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和+张岚
摘 要:“订单班”人才培养具有多重意义。以“华润新龙班”为主要合作平台,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与华润新龙医药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完善对订单班的规范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体系”“加强企业用工的保障性”是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订单班;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9.078
一般认为,“订单班”是高校为满足企业对人才的精细化需要而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以实现专业与职业的有效对接。实践上,通常由校企双方签订联合培养和就业协议,双方按照协议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就业安排等人才培养和管理事项。“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独立院校适应市场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实现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目标,满足市场的人才需求。近几年,独立学院续开展“订单班”人才培养的实践。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华润新龙班”为例,探索独立学院管理类专业“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的目标。
1 “订单班”人才培养的意义
1.1 促进独立学院办学方向的调整
独立学院办学历史短,学科及专业设置与母体高校重合度高,特色不鲜明,社会接受度不高,学校招生与学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高考改革的方案出台及实施将会给独立学院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第一,生源渠道被压缩。改革后,独立学院招生的主渠道应是参加技能型高考的学生,学校筛选学生的空间进一步下降。第二,与地方本科高校竞争趋于激烈。按照高校改革方向,相当一部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型,而大部分独立院校也定位于应用技术型。这意味着独立院校和地方本科院校将面临直接竞争,而地方本科院校在专业培养、办学经费和师资力量等很多方面强于独立学院,独立学院的先天劣势更为明显。第三,新进入者的压力。与职业技术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属于进入了别人的地盘,是新进入者。经过多年的发展,职业技术院校定位准确,专业特色明显,技术教育及培训经验丰富,学生就业更具竞争优势。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管理等方面基本沿袭了母体高校的做法,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如学生四、六级英语通过率、考研率等、教师科研考核指标等都是参照母体高校的标准制订的,没有考虑独立学院自身的特点,所以导向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独立学院如何突破学校发展和学生就业的困境,“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值得肯定的新途径。“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订单为学校办学科设置、人才规格等指明了方向,“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方式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和提前获得岗位提供了保障。
1.2 为企业带来多重利益
首先,企业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表明企业并非仅仅是一个逐利经济主体,它彰显了企业尊师重教、重视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形象,有利于企业扩大社会影响,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是一种长远的、无形的收益,无法用金钱衡量。其次,由于“订单班”人才培养的教育目标明确,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强,省却了企业培训新员工的环节,降低了培训成本。第三,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校完成理论课程的同时在企业完成实践实训课程,达标相关标准后可优先、提前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这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企业文化和制度,增加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减少离职率。
1.3 减轻学生就业压力
传统培养模式存在培养定位趋同、培养方式类似、培养过程程式化、培养人才同质化的现象,造成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困难。通过“订单班”人才培养,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增强,特别是结合企业的实战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定位,稳定学生就业预期,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受毕业后找工作困难等不确定因素干扰而影响学习。对社会而言,这种培养模式降低了学校学生培养和单位用人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需要的无缝连接,部分化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降低了社会资源的浪费。
2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在“订单班”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
2011年10月15日,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与华润新龙医药有限公司签署“订单班”人才培养合作办学协议。根据协议规定,从2012年开始工程技术学院须在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本、专科毕业班学生中筛选学生组建“华润新龙班”实施定向培养,培养时间为一年。2012年5月,订单式培养项目正式启动。在经历了公司高管进校宣讲、学生自愿报名、公司和学院共同筛选、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等环节后,由营销、物流、财务、电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正式组成“华润新龙班”,学院为该班配备了班导师。
“华润新龙班”学生在结束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后有学院统一送至公司,公司在为学生办理实习手续、开展入职培训、办理人身保险后,学生开始顶岗实习。公司为学生提供了理货、拣货、开单、客服、出纳、会计等十多个实习岗位,学生在一个岗位实习一定时间后还要实行轮岗实习,在大约6个月的实习期内,每个学生至少经历三个岗位的实习体验。
