人。

(二)研究方式

课题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访谈和集中座谈三种方式。充分利用专业教师交流平台、行业论坛、已有的合作企业、全国职业院校大赛等途径广泛发放问卷,并就重点对象进行现场、电话等访谈。课题组广泛查阅相关研究文献、结合课题组成员已有的订单班合作经验,充分依托问卷统计数据得出最终研究成果。

二、研究结果

(一)职业院校“订单班”合作现状

此次回收的院校有效问卷49份,这些学校都已开展了订单班式校企合作模式,但开设的订单班数量并不多,其中开设1-2个订单班的院校占到总回收问卷的57%,开设3-5个的院校占到31%,只有6%的院校开设的订单班数量超过了10家。通过访谈了解到,订单班合作数量少的原因一是因为各个院校在订单班的开设中较慎重,都在优选合作企业;二是因为1-2个订单班基本上可满足学生选择的需要。

企业的调研是本次研究的难点,企业的参与热情并不高。调研组通过各种渠道发放调研问卷,可回收的有效数量仅占发放总数量的20%左右。究其原因是多数企业并没有开展校企合作,很多企业对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很陌生,所以面对此问卷,不知“从何谈起”,反馈企业并没有订单班合作的经验。还有一部分企业校企合作形式也只限于毕业生就业招聘,即使是部分企业涉足订单班合作,但由于经验和重视程度不足,合作效果有限。

在众多校企订单班中,我们此次调研的企业主要以商业服务业为主。企业类型多集中在民营企业,占到总调研数量的85%,其次为国有企业。目前各院校订单班开班人数集中在20人左右,院校教师与企业普遍认为较合理的订单班人数应该控制在每班20人左右。

在我们所调研的外校学生中,70%的学生所在学校都提供了订单班就业,但其他院校学生反馈的结果是“没有学生选择订单班”,只有20%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提供的非订单班式就业,这个结果是我们始料不及的。由于我校今年的订单班合作企业中有一直合作非常好的大商集团以及新开发的有着很好口碑的企业,所以学生选择订单班就业的数量较多,今年达到50%以上。学生还是非常看重学校提供的订单班就业机会,他们选择(不选择)订单班就业的主要原因更多是看重“在企业的发展空间”,只有20%的学生因为有了其他途经的就业才没有选择订单班(详见表1)。

(二)订单班稳定率(离职率)

订单班的稳定率(离职率)是订单班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这也是此次调研的一个重要研究项目。通过对校、企调研,最终得出如下结论,详见表2。

1.占到整个调研人数一半以上的企业和院校都认为订单班合作的前半年是关键期,这段时间学生的波动较大,是学生、企业与院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磨合期,需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43%的企业这段时间已经出现了10%左右的离职率,院校观测的数据还要更多,有20%的学校已经出现了50%的离职率。通过表2的统计分析,我们看到45%的企业两年后原有订单班的学生只剩下10%,40%院校反馈两年后仅有10%的学生还留在企业。

在调研中,学校教师纷纷表示,具体的离职率他们也没有具体的统计,但粗略计算起来,离职率是非常高的。尽管这个统计数字具有一定的偏差,但订单班学生的稳定率较差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样的流失率大多会摧毁院校、企业继续开展订单班培养的信心。很多企业在座谈中纷纷表示,与企业在订单班培养中所消耗的精力相比,订单班培养模式给企业人力资源的贡献率太低了,不想再开展类似的校企合作了。

表1 学生选择(不选择)订单班原因(多选题)

表2 订单班学生就业后的离职率

2.企业认为学生离职的主要原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工资较低、工作较辛苦和同学间的影响;但学生的反馈却更多是认为“企业的重视程度低”与“企业的发展空间小”才是他们离开的真正原因,对“工资待遇低”的原因选择仅占到25%。院校认为“企业的工资待遇、企业的重视程度”都是影响学生稳定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密切接触的第一任师傅(领导)的影响(详见表 3)。

(三)订单班的管理现状

院校与企业对订单班都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也相应出台了一定的管理办法。

通过调研,多数院校对订单班的管理包括“校企制订订单班培训计划”“学校指定班主任进行生活、工作辅导”“不定期到企业回访订单班学生”和“经常与企业沟通学生的表现与发展”等。

企业反馈,其对订单班的管理包括“校企制订订单班培训计划”“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进行轮岗管理”“配备师傅带徒弟,以及定期召开座谈会与学生沟通交流”等。

尽管院校和企业的反馈都强调了双方有管理办法,但经过深入交流和调研组的切身体会,很多企业、院校的具体负责人还是将工作侧重点放在了前期,大多更重视是否开班、开班的数量是多少,而对开班后的管理和学生的职业发展关注较少,导致很多的管理办法形同虚设。

(四)订单班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

当问到什么样的订单班是成功的时,调研对象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详见表4)。

表3 订单班学生离职原因

表4 订单班成功的主要影响因素

学生普遍认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好”才是成功的订单班。企业认为学校的管理对订单班的发展最重要;而学校认为企业的各项福利待遇是订单班成功的关键。只有在“企业领导的重视”一项的选择中,被调研三方一致认为是最重要的。同时调研结果也反馈,三方主体的角度不同,对“成功影响因素”的看法不同,但都是出于自身的考虑,彼此间的沟通较少,才会导致截然相反的答案。

三、研究结论

本次调查研究正值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之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商业服务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持产业,近两年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才紧缺成为企业发展的一个掣肘,职业教育作为“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地,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合格人才是其根本任务。如何有效满足企业人才需求,提升高职院校服务企业能力,“订单班”是很好的途径,又非常适合“商业服务业”人才需求规模化特点。

校、企、学生对“订单班”又爱又恨,爱之因为其确实是很好地满足三方利益的合作方式,恨之是因其发展又不尽如人意。通过调研反馈,“不尽如人意”的更多原因是合作中三者的沟通不足,理解缺乏,方法不得当,所以各方都以自己的想法去揣度他方,因沟通少、理解少,很多的误会造成后期合作的效果偏离。同时,企业、院校领导对“订单班”这种合作模式的认可度和重视程度也是订单班良性发展的关键。

“订单班”未来的发展任重道远,特别是很多优秀的企业刚刚涉足校企合作,很多订单合作模式刚刚起步,校企合作三赢方式也在不断地探索、完善中。高职院校的改革、学生对企业的适应能力在不断提升,加之企业也越来越意识到与其不断选人不如留住现有人才,企业对订单培养模式的认识也在不断提升。在三方的共同努力下,订单班培养模式一定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

猜你喜欢
订单班订单调研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今日农业(2022年4期)2022-11-16 19:42:02
新产品订单纷至沓来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人大建设(2019年2期)2019-07-13 05:41:06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4:02
“最确切”的幸福观感——我们的致富订单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0:56
独立学院“订单班”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2:04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55
由校企合作订单班到现代学徒制实现路径探析与思考
科技视界(2015年25期)2015-09-01 17:22:00
怎样做到日订单10万?
创业家(2015年6期)2015-02-27 07:5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