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与内地初中语文教材的对比研究

2014-08-15 00:45贺征珍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香港课文

贺征珍

一、《中国语文课程指引》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对比

我们把香港的语文教材和内地的初中语文教材做了一个对比分析。当然,并不能从这样简单的对比分析中得出香港语文教材和内地语文教材的优劣,因为每一种教材都是根据当地的教学现状以及政府的教育目标和政策来制定的。我们首先对比两种教材的编写依据,即课程标准,从中比较两种教材的特点。

在香港,教材制定的依据是2001年香港课程发展议会编订,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署颁布实施的《中国语文课程指引》(以下简称“课程指引”)。而在内地,我们教材编写的依据是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我们首先来看一看这两部课标有何不同。

第一,课程指引和内地的课程标准其指导范围的划分是有所区别的。课程指引的指导范围分为小学、初中及高中,为了与对比的教材相匹配,我们选择的是初中部分的课程指引。而课程标准为义务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为了保证对比的清晰度和明确性,我们在教材对比时将选择内地初中的教材与香港中学语文教材作对比。

第二,课程指引中开篇便提出了“共通能力”和“全人教育”的课程宗旨,对于共通能力,指引中也明确的给出注释,即“共通能力是指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运用资讯科技能力、运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研习能力。”再给出这样两个关键词所表述的课程宗旨后,指引也随即给出了五个阶梯式的递进目标。课程指引中的“课程宗旨”就类似于我们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基本理念”,我们的课程基本理念大致都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促进学生均衡而个性地发展”。从两个宗旨和基本理念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香港更注重于学生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而内地的语文教材对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都有所注重,但都没有明确的在基本理念中体现出来,也看不出更侧重于哪一个方面。

第三,课程指引中对于学习范畴的目标提出了六个方面,分别是读写听说、文学、中华文化、品德情意、思维和语文自学,其中读写听说还被详细地划分为阅读、写作、聆听、说话四个方向。课程标准中对于课程目标的划分,我们必须从两个阶段来看。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是以“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划分的,主要分成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关于香港和内地的课程目标划分,我个人认为内地课程标准中的划分阶段性更明确。课程指引的划分仅仅是划分了培养内容的范围,而课程标准既划分了培养内容的范围,又明确了培养步骤的阶段性。

第四,课程指引中的教学说明,就六个学习范畴目标都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要点——教学原则”。而我们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分为统一建议和具体建议,具体建议主要针对五大领域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作为教学的方法指导,我认为香港的教学说明更加具体、细致,方便于教师在教学中掌握每一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而内地的教学建议可能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些,没有确实的教学建议,也就是需要教师个人在实践中探寻教学方法。

第五,课程指引也列举了学习评价的各项原则和要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它对评估实施步骤的详细规划,并配合了实施步骤的图表。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建议分成了统一评价建议和具体评价建议。课程指引中的实施步骤是关于整体语文课程的评价,而课程标准中的评价却是针对每一个目标领域的评价,既把握了整体,又兼顾了部分和具体。

第六,课程宗旨和课程标准中都对学习材料和课程资源做了分析和解释。课程宗旨中明确解释了学习材料分为文字材料、音像材料、其他材料,并对材料的选择和运用都做了说明和建议。课程标准中将课程资源分为课程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对比之下,课程宗旨更注重以学生为基础分析学习材料,而课程标准主要以学校、教师为基础分析课程资源,两者所站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笔者更倾向于课程宗旨中对学生的把握。

第七,课程标准给出了教材编写的建议,对于教材的编写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而课程宗旨对教学提出了总的原则,这也是课程宗旨的一大特色体现,在接下来的对比中,我们将对其做详细解读。

