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国平
摘 要: 实施自新课标以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积极地实施新课程标准,贯彻新课程理念,突破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瓶颈,寻求多种多样的方式变思想品德课的刚性和生硬面为温暖和亲切。诗、词、佳句教学给思想品德课增色不少,形成了课堂美,给人留下了许多回味空间。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潜移默化地将思想品德课渗入学生的心田,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以湘教版《思想品德课》为例,就如何运用诗词作为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喜欢上思想品德课,学好思想品德课做尝试。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教学方法 诗词佳作
诗、词、佳作具有极强的艺术概括力和极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凝练、短小、富有哲理与个性见长;讲究合辙押韵和平仄对仗;易诵易记,深受学生喜爱。
“尊重学生学习与发展规律,体现青少年文化特点,用初中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实施教学;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生的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是新课程的要求之一。优秀的诗词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之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能提高其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使他们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积极吸收、热爱。
为此,在思想品德课堂教育中,适时、恰当地运用诗词艺术,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培养学生探究与欣赏能力,同时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有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诗词佳作引用的方法
1.诗词佳作导入:“为有源头活水来”。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诗词佳作等语句精练、寓意深刻、铿锵有力、富有感召力、耐人寻味,学生乐于接受。巧用传统文化的精粹,如诗词或诗歌导入新课,将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七上《学会认识自己》一课时,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我们看问题不应一成不变,应该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讲八上《对社会负责》一课时,以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的朗诵视频导入,学生很快沉浸在诗歌营造的爱国氛围中,为教师讲好这堂课奠定良好基础,也为学生学好这节课开了一个好头,诠释了对社会负责是责任感的最高体现。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过程不应该是学生单纯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2.诗词佳作讲解:“远近高低各不同”。
列宁说过:常常有这样的成语,它能出人意料地、恰当地表现出相当复杂现象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诗词佳句,可使看似抽象、深奥、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有趣。思想品德课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都是以高度概括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比较抽象,学生比较难懂,而诗词佳作则比较生动形象,也比较容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选择恰当的诗词佳作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则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八上《创造生命的价值》时,引入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抽象而深奥的基本观点和原理通过诗文的点化,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如在教学七上《相处之道》时,首先引入“心病还须心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然后提问学生诗句的意思,最后理解其所包含的哲学道理,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会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加容易。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
3.诗词佳作结尾:“芳林新叶催陈叶”。
上好一堂课,除了导入新颖,重难点明确,还要有让学生回味无穷的好结尾。如果在课堂的结尾恰当地引用一些诗词,往往可以起到知识迁移的作用,为下一堂课埋下伏笔,起到承上启下、前后呼应的作用。如讲八下《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时,我引用唐代诗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名言形象地概括了新旧更替的客观现实,说明新生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客观必然性。并联系学生实际,引申出新世纪里,当代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生力量,将来必然代替老一辈建设者,担负起建设的历史重任。接着向学生提出要求和希望,青少年要立大志、学知识、扎基础、作贡献。
思想品德课传授的理论知识的最终落脚点是指导学生的行为。如讲解七上《直面挫折》这节知识点时,我就引用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一副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说明只要立志、刻苦、磨炼,最终一定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从而引导学生行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有限的诗词艺术熏陶,无形中会唤起他们更强的求知欲望。他们在生活里会有意无意地关注并找寻相关诗词,品评玩味。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用诗词佳句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引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需要教师平日里注意收集、整理和考证,而且要把握好使用的“度”,尽量用浅显易懂而不是加重学生理解负担的材料。同时,一定要记住,它只是一种辅证材料,千万不要使其陷入“喧宾夺主”的尴尬境地。为此,在引用诗词佳作进行政治课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要把握好诗词引用适度适量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忌好高骛远,防止和克服没有分寸、盲目的胡乱引用,一定要合乎主题,不可生搬硬套。并且,以能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为尺度,不能过量,贪多则喧宾夺主,把思想品德课上成诗词欣赏课。
其次,“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把握好引用灵活的原则。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搜集与所学学科理论有关的诗词佳作,形式要多样。老师也可以打油诗的形式总结相关学科理论,力求灵活运用,不可千篇一律,时刻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最后,“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要以助人成长为目的,科学引用,让学生领略古代先贤的优秀思想,并由课堂上教师的引用扩展到课后指导学生自发引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几多先哲圣明、文人骚客对社会与人生的探讨和实践,给我们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壮丽诗篇,为教学提供了取之不竭的丰富精神宝藏。只要老师付出辛勤劳动,做好准备工作,那么诗词教学定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思想品德课堂必将充满生机。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
[2]傅德岷,卢晋.教你欣赏古代诗词名句.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5.
[3]邱民亭.古今诗词名句集粹与趣配.中国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