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探索

2014-06-27 03:09:38崔丽君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

文 雅 崔丽君

1.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

作为医学院校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医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当前医学生的就业问题,学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医学院校未来的发展以及医患矛盾的缓和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学生管理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教学教务等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医学院校学生在生活与学习的自主性方面发挥的空间大,这对高等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提出诸多挑战,然而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学校的办学质量,办学质量不高必然影响医学院校的生源,生源不好将制约学校未来的发展。如此一来,医学院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否做好将成为制约医学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医学院校学生管理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1 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下,医学院的学生大多还是在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经历了高中时代的高强度指令性学习以后进入大学,开始了新的学习阶段——自主学习[1]。这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来说是一种从未有过的经历,学习、生活、思想都到了一种相对轻松的状态。这种变化对于一部分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新奇的有趣的,在各种学习资源设施更加丰富完善的环境下,他们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状态,学习的效果会比中学更好,学习的自主性、创新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更多的学生因为学习方式的变化进入到了放松状态,学习上没有了目标和方向,陷入了一片迷茫,一小部分学生甚至进入放任状态,沉迷于网络游戏、恋爱交友[2]。这对于专业课程多、知识点也很多很杂的医学院校学生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挂科在所难免,同时也对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 新形势下医学生管理工作存在困难的原因

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的这一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和相对充裕的物质环境,以及发达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信息,使他们成为个性独特的新一代[3]。便捷的网络通信可以使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和对方进行交流,很多事务都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完成,然而这种便捷使这些学生们少了许多面对面的交流,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更直接简单。进入大学后,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迁,对他们的适应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部分同学能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工作、活动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很快走上正轨,老师们的管理工作就相对轻松,然而还有一部分同学,环境适应能力差、找不到学习目标和动力、和寝室同学相处困难、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逃课、挂科,甚至出现心理疾病,这就使得老师们的管理工作很棘手。

2.1 学校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的影响

一是学生经过了高中的紧张学习阶段容易自我放松,一些同学由于性格内向,离开父母来到新的学习环境,出现担忧害怕的紧张情绪,食欲不佳、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效果不佳。二是课程设置上有了新变化。与中学比起来,进入大学后,每天的课程不再是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时刻都有老师盯着,相反有了很多课余时间,课余时间如何安排,完全自主。这种变化让很多大学生感觉很轻松,再没人逼着自己天天学习,于是自我放松,甚至自我放任,沉迷于网络者有之,校外同居者有之,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三是学校管理上有了新变化。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大多已经步入成年,学校管理相对粗放[4]。辅导员老师与学生见面的时间也很少。

2.2 在医学院校,辅导员与学生配备比例失调

许多医学类院校,辅导员老师一个人带很多学生,比如临床医学、护理学等学生人数较多的专业,一名辅导员带300名学生也是常事,并且一部分辅导员还在兼职上课,根本做不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变化,如果有问题,学生只有自己主动去问老师或者寻找其他方式自己解决。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尤其是刚刚步入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有难度,因为不知道如何解决,也不想去解决,于是就什么也不做,绕着问题走。

2.3 家庭管理的缺乏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进入大学以后,由于学校离家的距离较远,学生每年回家的次数减少,与家长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变少。另外,在很多家长的理念里,进入大学校门的子女已经长大了,所以除了给子女支付上大学所需费用以外,很多家长都不再过问孩子的其他方面。一大部分的大学生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并不高,自认为对于在大学里面上学的子女的学习根本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干脆不问。至于子女的思想方面,大多数家长都对学校很放心,认为自己的子女都顺利考入了大学,子女本身学习能力就很好,加上学校也会教育,所以并不担心会出什么问题,于是他们几乎就不过问。正是这些外在的因素通过大学生自己的自我放松而起作用,致使学生管理工作出现前所未有的挑战。

3 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方法选择

面对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诸多困难,改进学生管理工作方法势在必行。这对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升医学院校的办学质量,为社会培育更多更加杰出的医学人才具有重大作用。

3.1 建立一支可靠的学生干部队伍,实施班级小组管理法

医学院学生的学习主要场所有两个,教室和实验室,因为相对分散,加之辅导员本身的工作量较大,让辅导员一人监管几个班甚至十几个班的学生有很大难度。而学生都在一起上课一起做实验,实行互相监管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要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实现学生互相监督,班级里面需要有一支素质过硬又与辅导员保持密切联系的班干部队伍,学校里面需要有一支严谨负责又能与学生处保持高度一支的学生会组织成员。这两支学生自我管理的队伍几乎每个高校都有,但问题是未必都能真正发挥作用[5]。因为,在学生干部的选拔和考核十分重要,同时为了激励学生干部能够把工作做到更好,可以给予这些干部们适当的津贴,在考核中要做到奖罚分明。另外,在班干部对于同班同学的管理中可以引入小组负责制,建立在班长领导下的各小组组长负责制[6]。按照班级人数,给予除了班长以外的每个班委名下分配几名同学成立小组。凡是涉及到通知事情、缴费等皆由辅导员安排给班长,班长安排给各组长(各班委),各组长安排给本组成员;如果有其他事情发生,各组长报给班长,班长处理不了的报给辅导员。如果有十分紧急且学生们自身无法处理的,学生本人及时报给辅导员。这样,既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压力,也能够实现对学生们的有效管理。