二、香港和内地初中语文教材对比

我将对比的角度依次分类为目录、导读、课文、延伸阅读和实践活动。

第一,香港的语文教材在目录中就让人很清晰的明白教材对“听说读写”的训练要求。课程指引中将听说读写作为学习范畴目标的首位,足以看出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在目录中罗列出每一个单元对于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要求,使得教材框架清晰,教学目标明确。不仅便于教师教学,也利于学生自学课文。香港的初中语文教材对于每一篇课文都做了细致的归类,每个单元都会由两篇精读课文、一篇导读课文、一篇自读课文组成。课文的阅读方式各异,对于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但由于香港的语文是专指的中国语文,因此教材中的选文全是中国作家的作品。内地的初中语文教材在目录的分类上明显没有香港的教材那么细致,但也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内地的初中语文教材同样也对听说读写训练进行了分类,但这是依据课程标准的五大学习目标领域来划分的,分为“阅读”和“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两大类别,识字与写字能力的训练渗透在阅读训练中。对于这几个领域的训练要求在目录中并没有明确的提出,这只有靠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内地的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别只分为两种:讲读课文、自读课文。两种类别收纳的文章比较平均,似乎重点不够突出。所选的课文来自于国内外的优秀篇目,内容的充实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便于学生对相同文体的不同地域文章作对比。

第二,香港的语文教材在导读上遣词造句具有理性色彩,说法朴实,字字抓住要点。不仅从整体上概括了整个单元的内容,也从每篇课文分析了其所用的手法,并提出了学习每篇课文应该选用的角度。内地的语文教材其导读分为单元导读和课文导读。单元导读重在概述每个单元的整体内容情感,课文导读旨在点拨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情感。无论是哪种导读,其遣词造句都具有感性色彩,仿佛不是讲授,而是向学生娓娓道来。其情感韵味更加深厚,其用词更贴近学生的心灵。

第三,香港的语文教材将每一篇课文的学习制作成了一份“学案”。课文内部的编写方式就像是我们内地语文教师所编写的教案一样。既减轻了教师编写教案的工作负担,也为学生的自学和预习工作提供了思路。但我认为这样的一份“学案”可能不太利于学生的自学。原本应该是由学生在预习课文时,自己去动手查阅的相关资料,却已经明确的编写在课文之前,我认为这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使用工具书的能力训练都是有害无利的。香港的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之前都提出了详细的预习方案,为学生准备了许多与课文相关的思考题目,这为学生的课前自我阅读和预习提供了明确的导向。对于课后习题的安排,香港的教材很注重题目类型的多样化,但是过大的题量设置是否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是否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这有待实践数据的分析。但我们可以从课文内部的编排设计看出,香港的语文教材能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再来看看内地的语文教材,课文的编排似乎和香港的语文教材是相对的,没有学案式的编排模式,没有课前思考题。这样的教材就是一份教案,学生拿到教材以后看到的是一篇篇的课文,课文的思想情感、表达技巧、行文思路等都有待教师上课的讲授。对于学生来说,教师讲什么,课文就是什么。他们缺乏自我阅读、自我思考的能力。只能借助于教辅资料,学生才能尝试自学课文。课后习题的安排题型单一,题量少。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直接忽视课后习题的训练和讲评,课后习题形同虚设,失去了它的教育价值。通过对比我们看出,内地的语文教材在课文的教学上注重的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科知识的积累。

第四,香港的语文教材在每篇课文之后都有“延伸阅读”的设计。延伸阅读的内容一般选择国内外优秀作品的节选,供学生自我阅读,并且在每个阅读后设置一至三道思考题,辅助学生完成阅读。这对于学生学科知识的扩充和阅读能力的训练有重要的意义。内地的语文教材只是在一部分课文后面设置了与课文相关的短文或诗歌阅读,并没有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和思考题目。这样的设计可能不能实现原本的设计目的。

第五,香港的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之后都会有实践活动的安排,这些实践活动基本都是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才能完成的,这也是以学生能力为主导的教学原则的体现。内地的语文教材仅仅只是在每个单元后有实践活动,这与两地的教学重点不同有关。

综合上述的对比来看,香港的初中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学习目标明确,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导”的教材原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实践性强。内地的初中语文教材课文类型丰富,课外的拓展阅读多,无论是古诗词的背诵,还是名著的导读,都体现了内地语文教材的人文色彩,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中国语文课程指引[M].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署,2001.

[3]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1.

[4]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香港课文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香港之旅
背课文
香港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