“华润新龙班”执行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理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与公司业务具有很大相关性的理论课程,包括管理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运营管理、电子商务概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ERP原理及应用以及ERP沙盘模拟经营等。另一部分是根据公司的需求特别开设了GSP药品质量管理、泛绿案例分析、成本核算、现代物流管理、条码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相关实习、设计、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均在公司完成。
实习期间,公司为学生提供免费食宿,并给予每月1250的实习工资,学院与企业不收取任何培养费用,优秀学生还可获得公司和学校提供的专项奖学金。完成培养期间学业及实习任务的学生由公司直接就业岗位,鉴定正式劳动协议并免除试用期。
到目前为止,“华润新龙班”毕业学生已有三届。从目前反馈的信息看,订单班学生综合能力强,职业认同度高,工作状态良好,有部分学生已被企业列为重点培养对象,绝大部分学生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
3 “订单班”人才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3.1 完善对“订单班”的规范管理
完善的制度建设是“订单班”开设的基本制度保障,有了完善的制度,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应该享受的权利和利益才能得到保障,三方应该完成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得到监督。
首先,学校、企业及学生应该参与甚至是全场参与“订单班”合作协议的制订。学校作为“订单班”合作模式的一方主体,要始终坚持“订单班”的教育属性,避免出现“订单班”学生的用工化倾向。在合作协议中要明确三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在组建“订单班”时,企业须实事求是地宣传介绍企业,不作无法兑现的承诺。学校应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兼顾企业和学生的利益,仔细甄选合作企业和入企学生,提高学生个体和企业岗位的匹配度。学生应提高诚信意识和法律意识,在进入“订单班”时,必须提交与家长协商并共同签字的承诺书,以免反复进出“订单班”,给三方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其次,“订单班”的学生要经过严格的选拔,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企业提出“订单班”学生资格条件后,学生自愿报名、公平竞争,由企业和学校确定入班名单。学校应搭建企业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平台,保持信息的公开和透明,让企业和学生充分了解彼此的信息,不利用自身的角色地位对企业或学生施加有违其自身意愿选择的影响。第三,加强“订单班”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制订“订单班”的教学计划及日常管理工作,保证“订单班”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管理平稳有序地进行。第四,建立“订单班”淘汰制度,增强学生的上进和竞争意识。学校和企业要制订实习期间的考核制度,对不符合标准的学生要坚决实行淘汰,以避免出现进入“订单班”后的高枕无忧现象。这样有利于学生始终处于有一定烈度的竞争环境中,有利于学生提前适应职场的工作状态。在此过程中,学校要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机制,保证被“订单班”淘汰学生的再就业渠道。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过硬的师资是“订单班”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担任“订单班”教育教学的教师需提升自身质量、具有“双师”素质。因此,要特别注重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学校要在推进校企合作“订单班”的同时,积极推动“双师型”教师内涵建设同步进行,实现校企双方人力资源的共同发展。学校要以满足市场需求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着力提升“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和品质,改变以往以获得双证书为标准的注重“形似”的双师评定状况,要让教师真正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科研、生产和经营,真正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的发展变化,促进学校的师资水平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提升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校企持续和深度合作。
3.3 完善教学体系
“订单班”人才培养的课程安排在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需求的同时,一方面要考虑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学校和企业要相互协调和配合,逐步摸索,找到较好的安排方式和途径。另一方面要考虑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的结合,不能仅仅是单纯地使学生学会企业需要的操作技能,还应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潜能和素质。可组建由课程开发专家、合作企业的高管及高级技术人员、专业教师构成的课程建设团队,以项目管理形式开展课程建设,提升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水平和内涵。也可考虑建立一个开放型的专业建设机制,吸纳更多企业人员参与专业建设的全过程,共同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顶岗实习管理机制、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资源。
3.4 加强企业用工的保障性
“订单班”人才培养最终目的是为特定企业提供符合其需要的员工,企业用工的规范性和保障性极大地影响着订单式人才培养的效果。如果校企关系松散,企业方认为“人才订单”只是校企双方的一个约定,不能严格规范地履行合约,将大大挫伤学校与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对“订单班”学生的就业安排应该受到合同法和劳动法的严格约束,以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保护学校和学生的相关权益。
4 结束语
实施“订单班”人才培养是独立学院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明确办学定位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的窗口,能够促进学校明确办学方向,调整专业结构、招生数量和课程设置,满足企业长期的人才需求,促进结构性就业矛盾的缓解。
参考文献
[1]高秋香.高校订单教育的产生、现状及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50-54.
[2]邱正阳,肖鹏.高校订单教育模式探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1):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