3.2 强化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辅导员是学生管理链条中处在最直接最前线的教育引导者,也是与学生联系最多的教师。所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学生管理工作十分重要[7]。首先,严把辅导员入口关。在进行招聘辅导员时,不仅要重视辅导员的硬条件,比如学历、专业、理论水平等,也要重视辅导员的“软实力”,在其心理素质上进行重点测评,对于硬条件很好但是心理素质不强的人员一律挡在辅导员队伍门外。其次,对于辅导员的培训要做到稳定和长期。对于辅导员的培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还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就应当对其进行职业相关的各种培训,比如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学知识培训、就业指导等相关培训。作为医学院校的辅导员面对的是未来走向社会的医学专业人才,作为辅导员首先要知道社会是怎样的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教育[8]。辅导员本身只是在校园里,每天忙于工作,对社会的了解不深入,尤其是有些辅导员从研究生毕业直接到辅导员工作岗位上,是从“校门到校门”,根本没有机会接触社会,与此同时,现代社会日新月异,变化万千,充分了解社会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于整个辅导员队伍是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强辅导员的社会教育培训十分有必要。

此外,要加强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赏罚分明。对辅导员的要求提高以后,也要在调动辅导员积极性上多投资,做到“奖勤罚懒”[9]。辅导员工作和学生打交道,事情繁杂琐碎,花费相当多的精力并且无法量化,这导致医学院校辅导员的薪酬待遇往往是同校内最低的,这种状况一定要改变。学生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学校是否能够正常运转,一个真正优秀的辅导员所花费的心力和精力是任何一个专任教师没法比的,因此对于辅导员的工作学校必须充分肯定,并给予辅导员以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津贴等方面的相应待遇。同时,要制订一套完善的医学院校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对于辅导员工作中格外优秀的要予以奖励,对于辅导员工作不合格、不称职的要予以降级或者撤销其辅导员职务。

3.3 三管齐下,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根据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教育效果的好坏是由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共同决定的[10]。学校是学生管理工作的主阵地,对学生管理工作负有主要责任,但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其中,家庭教育伴随着学生成长过程的始终,是三方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虽然医学院校的学生已经是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满18周岁,在法律上具有完全行为能力,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是在经济上不独立,在心理上也没能 “断奶”,遇到事情还是需要和家长商量才能解决。因此,家长的导向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有直接影响,家庭教育在医学院学生的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1]。由此,建立学校—家庭长期合作的教育管理模式,共同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将是卓有成效的。此外,社会教育也是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医学院学生虽然身在学堂,但是最终他们是要走上社会的,且学校本身也是在大社会环境下的,或多或少都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如果整个社会环境是井然有序的、法纪严明的,医学院校学生将从中感受到文明和有序,提高其自觉性。反之,如果让医学院校学生觉得讲法律在整个社会中都是不通行的,那么校规校纪对于他们而言也是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因此,净化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下学习和成长,实现正面的社会教育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12]。总起来讲,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共同努力,集结三方共同的力量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3.4 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权,树立学生管理工作的新理念

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生的自主权利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对学生的素质关怀是不够全面,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而当今的教育大环境下,强调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已经是一种教育潮流[13]。具体而言表现在:①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情感世界和个性发展;②与学生进行全面的沟通,为学生的健康心理创建条件;③在学生中实行激励机制,可以实行目标激励、情感激励和榜样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医学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首先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健康发展,保障他在成为一个合格医务人员前身体和心理健康,这样无论对学生自己还是将来面对患者,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次,在学生管理中要结合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入激励机制,确保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巴音朝鲁.高等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性思考[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1,(S1):42-43.

[2]戴志伟,尹辉.论大学生管理的三种模式类型[J].学术论坛,2013,36(5):203-206.

[3]景云川,韩冰.根据医学院校特点,建立学生管理模式[J].医学教育探索,2004,3(3):19-20.

[4]陈欣.医学院校加强临床教学阶段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1,31(3):341-342,388.

[5]季跃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开放式学生管理机制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145-147.

[6]王燕,任熙玲.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培养高素质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7,(10):12-13.

[7]李爱爱.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大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32(5):151-154.

[8]顾红,陈桂香.论高校学生管理的“科学”困境及人文转向[J].教育探索,2013,(2):78-80.

[9]蒲洁.医学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管理工作初探[J].学理论,2011,(10):288-289.

[10]赵珍,刘锦,张卉.新形势下医学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研究[J].前沿,2013,(5):147-148.

[11]刘凌云.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队伍素质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08,(3):20.

[12]吴金萍,张浩.沟通方法在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5):93-95.

[13]杨勇,乔学斌.医学生特点及辅导员工作对策分析[J].中国西部科技,2011,(9):45.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辅导员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 02:56:40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慕课”(MOOCs)发展对高等医学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