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改革

2014-06-28 16:17何欣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课改高职院校

何欣

摘 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是在教育部的要求下,从2007年起设置的一门公共课。但由于该课程建设历史较短、相关教师缺乏经验、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等诸多因素,使本课程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和提高生涯管理能力方面,并未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甚至在有些学校形同虚设。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水平,提高广大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以高职院校为例,对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改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8-0098-02

一、高职院校课程现状

尽管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院校从2008年起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但有些高职院校并未真正重视该课程的必要性,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没真正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安排课程设置

教育部规定,从2008年起,提倡所有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各高校要依据自身情况制订具体教学计划,分年级设立相应学分,建议本课程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但部分学校没有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使该课程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甚至直接省略了该课程的教师授课,只在学生毕业时请专家进行一场《就业指导》的讲座就结束,根本不能达到要求的学时,严重影响课程效果。

(二)部分学校只重视该课程的《就业指导》部分,而忽视《职业规划》部分

由于忽视《职业规划》的作用,不少学校只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且多以一至两次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在就业指导方面,也多以推荐就业、提供一些就业岗位作为全部就业指导,并未帮助学生科学、系统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特质、职业兴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就业。没有科学、规范的指导,学生的职业认知缺乏、自我定位不准确,导致就业时不能及时找到与自己相匹配的工作。

(三)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由于缺乏对该课程的必要性的认识,部分学校没有投入合适的资金与人员进行该课程的建设,老师没能及时参加相关培训,不能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课程改革动向和先进的教学经验,导致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跟不上形势,影响教学效果。

(四)就业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方面没有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

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在进行职称评定时,除河南、江苏等少数几个省份将高校就业指导列入大中专院校职称专业设置范围,解决高校就业指导教师职称评聘,其余省份包括四川在内,都没有对就业指导老师在职称评定方面提供相关政策。出于对职称评定的顾虑,导致部分老师不愿意从事该课程的授课,从而影响了本课程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五)缺乏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

该课程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校内涉及到专业教师、招办人员、心理学教师、不同专业的专业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等各方人员,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心理健康、专业的职业测评等各方面来进行协调建设。但现在各高职院校往往缺乏这样完整科学的系统,使各方人员各自为营,没有统一、科学地结合起来,影响了本课程建设的效率及其应有的效果。

二、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本课程的教学经过6年的实施,通过毕业生对该课程学习效果的反馈,发现现有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有需要改革的地方。

(一)只重视理论教学,缺乏具体方法的教授

有资料表明,受调查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自己没有实际作用,还不如听一场具体的面试讲座视频有效。这说明,该课程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过分重视理论教学,而缺乏具体方法的教授,不能使学生没有通过理论学习掌握实用技能,从而不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和就业前景做出理智的判断和正确的指导。

(二)部分教师对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认识存在偏差

从技能层面上来说,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生涯决策技能、求职技能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如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可在实际授课中,老师偏重思想政治教育性,没有促使大学生理性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自觉提高就业能力的生涯管理能力;对各种技能介绍也一笔带过,并未对如何提高各种技能向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所以学生只学到了理论上的一些内容,却并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因此,加强方法介绍是课改必须要考虑的。

(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效果不理想

常规的板书讲解,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法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于本课程来讲,学生更渴望通过自己动手、亲自参与到活动中,来真正接触和掌握各类测评方法,从而了解自己特质、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与能力、了解职业。所以,传统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必须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

三、课程改革措施

(一)明确课程性质和目标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现阶段作为公共课,应当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按时按量地进行授课,并使本课程贯穿大学生活始终。不能只做教学计划而不真正实施。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本课程的实践性

切实增强针对性,注重实效。为取得更好的效果,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职场人物访谈、小组讨论、团队训练等方式,提高本课程的实践性,如加强求职过程指导内容的教学、加强职业认知内容的教学等。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endprint

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其就业指导的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积极引进有实践经验的一线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加强教授内容的实用性。要落实经费保障。各高校要保证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经费投入,保证课程开发研究和教师培训的经费。相关机构应在就业指导师进行职称评定时提供一定优惠政策,以促进教师的积极性。

(四)构建合理的校内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1.请相关行业的资深人士,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大一新生进行学前职业认知教育,包括行业认知、专业认知、职业认知及就业前景认知等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未来的就业状况、职业要求等有充分的认知,从而提前对未来做出规划。

2.对大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以周课的形式进行课堂专业学习。引导学生对自身的特质、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价值观等综合内容进行科学的认知和测评,从而规划出适合自己的合理职业目标和路径。

3.促进和加强专业社团的建设,如“职业生涯发展协会”、“未来律师协会”等。目的是加强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并通过各种组织活动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帮助其为达到职业目标而做出一系统学习计划,并由协会监督其将计划付诸实施。

4.加强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发展当中的指导和服务工作。具体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各自的理想,监督并帮助其学习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建议班级内建立学习监督小组,层层落实帮助学生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5.加强参观、实习等可接触未来职业的机会。利于学生更好了解相关职业的所有信息。并适时举行“职业技能”大赛等赛事,使学生主动掌握各职业技能的要求,通过实战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提高职业竞争力。

6.学生在大三、大四时,进行就业指导学习。可设置每周课堂,并穿插专家讲座,进行毕业生心理辅导、公务员考试讲座、面试、笔试等专业辅导,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

7.准确定位“招生就业办”的专业指导和相关服务。加强“就业办”对学生就业信息的反馈和交流。并由就业办将用人单位对本校学生的一些意见和建议,每年或每学期向学校教务处、相关就业指导老师进行反馈,便于学院及时调整和修正培养方案,增加学生的就业率。

[责任编辑 柯 黎]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改高职院校
基于任务驱动的高职《商务活动策划与组织》项目化课改研究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微课在PHOTOSHOP课程教学中的实践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